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思想游记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9.54
2.5折
¥
3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冯骥才
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9787807680055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1200857910
上书时间2024-05-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西欧思想游记》是冯骥才的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他的一次写作实验。体现了作者对艺术、文化甚至社会问题的感悟与思考。
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目录
3月20日 北京—巴黎
3月21日 巴黎
3月22日 巴黎
3月23日 巴黎
3月24日 巴黎
3月25日 巴黎
3月26日 巴黎—吉温尼—卡昂
3月27日 卡昂
3月28日 卡昂—埃特尔塔—亚眠
3月29日 亚眠
3月30日 索姆河—里尔
3月31日 里尔
4月1日 加莱
4月2日 英法海底隧道—伦敦
4月3日 伦敦
4月4日 伦敦—斯特拉福—曼城
4月5日 曼城—霍沃思—爱丁堡
4月6日 爱丁堡
4月7日 剑桥
4月8日 伦敦
4月9日 伦敦—坎特伯雷
4月10日 牛津
4月11日 伦敦—巨石阵—巴斯
4月12日 巴斯—伦敦
4月13日 伦敦
4月14日 伦敦
4月15日 伦敦
4月16日 伦敦—北京机上
内容摘要
《西欧思想游记》是冯骥才的一部文学作品,也
是他的一次写作实验。借应邀去法国、英国交流的机会,冯骥才将行程中的见闻、感知、交谈与思索交错起来,以一种不拘一格的形式写作,体现了《西欧思想游记》作者对艺术、文化甚至社会问题的感悟与思考。
精彩内容
3月20日·北京巴黎一
春雪今天下午忽然天降大雪,舷窗外雪片又大又密,整整一冬也不见如此大的雪;我喜欢有声的大雨和无声的大雪,不多时一些停在停机坪上的飞机全包着厚厚的白雪,像白糖做的。因之起飞延时,花了至少一个小时才用热蒸气融掉了机翼机身上的雪被,否则上了天就会结成可怕的冰壳。
这大雪叫我嘀咕起来:今春以来依然盘踞大地上的严寒要
来伴我此行?
二天上的生日系安全带时有点费劲儿,肚子里还装着老母亲给我包的“送行饺子”。
“送行饺子迎客面”——中国人真懂得生活。外出的人要吃足肉馅大饺子,上路才会有劲儿;而回家的人来一碗顺顺溜溜的热汤面,吃得满头流汗,五体流畅,浑身一松,汗毛眼儿全都张开了,在外边的辛苦劳累即刻都消散了。
母亲今年九十七,依然敏感又清醒。老人全靠精气神,母亲这“精、气、神”三字一字不缺。这胜过我心中的祈祷与祝福。
我对母亲说:“您这饺子既是送行饺子,也是催生饺子。”母亲笑了。母亲对孩子的生日,往往比孩子自己还在乎。
三月二十日是农历二月初九。今天是我的生日,而且是头一次在飞机上过生日。我说像神仙过生日,因为只有神仙在天上过生日。同行的伙伴向空姐要了两杯红葡萄酒,与我“当”地轻轻碰一下杯,把我这一年一度为生日祝福的碰杯声悦耳地散布在没有人说话的机舱里。
今天正好又是春分。这一天由于太阳不偏不倚直射地球拦腰的赤道上,昼夜时间相等,日月阴阳均分。于是在享受着天地在这一节令里特有的均衡时,我在心中默默为自己唱一段生日歌。
飞机像天上的船,没有气流捣乱时,平稳中有种行驶感。
三生物钟
时差是我每每越洋之行最难对付的对手。因为时差是生物之钟不可调;而友人说我身体的生物钟是瑞士制造,体内的对手比体外的对手难缠,人对体内的对手往往
束手无策。有人告诉我别看任何钟表,忘了原先的时间;还有人说他的经验是尽量到处跑,不睡觉,使劲累自己,等到精疲力竭时再呼呼大睡一天,准能把生物钟打乱,这方法有点自虐性质,而且这些“高招”对我都没用,我天性的东西都太顽固。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刘心武告诉我一
个更奇特的法子:在肚脐贴一贴“伤湿止疼膏”包治时差。我对他笑道,你这是给“伤湿止疼膏”做广告吧!
四拉丁区早春的天气特别脆弱,像得了感冒,说热就像发烧一
样烧起来,说冷就冷得发抖。但这次巴黎的早春只发冷不发烧。至今大地还看不到春天的绿,天上却能见到春天的蓝。
如雪的云团在这鲜蓝天空的映衬下又白又亮。北京已经很多年看不到这种天这种云了。据说其缘故是北京人眼
睛全盯在地面上,顾不上看天、顾天和管天。
这次落脚一家小店,距离上次的住所——法国人文学者公寓只有“一步之遥”,撂下箱子拉着伙伴跑到那条街上怀一怀旧。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一切如故。那所犹太学校,那家土耳其烤肉店,还有书店、药店、杂货店、地铁
站口、
道边的铁栅栏、古色古香的广告亭,甚至那家守在街口的海鲜店和卖中餐的“小香港”饭店,全都依然如故;连小街上那些老墙老门老窗也还是那样古老斑驳,但好像也不会再老了,永远一百岁或二百岁。熟悉巴黎的人知道,巴黎的老街每十二年修一次。房主掏钱,政府主营;之所以“整旧如旧”,是因为政府没拿这种事当政绩,更没拿“破旧立新”显示政绩,反而当作了“命”——巴黎人拿历史当命根子,意大利和英国人更是如此。
这座城市不仅风光依旧,更重要的是城市的气质没变。
在那个自古就是情人约会地的圣米歇尔广场,天天仍然聚着不少年轻人。黑色柏油地上白花花的,都是嚼得没味吐出来而踩进地面的口香糖,那都是为了见到情人后香甜而忘情的一吻。一位健壮的琴手头戴厚帽,把一架钢琴搬到广场中央,即兴而激情地弹奏,着了魔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旁若无人,却有不少人被他打动而围观四周;连音乐之都维也纳也看不见这种场面。
法国人的浪漫是敢浪漫。
真正的浪漫是美的挥霍,真正的艺术都是挥霍美。
这一带只有一处发生改变引我注目。临街两三座房屋的山墙,用深浅两种灰色画了一些树影,宛似阳光照耀上去的。然而,细心的人会发现此时四边的树光秃秃还没发芽生叶——原来它是画上去的。
这无意中表达了艺术本质:艺术是不表现生活中有的,而是表现生活中没有的。
P11-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