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光潜谈美/成长必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朱光潜谈美/成长必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67 2.6折 22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光潜

出版社四川文艺

ISBN9787541150760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2元

货号30189159

上书时间2024-05-25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朱光潜谈美/成长必读是美学大师朱光潜35岁时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是其经典代表作《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和早期美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朱光潜以感性的文笔和理性的精神,探讨了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将哲学般难懂的美学写得深入浅出,本书一经出版,便成为80多年畅销不衰的经典美学作品。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界的权威,是中国系统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第一人,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蜚声中外。著有《谈修养》《谈美》《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译有《歌德谈话录》《文艺对话集》《拉奥孔》等。

目录
开场话
一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
四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与快感
五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关感与联想
六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七 “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与自然
八 “依样画葫芦”
  ——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九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艺术与游戏
十 空中楼阁
  ——创造的想象
十一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创造与情感
十二 “从心所欲,不逾矩”
  ——创造与格律
十三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
  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创造与模仿
十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天才与灵感
十五 “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附录:朱光潜自传

内容摘要
 《朱光潜谈美/成长必读》为朱光潜先生为青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谈美》。采用书信体的形式,从“要求人生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的理念出发,顺着美感态度的特性、艺术与人生的距离、美感经验与移情的关系、美感与快感、自然美与艺术美等问题次第展开,文字明白晓畅,充满了真知灼见,指引读者一条认识美学的捷径。自问世以来深受好评,被视为美学领域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备的经典之作。

精彩内容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
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
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
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实用的态
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小孩子初出世,第一次遇见火就伸手去抓,被它烧痛了,以后他再遇见火,便认识它是什么东西,便明了它是烧痛手指的,火对于他于是有意义。事物本来都是很混乱的,人为便利实用起见,才像被火烧过的小孩子根据经验把四围事物分类立名,说天天吃的东西叫作“饭”,天天穿的东西叫作“衣”,某种人是朋友,某种人是仇敌,于是事物才有所谓“意义”。意义大半都起于实用。在许多人看,衣除了是穿的,饭除了是吃的,女人除了是生小孩的一类意义之外,便寻不出其他意义。所谓“知觉”,就是感官接触某种人或物时心里明了他的意义。明了他的意义起初都只是明了他的实用。明了实用之后,才可以对他起反应动作,或是爱他,或是恶他,或是求他,或是拒他。木商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
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