• 大明帝国的陨落(皇太极改革与甲申风云巨变)
  • 大明帝国的陨落(皇太极改革与甲申风云巨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明帝国的陨落(皇太极改革与甲申风云巨变)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7.46 3.9折 4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生玺

出版社中西书局

ISBN9787547514696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1201789341

上书时间2024-05-25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上篇 皇太极改革与后金(清)政权     
皇太极即后金汗位 2   
后金对漠南蒙古的征服与统一 33 
在松锦地区与明军事相持及入侵内地 62
皇太极的改革与后金政权的进一步封建化 116
皇太极之死及其政治余波 155
下篇 甲申风云巨变
李自成进据北京与吴三桂降清 174
李自成为什么从北京败退 182 
吴三桂与陈圆圆 198 
清兵入关与乘机进入北京 229 
陈圆圆的最后归宿 269 
附 : 再论李岩其人 ——— 顾诚 《 李岩质疑 》 辨误 294
 结束语 351上篇 皇太极改革与后金(清)政权     
皇太极即后金汗位 2   
后金对漠南蒙古的征服与统一 33 
在松锦地区与明军事相持及入侵内地 62
皇太极的改革与后金政权的进一步封建化 116
皇太极之死及其政治余波 155
下篇 甲申风云巨变
李自成进据北京与吴三桂降清 174
李自成为什么从北京败退 182 
吴三桂与陈圆圆 198 
清兵入关与乘机进入北京 229 
陈圆圆的最后归宿 269 
附 : 再论李岩其人 ——— 顾诚 《 李岩质疑 》 辨误 294
 结束语 351

内容摘要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以皇太极改革为中心叙述原属女真的关外部族,如何在与大明的长期交往中,特别是后期如何在汉族士人的帮助下,成长为一个可以与中央王廷相抗衡的政权。这个过程中的几次重要的战役,如己巳战役、松锦战役等都配有战况示意图。这个部分是三方力量角逐鹿死清朝手的背景。下编公元1644年即农历的甲申年,这一年血雨腥风,这一年风云变幻。李自成进京,崇祯帝以发覆面吊死煤山,吴三桂降清,苏州歌姬陈圆圆,清兵入关,这些明清史爱好者耳熟能详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一年新年刚刚过去的三月。作者以自己独到的见解,讲述这一惊心动魄的过程,分析各方政治政策、军事部署的得失,特别是对流行长时间的一些大咖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对一些史实作了辩证。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以皇太极改革为中心叙述原属女真的关外部族,如何在与大明的长期交往中,特别是后期如何在汉族士人的帮助下,成长为一个可以与中央王廷相抗衡的政权。这个过程中的几次重要的战役,如己巳战役、松锦战役等都配有战况示意图。这个部分是三方力量角逐鹿死清朝手的背景。下编公元1644年即农历的甲申年,这一年血雨腥风,这一年风云变幻。李自成进京,崇祯帝以发覆面吊死煤山,吴三桂降清,苏州歌姬陈圆圆,清兵入关,这些明清史爱好者耳熟能详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一年新年刚刚过去的三月。作者以自己独到的见解,讲述这一惊心动魄的过程,分析各方政治政策、军事部署的得失,特别是对流行长时间的一些大咖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对一些史实作了辩证。

