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戏力
  • 游戏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游戏力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21.28 4.7折 45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芬兰]帕西·萨尔伯格

出版社四川文艺

ISBN9787541158360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1014905

上书时间2024-05-17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在游戏中,激发孩子的天赋和创造力。在欢笑中,搭建情感联结的桥梁。
◎芬兰教育家、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帕西·萨尔伯格,芬兰教育顾问威廉·多伊尔联袂打造,献给新时代父母的科学养育指南。
◎全球知名教育家、TED演讲人肯·罗宾逊爵士作序推荐!“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哈佛医学院儿科学副教授、美国ZUI佳公立高中校长等多位教育界领跑者盛情激赞!
◎两位资深儿童教育专家20余年的研究成果总结,揭示孩子大脑可塑性机制的秘密,带你走出传统养育误区,开启科学育儿之路。
◎一套拿来即用的“儿童游戏手册”。9幅图表,助你掌握儿童思维发展的模式。10大教养版块,培养孩子核心竞争力,养成创造性思维。
◎游戏是孩子的语言,玩耍是成功的前提。借游戏之力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

目录
\\\\\\\"前言
第YI章 即将到来的童年黄金时代
第二章 两个父亲的故事
第三章 玩耍的学习力
第四章 玩耍的天敌——GERM(全球教育改革运动)
第五章 为什么孩子们不再在学校玩耍了?
第六章 美国式悲剧——课间之死
第七章 全球玩耍之战
第八章 芬兰玩耍实验
第九章 伟大的全球玩耍实验
第十章 在未来的学校玩耍
附录《儿童宪章》
参考文献 
研究来源
关于作者
致谢\\\\\\\"

内容摘要
\\\\\\\"孩子总是讨厌上学,交不到朋友?
学习时经常注意力分散,没有进取心?
遇到小问题总爱哭哭啼啼,等着他人帮忙?
不愿交流,彼此难以沟通?
这些让家长焦虑的普遍缺点,其实都源于“家庭游戏力”的缺失。
游戏,是亲子沟通的“翻译机”,游戏力则是每个父母都应学习的育儿第一课。世界知名教育家帕西·萨尔伯格联合芬兰教育和文化顾问威廉·多伊尔,将20余年的儿童教育发展经验总结成书,分析了游戏对孩子的心智和未来的影响,以及如何科学地玩耍等问题。全书通过10大教养版块,培养孩子在体能发展、认知发展、社会化发展、情感发展4个领域的核心能力。作者结合9幅图表和70余位儿童教育专家的教育技巧,梳理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模式,帮助父母创建家庭游戏环境,激发孩子的天赋和创造力,建立与孩子的亲密联系。
\\\\\\\"

