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抟物(2森之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抟物(2森之美)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4.19 3.1折 4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周公度

出版社国际文化

ISBN9787512510081

出版时间2018-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6元

货号30158540

上书时间2024-05-25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周公度主编的《抟物(2森之美)》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文化随笔。“抟物”一词,源自五代末宋初的著名道士陈抟祖师以及他的哲学。本书收录了十余位在各自专业领域有深刻洞见的学者、诗人、译者、画者等的精彩文章,意在展示自然、文化、历史之美,并带给读者智慧的启发,以及生活与情感的愉悦。

目录
序  森林之美
专辑
  隐士的森林啊陈鹏
四季
  笋之书周华诚
  大树神张二冬
  没有小鸟停歇的树是孤独的木也
  山中读古书赵雅娴
影像
  荡漾山谷的静安歌顾阿了
  林中时见鹿三水
器之初
  那位令我日夜思念的人儿啊程璧
  有盏乃宝祝赫
你不能理解的远
  猫诗话范晔
  烧烽蓬陈伟宏
阅微
  山僧之诗马鸣谦
  韦陀菩萨,你好啊李彦
西班牙来信
  巴列印克兰的《波西米亚之光》与其

内容摘要
 “抟物(Tuan—Wu)”一词,源自五代末宋初的著名道士陈抟祖师,以及他的哲学。
作为“太极图”的创立者,他的修为理念,予我们的启示与佛教《般若心经》一样,提醒我们:一心一意的重要性。抟心于所爱之物。在这一点上,抟物哲学与宗教殊途同归。
继上一辑“国内青年生活领袖私密书单”之后,周公度主编的《抟物(2森之美)》以“古意之心与小森林”为主题,邀请了植物学家安歌、翻译家范晔、终南山诗人二冬、古代文化学者陈鹏、博物学家木也、散文家陈伟宏、新媒体主编赵雅娴、佛教学者马鸣谦、大学教师与其、插画家三水、新锐摄影师顾阿了、出版人周华诚、民谣歌手程璧等二十余人来到中国保存的古代森林、韦陀菩萨的道场临安天目山,做了一次深入而专业的自然采写。
典雅的角度、真挚的行旅、简洁的笔触,在近200副清新影像的映衬下,如溪水出谷,繁花在野。

精彩内容
 中国有隐士传统。
隐的理由五花八门:想当官,隐;不想当官,隐;怕热闹,隐;喜欢旅游,隐;想显得超凡脱俗,隐……求隐得隐者众,为隐而隐的也不少。
到哪里隐也是门学问,有人隐于都市,有人隐于郊野,有人隐于村庄,隐于名山的则最为常见,严光住富春山,李白住徂徕山,刘凝之住嵩山,陈抟住武当山和华山,种放住终南山,林逋住孤山,等等。
这也好理解,大凡名山,风景佳,林壑美,处其中,把酒临风,乐以忘忧,幸福的生活就此展开。
只有藏身这名山中,隐士风度方才得以最大程度的呈现,“脱簪散发,眠云听泉。有峰千仞,有溪数曲。疏石通迳,依林架屋。麋鹿同群,昼游夜息。岭月破云,秋霖洒竹。清意何穷,真心自得。放言遗虑,何荣何辱”。
隐士与名山脱不了干系,与森林的关系自然密切。

森林为隐士们提供最佳的庇护之地,亦提供心灵的栖息之所。
设想,如果隐于一座秃山,场景是何等惨淡:想吃野果而不得,想烧壶开水没有柴,想写首诗却找不到灵感。每日面对光秃秃的山头,难免叹气哀声,隐士优雅又高贵的气质难免不被残酷的现实击打成残枝败叶。
有了森林便不一样。
森林提供了木材,可以盖房架屋,可以做桌做椅,可以烧水取暖。森林也提供食物,夏天有野果可食
,秋天有坚果饱腹,树林里有蘑菇,腐木上长木耳,森林里转一圈,几个菜便可以上桌,设若再抓只野鸡,就可以吃上一锅香喷喷的“小鸡炖蘑菇”。
天气炎热时,在树下摆桌设椅,邀请二三友人小聚品茗,自是清凉世界;寒冬来临时,随便捡些干柴,烧出一团旺火,几杯小酒下肚,暖意腾腾升将起来。
森林是隐士的物质财富,更为隐士的精神生活开
辟出一条路径。
苏轼晚年被贬海南,被动做了次隐士。尤可恨是,当地不仅无书可读,而且笔墨也遍寻不着,这叫整日文思泉涌的诗人连声叫苦。
他看到儋耳山上的森林里有许多松树,便决定利用松脂、牛皮胶等物自己制墨。苏轼与儿子苏过将采回的松脂堆放在柴房里来烧烟制墨,半夜火花迸发,引起松脂燃烧,把整个柴房给烧着了,好在百姓们及时帮忙扑救。人家急着救他的房子,他急着从火堆残灰里扒拉出几百颗油烟,然后混合牛皮胶做成墨条。
自此,终于可以写诗作文,精神生活终于有了着
落。
隐士们在林下品茗、饮酒、抚琴、弄曲、下棋、
聊天,山风吹拂,林木幽深,他们忘却了江湖,逸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