精彩内容
多尔衮率兵征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关内形势发生很大变化,李自成于正月在西安称王,二月东渡黄河,北京岌岌可危,明廷即讨论对策,蓟辽总督王永吉建议放宁远,调吴三桂到山海关,北京有警,即可迅速入援,因为山海关外,中后所 、 前屯卫、 中前所已全被清方占有,宁远孤悬关外,难于固守,吴三桂也上疏主张撤宁远,守山海关。 崇祯皇帝也是同意的,明朝重大事情的决定必先集科道九卿部院大臣会议,再由内阁大学士票拟 ,即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上报皇帝认可批准所谓批红,即为诏令。 所以此事崇祯皇帝就让内阁首辅陈演票拟 ,陈演怕事后有重大失误,皇帝又会把责任推给自己,所以他坚持 “一寸山河一寸金,无故弃地二百里,臣不敢任其咎。”①不行票拟 ,所以朝臣议论纷纷,不能决定。 直到三月初,农民军已经全部进占山西,三月六日皇帝才亲自下令撤宁远,调吴三桂入卫北京,并封吴三桂为平西伯。 吴三桂接到通知后迟迟不行,因为他和他的父亲经营辽东几十年,他的兵士大多是辽东人,由于数十年与清兵仇杀 ,辽东人民和士兵家属都不愿意留在辽东,他不能只带士兵把士兵的家属和民众扔给清人,必须把部属士兵连带家属一同迁走,共约五十万人,日行数十里,十六日到达山海①《明史·吴麟徵传》卷二百六十六。关,二十日到达丰润(一说玉田),得知李自成已于十九日进入北京,吴三桂闻变后,停止了进军。吴三桂从宁远撤退后,三月十六日,清方就从逃人的口中,得知明军已从宁远撤走,必定是中原有何紧张状况,因为他们从上年进入内地时已经知道农民军已非常强大。 这年正月,清方又从蒙古鄂尔多斯部落济农来奏中,得知李自成已经攻陷陕西郡县,所以即派人去陕西与农民军联系,要共同合作,打击明朝。于是下令修整军器,储粮秣马,准备四月上旬大举进讨。 当时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早期在辽沈被俘投降后的儒生 )即于四月初四日上书摄政王,提出了此次出兵进据中原的策略和计划:一 、 明朝西有流寇,东有清国,四面受敌,内政腐败,人民流离散乱,荼苦已极 ,明朝失败,已成定局 ,将来河北一带定属他人,我国应乘此机会,进据中原 ,倘失此机会,将后悔无穷,二、 明朝的强敌虽是我国,但流寇纵横中原 。 事实上,与我国争天下的主要对手是流寇,所以此次行军,必须改变过去的抢掠作风,把老百姓和士大夫争取到我们这方面来,“则大河以北,可传檄而定。”不要使流寇夺取天下后,我们再与流寇争。 明朝受到两面夹攻,若改变态度愿与和,不应该拒绝,否则就是为“流寇驱民”,把老百姓都赶到流寇那边去了。 三、 此次入边以后,或直趋燕京,或相机攻取,但必须在山海关长城以西,“择一坚城,顿兵而守,以为门户。”多尔衮率兵征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关内形势发生很大变化,李自成于正月在西安称王,二月东渡黄河,北京岌岌可危,明廷即讨论对策,蓟辽总督王永吉建议放宁远,调吴三桂到山海关,北京有警,即可迅速入援,因为山海关外,中后所 、 前屯卫、 中前所已全被清方占有,宁远孤悬关外,难于固守,吴三桂也上疏主张撤宁远,守山海关。 崇祯皇帝也是同意的,明朝重大事情的决定必先集科道九卿部院大臣会议,再由内阁大学士票拟 ,即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上报皇帝认可批准所谓批红,即为诏令。 所以此事崇祯皇帝就让内阁首辅陈演票拟 ,陈演怕事后有重大失误,皇帝又会把责任推给自己,所以他坚持 “一寸山河一寸金,无故弃地二百里,臣不敢任其咎。”①不行票拟 ,所以朝臣议论纷纷,不能决定。 直到三月初,农民军已经全部进占山西,三月六日皇帝才亲自下令撤宁远,调吴三桂入卫北京,并封吴三桂为平西伯。 吴三桂接到通知后迟迟不行,因为他和他的父亲经营辽东几十年,他的兵士大多是辽东人,由于数十年与清兵仇杀 ,辽东人民和士兵家属都不愿意留在辽东,他不能只带士兵把士兵的家属和民众扔给清人,必须把部属士兵连带家属一同迁走,共约五十万人,日行数十里,十六日到达山海①《明史·吴麟徵传》卷二百六十六。关,二十日到达丰润(一说玉田),得知李自成已于十九日进入北京,吴三桂闻变后,停止了进军。吴三桂从宁远撤退后,三月十六日,清方就从逃人的口中,得知明军已从宁远撤走,必定是中原有何紧张状况,因为他们从上年进入内地时已经知道农民军已非常强大。 这年正月,清方又从蒙古鄂尔多斯部落济农来奏中,得知李自成已经攻陷陕西郡县,所以即派人去陕西与农民军联系,要共同合作,打击明朝。于是下令修整军器,储粮秣马,准备四月上旬大举进讨。 当时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早期在辽沈被俘投降后的儒生 )即于四月初四日上书摄政王,提出了此次出兵进据中原的策略和计划:一 、 明朝西有流寇,东有清国,四面受敌,内政腐败,人民流离散乱,荼苦已极 ,明朝失败,已成定局 ,将来河北一带定属他人,我国应乘此机会,进据中原 ,倘失此机会,将后悔无穷,二、 明朝的强敌虽是我国,但流寇纵横中原 。 事实上,与我国争天下的主要对手是流寇,所以此次行军,必须改变过去的抢掠作风,把老百姓和士大夫争取到我们这方面来,“则大河以北,可传檄而定。”不要使流寇夺取天下后,我们再与流寇争。 