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浒传的组织谋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水浒传的组织谋略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1.76 4.7折 2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北固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社

ISBN9787101091502

出版时间2013-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5元

货号2695792

上书时间2024-05-23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你真正读懂《水浒传》了吗?路线斗争:从江湖侠义到忠君报国;器局狭小:众头领不服,晁盖不配当大哥;霸气侧漏:宋江逐步集聚势力,终成领袖;吴用倒戈:从设计陷害宋江到背弃兄长晁盖;派系林立:梁山集团的派系与组织结构;山头主义:各山头的势力对比与消长;出身与资历:梁山集团权力构成与分配的奥秘;漂白身份:从江湖黑社会回归社会正道;上山路径:落草为寇、逼上梁山、招降纳叛;善恶难分:矛盾的伦理,血腥的“道义”,残酷的政治。
王北固编著的《水浒传的组织谋略》一改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以来的分析路径,突破文艺美学的藩篱,从政治大局着眼,由权术谋略入手,对水泊梁山各方政治势力的形成与发展,最终归于宋江之大纛,作了深刻精微的分析。与同类著作相比,王先生对各山头的力量对比与归聚忠义堂后的权力分配之间的关联,讲得更加清楚、细致。在晁盖宋江争权过程中,对机会主义的吴用的剖析,更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作者简介
王北固,一九四七年生于南京。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任电影与电视编剧、《中国报导》主笔、香港《天文台报》主笔、《经纬杂志》发行人、《世纪月刊》发行人、联合报系《历史月刊》顾问、《世界论坛报》主笔。从事国际问题评论二十余年,业余研究《水浒传》与电影。著有《亚洲之复兴与一九九二》、《资本主义与意识形态》、《消费狂潮与台湾危机》。现专事国际问题评论。

目录
前言  五百年孕育出一部奇书的背后
第一章  《水浒传》与捭阖、组织谋略
  梁山泊主体观点
  梁山泊集团构成的“有机”模式
  “捭阖”与人脉谋略
  组织谋略与力量情势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  梁山泊成长的平面观过程
  “水浒”的定义
  山头主义与山头林立的局面
  山头主义之下的“变形山头”
  山头、“准山头”与“边缘人”
  组织谋略与善恶对立的问题
  从“替天行道”到“逼上梁山”
  梁山泊初阶段的成长过程与谋略
  打劫“生辰纲”与“替天行道”、“逼上梁山”
  从清风山到揭阳镇的派系人马
  三打祝家庄的转变
  营救柴进与营救卢俊义
  心理建设与意识凝固是最高组织谋略
第三章  梁山泊好汉的出身类别、成分
  好汉的定义与“当下即是”
  好汉在人群社会之中的角色地位
  人才未适用的三种情况
  梁山泊好汉出身与成分十一大类型
  梁山泊好汉成分类型的社会意义
  十一类出身的好汉的心志比较
第四章  宋江以下的梁山泊缔造者们
  梁山泊缔造者的分级、分类
  从朱武与曹正说起
  戴宗、公孙胜等人的宣传、联络功效
  关键时刻发生作用的人
  吴用缔造的“小梁山泊” 
  梁山泊“基本模型”分析
  其他零星的梁山泊缔造者
第五章  好汉们落草卜梁山的途径、模式
  原始型欲念冲动的落草方式
  受冤屈走投无路
  义气提升而超越正道社会
  从“替天行道”到扩大牵引号召江湖
  攫取社会才俊与普及性招纳
  夺取正道社会的伦理价值体系
第六章  社会解体与革命演进的互动关系——梁山泊集团成长的客观分析
  近代革命理论的相对论
  以“社会现象生态论”来看《水浒传》
  栋梁被蛀蚀——社会解体的开始
  社会解体的进一步:基石松动
  刑狱不公与“灰色地带”的扩大蔓延
  大规模社会解体的三种模式
  从武松到孙立集团的伦理体系改组问题
第七章  各山头与好汉们汇集上梁山的关系脉络
  “开宗明义”两山头
  “二龙山”的特殊意义
  清风山大转折的凸显
  清风山与清风寨
  揭阳三霸
  孙立集团与祝家庄
  连串大阵仗与成批高级军官上山
  芒砀山·曾头市·卢俊义
第八章  梁山泊集团的派系与结构脉络
  两种政治现实主义
  晁盖之死与梁山泊主易位
  梁山泊体制的阶段变化
  晁盖集团的四个优势
  宋江嫡系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江州阶段的层次性变化
  三打祝家庄
  军官成批上山与家庭安顿
  梁山泊集团在纵横两方面的潜在矛盾
第九章  宋江转变梁山泊结构的几次改编过程
  三虚三实梁山六位领导人物
  宋江第一次改编梁山泊集团
  吴用陷害宋江的复式计谋
  江州劫囚、无为军之役与宋江夺梁山领导权
  宋江夺权之后的危机过渡阶段
  吴用投向宋江与戴宗的边际作用
  七谈“三打祝家庄”——宋江第二次改编梁山泊
  梁山泊第二次人事改组
  宋江第三次改编梁山泊集团
  梁山泊江湖、山头气质的迅速蜕变
第十章  天罡地煞两榜的组织谋略
  职务分配形成“微型政府”
  七十二地煞代表广大下阶层
  细数三十六天罡
  军官与地主的精英取向
  天罡榜的五元结构体系
  “水浒”精神在阮氏三兄弟
第十一章  组织谋略与捭阖术的基本原理
  第一条原理:修“德”
  第二条原理:“力”与“势”的辩证关系
  第三条原理:“机”之掌握
  天人合一、心物并用、矛盾统一
后记