精彩内容
\\\\\\\"什么是玩耍?在英语中,玩耍这个词指的是各种各样的活动,从踢足球到百老汇演出,从击鼓到拉斯维加斯赌博游戏。说到学校里的玩耍,有多少玩耍倡导者就有多少定义,真是数不胜数。当我们谈论玩耍在儿童早期和后续教育中的作用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玩耍这个词有太多不同的含义。
字典里对玩耍的定义往往不尽如人意,有时被玩耍研究者批评为:矛盾和不准确。国家玩耍研究所的创始人斯图尔特·布朗教授,将游戏描述为“为了自己而自发地做的任何事情”。他写道:“玩耍看起来毫无目的,能让人产生快乐和喜悦,并引导人们进入下一个可掌控的阶段。”另一位学者,纽约圣约翰大学的埃文·奥尔特利布教授,将玩耍描述为“一种尽量不照本宣科的、开放式的探索,参与者专注于体验的自发性”。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2018年关于玩耍的临床报告:玩耍的定义是难以捉摸的。然而,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内在动机的活动,需要积极参与,并带来快乐的发现。玩耍是自愿的,通常没有外在的目标;它是有趣的,通常是自发的。人们经常看到孩子积极地参与并热情地投入玩耍中。这会培养他们的执行能力,并有助于他们做好入学准备(无聊的孩子可不行)。玩耍常常创造出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私人现实,其中包含了一些虚构的元素,而且是非文字的。
2400年前,柏拉图倡导为3到6岁儿童提供“游戏圣地”的理念,他将儿童的自由玩耍描述为一种自然的行动过程:“当孩子们聚在一起时,他们或多或少会自发地发现在那个年龄段自然而然会有的游戏。”试图定义“玩耍”就像寻找人们对“爱”的定义—当我们看到或感觉到它时,就知道它是什么;但你越是试图定义它,它就显得越难以捉摸。我们通过观察孩子们玩耍的样子就知道他们是在玩;我们看到公园里的两个人拥抱时,就能看出他们之间的爱。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在沙滩上堆沙堡,小学生在操场上跳绳,一个孩子用木块建造一座塔,或者一个哥哥带着蹒跚学步的弟弟一起在地板上开玩具车,这些都是玩耍的场景。在学校,玩耍可以包括以下各种活动:一个幼儿园的孩子通过唱歌来学习ABC。
一名一年级的学生和同学用积木设计和建造了一个摩天大楼。
一部四年级的班级戏剧—新闻记者穿越了时光,采访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如爱因斯坦、孔子和马丁·路德·金。
一位充满激情的老师教授高中生物课时,用动手实验、意想不到的失败和错误的转向来讲解如何运用科学方法。
操场上挤满了在新鲜空气中奔跑的孩子,没有大人的干扰。
一个八年级的学生在每周的自由时间里全神贯注于一个自选自导的课堂“趣味项目”,进行独立探索发现。
三年级学生玩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并在老师的温和指导下朝着一个学习目标前进。
一个儿童爵士乐队在正式音乐课后用多种乐器即兴演奏30分钟。
一位老师感觉到自己的课堂很无聊,就停下来,用ZUI大的嗓门唱起了她ZUI喜欢的抒情摇滚。
一位八年级的代数老师,其课堂活力与激情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们无比快乐。
对不同的人来说,玩耍意味着许多不同的东西。例如:在芬兰语和瑞典语中,学校里的动词“玩耍”(leikki?和leka),指的是无组织的、富有想象力的和令人愉快的内在动机活动,而不是有组织的球类游戏或指导下的乐器演奏。在芬兰语中,实质性游戏(leikki),翻译过来就是“为乐趣而做的动作,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在芬兰语中,也有不同的词汇用于踢足球(pelatajalkapalloa)和弹钢琴(soittapianoa)。
由于语言的多样性,“玩耍”这个词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内涵。2002年,英国一个名为“汉普郡玩耍政策论坛”的倡导团体试图给玩耍下一个定义:“一系列能满足孩子、为孩子创造和由孩子自由选择的活动和行为。”19世纪的德国教育家弗里德里希·弗罗贝尔是“幼儿园”“儿童花园”的概念之父,他写道:“玩耍是人类在儿童时期成长发育的ZUI高体现,因为只有玩耍才是儿童灵魂的自由表达。”对我们来说,在儿童教育中定义玩耍的一个好方法是引导型活动(包括由成年人引导和孩子自我引导),这些活动能让孩子在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好奇心和想象力,对智力和身体发育都大有裨益。另一种定义的方式是定期给予大脑和身体自由、选择、创造和有趣的教学和学习机会,无论是指导型的还是非指导型的,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都不用害怕失败或惩罚。从ZUI广泛的意义上讲,学校内的玩耍甚至可以被视为“所有在孩子身上产生兴趣和快乐情绪的教育活动”。玩耍是孩子人生的彩排。玩耍是人类普遍的状态。
我们将学校内的玩耍定义为儿童的“自由玩耍”和成人为儿童提供的“引导型玩耍”,包括身体上和智力上,以及室内和室外的玩耍。玩耍倡导者和研究者通常将玩耍分为五种类型:运动类玩耍、实物玩耍、象征式玩耍、假装或社会扮演式玩耍和规则性玩耍。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明白,玩耍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个过程。“美国文化中有一种众所周知的清教徒倾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艾莉森·戈普尼克指出,“我们有一个习惯,就是把其他文化中简单的快乐—从食物到散步,再到性—转化为繁重的任务。因此,美国父母常常表现得好像玩耍只有在能产生可预测的结果时才有价值。”童年时期的玩耍通常不需要有可衡可测的、由成人界定的“产出”;玩耍本身就提供了益处和学习机会。
玩耍的教育意义是多方面的,但孩子通常是为了好玩而玩耍,是出于自己内在的兴趣和动机。在不懂其原理的成年人看来,一个玩耍中的孩子很可能只是无所事事,浪费时间;但对一个孩子来说,玩耍似乎是人生中ZUI美好的事情,也是成为孩子的真正原因。因此,对孩子来说,如果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玩耍,那么它就是一种自然和高效的学习方式。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