明朝受到两面夹攻,若改变态度愿与和,不应该拒绝,否则就是为“流寇驱民”,把老百姓都赶到流寇那边去了。 三、 此次入边以后,或直趋燕京,或相机攻取,但必须在山海关长城以西,“择一坚城,顿兵而守,以为门户。”作为长久之计①。 范文程的这个建议,就是乘农民进攻北京明军两面受敌的机会,清军应抢先进入中原 ,假若清军不能进入北京,也必须在山海关以西,攻取几个城池,坚守在那里,便于清军来往 ,进行长期斗争。 因为山海关还在明军手中,无法拿下。 这说明,此次进军仍然是一种试探性的,应根据情况而定,与明议和仍是一个选项。 于是清军以摄政王多尔衮为统帅,率英王阿济格 、 豫王多铎(均为多尔衮同母兄弟 )、 满洲、 蒙古八旗兵三分之二,以及降清的汉将孔有德、 耿仲明、尚可喜、 沈志祥、 携有火炮武器的汉军,约八万至十万人,四月九日从沈阳出发,往征明朝。 仍然是沿着过去窜入内地的老路,西渡辽河,直达长城边口,毁边墙而入。 当日,师至定丘,初十日师至六哈,十一日师至杨柽木,十二日至张郭台口。 十三日师至辽河地方①《清世祖实录》卷四,顺治元年四月辛酉。已得知李自成进入北京,多尔衮即以军事询问洪承畴。 洪承畴建议说:一 、 必须先宣布王令,申明此行是为了扫除乱逆,期于灭贼 ,即是打农民军。 明军若有抗拒者,必加诛戮,然不屠城郭,不焚庐舍;二、 凡府、 州、 县官,开门投降者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三、 流寇初起时遇弱则战,遇强则逃,今得京城,财足志骄,已无固志,贼首陕西人,必怕大清兵力强盛而西遁长安,我军必须计道理,限时日,快速进兵,精兵在前,辎重在后,出其不意从密云、 蓟州等处,疾行而前,贼若遁走,即行追剿,贼若坐据京城,则伐之更易;四、贼若死守京城,我军不宜留守京东各地,应增兵至京城之西及西北,断贼从宣府、 大同、 保定逃往西安归路。洪承畴原在陕西镇压农民起义,所以他对农民军作战的方法了解甚深,遇弱则战,遇强则逃的流寇主义,洪承畴的目的就是急速从密云蓟州近京城入边,以防农民军逃走,将其剿灭在北京周围。 但他还嘱咐,“流寇十余年来,用兵已久,所获甲器马畜甚多,虽不能与大军相拒,亦未可以昔日汉兵般轻视之也 。”①洪承畴的这①《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中),顺治元年四月。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个建议明确指出,此次进兵,主要的目的是消灭李自成的农民军,明朝军队若行抵抗,也一并杀戮,这就坚定了多尔衮夺取中原的信心。 洪承畴原为松锦之战的明军统帅,城破后被俘投降。 他的这一建议说明他已决心背叛明朝,反面事仇,为清朝夺取明朝的江山谋划。 作为长久之计①。 范文程的这个建议,就是乘农民进攻北京明军两面受敌的机会,清军应抢先进入中原 ,假若清军不能进入北京,也必须在山海关以西,攻取几个城池,坚守在那里,便于清军来往 ,进行长期斗争。 因为山海关还在明军手中,无法拿下。 这说明,此次进军仍然是一种试探性的,应根据情况而定,与明议和仍是一个选项。 于是清军以摄政王多尔衮为统帅,率英王阿济格 、 豫王多铎(均为多尔衮同母兄弟 )、 满洲、 蒙古八旗兵三分之二,以及降清的汉将孔有德、 耿仲明、尚可喜、 沈志祥、 携有火炮武器的汉军,约八万至十万人,四月九日从沈阳出发,往征明朝。 仍然是沿着过去窜入内地的老路,西渡辽河,直达长城边口,毁边墙而入。 当日,师至定丘,初十日师至六哈,十一日师至杨柽木,十二日至张郭台口。 十三日师至辽河地方①《清世祖实录》卷四,顺治元年四月辛酉。已得知李自成进入北京,多尔衮即以军事询问洪承畴。 洪承畴建议说:一 、 必须先宣布王令,申明此行是为了扫除乱逆,期于灭贼 ,即是打农民军。 明军若有抗拒者,必加诛戮,然不屠城郭,不焚庐舍;二、 凡府、 州、 县官,开门投降者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三、 流寇初起时遇弱则战,遇强则逃,今得京城,财足志骄,已无固志,贼首陕西人,必怕大清兵力强盛而西遁长安,我军必须计道理,限时日,快速进兵,精兵在前,辎重在后,出其不意从密云、 蓟州等处,疾行而前,贼若遁走,即行追剿,贼若坐据京城,则伐之更易;四、贼若死守京城,我军不宜留守京东各地,应增兵至京城之西及西北,断贼从宣府、 大同、 保定逃往西安归路。洪承畴原在陕西镇压农民起义,所以他对农民军作战的方法了解甚深,遇弱则战,遇强则逃的流寇主义,洪承畴的目的就是急速从密云蓟州近京城入边,以防农民军逃走,将其剿灭在北京周围。 但他还嘱咐,“流寇十余年来,用兵已久,所获甲器马畜甚多,虽不能与大军相拒,亦未可以昔日汉兵般轻视之也 。”①洪承畴的这①《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中),顺治元年四月。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个建议明确指出,此次进兵,主要的目的是消灭李自成的农民军,明朝军队若行抵抗,也一并杀戮,这就坚定了多尔衮夺取中原的信心。 洪承畴原为松锦之战的明军统帅,城破后被俘投降。 他的这一建议说明他已决心背叛明朝,反面事仇,为清朝夺取明朝的江山谋划。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