内容摘要
 王北固编著的《水浒传的组织谋略》从1998年在台湾远流出版公司首次出版,2003年上海书店出版过一次,至今书店已缺货。从内容上看,《水浒传的组织谋略》从组织策略的角度着眼,对《水浒传》重新诠释,别开生面地分析了梁山伯集团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成员类型、领导核心、人际脉络、派系结构等,从中梳理《水浒传》内在脉络变化的线索,并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精彩内容
 “捭阖”与人脉谋略《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个“四层次论”,被一句经常引用的话转移了它的重点。这句话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转移了的重点是大部分人因此只注意“其次伐交”要高过“其下攻城”,而太强调外交的纵横术,却忽略了外交之上的“上兵伐谋”。
外交讲纵横,其中千变万化,而可以不真的动武(“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被神化了,而忽略了纵横的外交之上与背后,若没有更高的谋略,纵横术是玩不起来的。
“捭阖纵横”四字常常并用,但一般观点很少注意上面两个字。因为纵横二字已经几乎可以网罗天下了。战国时的苏秦讲“合纵”(地理上纵走的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就是“统一
战线”,简称统战;张仪讲“连横”(地理上秦以横向发展而分别与六国联盟),就是“各个击破”。两套法宝无往
不利。然而明明只有七雄一个局面,为何会出现两套谋略,这就是“捭阖”了——一“捭”(打开)一“阖”(合起来)之间千变万化。
“纵横”只是手段与方式运用,捭阖才是基本模式原
则。
兵法上,“纵横”是出击手段,“捭阖”是指导
原则,“纵横”可说是“外部兵学”,“捭阖”则是“内部兵学”。
在集团势力的组成、成长、壮大上,对于集团之外敌对体的攻击、分化、吸收是纵横的手段运用;而纳入本身集团内部之后的改编、重组、融合则是捭阖的“消化”过程。这些变化之中环绕着一个对于“人”以及“人脉”的深层谋略。
《三国演义》之中,曹操以讨伐黄巾军起家,后来竟能收编三十万黑山黄巾军为他的正规军,替他打天下,一
捭一阖之间若此。宋江在郓城做押司,因经手机密情报而私放了通缉要犯晁
盖等人上了梁山泊,若干变化之后梁山泊竟被宋江所
统御,一捭一阖之间若此。《三国演义》的刘备用孔明“隆中对”的战略设计准备入四川,入川之后重用当地人士法正,而刘备得以反客为主,一捭一阖之间若此。宋江用花荣之计赚了秦明落草,一批好汉一同上梁山,而中途宋江脱队开溜,留信强荐这些人使晁盖接纳,后来宋江也反客为主,一捭一阖之间若此。
组织谋略与力量情势的辩证关系“人”的问题,从古至今有两个不变的原理:一
是人的派系(人脉)改组重编的问题,一是这个改组重编对于整个客观(敌我的)情势本质的改变问题。
历代的革命、征伐与造反、招安,真正流血杀人致死(或公司全面崩溃倒闭)的情况并不多见。在长期的过程中,常态所
见是不断地发生情势变化与人脉的调整。敌、我阵营的最大决胜负,并不是彼此的流血杀伤,而是彼此的招降纳叛。
因为战阵上的拼杀,不但会引起同仇敌忾使对手变得更强、更团结,而且我方本身无所获。但如果能策反对方内部,则一方面减少了搏杀之伤,二方面增加己方力量,三方面直接削弱对方,四方面又带来对于对方弱点的暴露,一正一负加减乘除之间,敌我对立情势立即为之改观。所以林肯曾说过:“消灭敌人最好的方法,是把他变成朋友。”而一旦策反对方成功几次之后,就可以形成心理延续的附加效应,已经叛逃投降我方者,可以再去号召旧日同僚再度叛逃,而一旦陆续形成“惯性”时,就是对方崩溃的时刻要
到来了。商战的敌对公司之间也多半如此。
历代的革命团体在成长壮大到突破一个临界点之后,就不再采取攻坚式的纯破坏行动,而间歇并用策反纳降的方式,使革命行动犹如“重力加速度”而越来越自如,直到敌我情势的重大翻转互易——这其中的变化原理是辩证法则,质变与量变的交互运用。
而质变与量变的交互运用在“人”或“人脉”身上,就是透过整编、重组的组织谋略使各个人或各派系人马,由质变而量变,或由量变而质变。古代到近代的革命、打天下、
换朝代,多半是这一套原理的变化运用。今日现代经济社会的商场战争、公司竞争,也超越不了这个原理。
七十回本《水浒传》高明精彩之处,就是那梁山泊汇集一百零八人的经过,其中有一套捭阖权术,有一套组织谋略。所以他们能够从无变有、从小变大,不但“因粮于敌”,还可以“因将于敌”——把一个个优秀而武艺绝伦的将才从朝廷体制中拉出来,成为叛逃,而纳降于梁山泊集团宋江旗帜之下。
梁山泊最先从几百名喽哕的山头,经过宋江高度组织谋略的经营,汇集各方人才一百零八条好汉,最后成为十万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与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甲胄、两百骑起家而两代即建立大帝国,刘备以桃园结义三将领三十年而称霸四川,有异曲同工之妙。敌对的势力并非完全被消灭,而是透过敌我情势的消长演变,其中一大部分为我方吸收消化融合,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胜负关键的抽象原则是质变与量变,在“人”的方面则是组织谋略(派系整编重组)的运用——《水浒传》的大谋略在此。
P12-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