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厢记
  • 红楼厢记
  • 红楼厢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楼厢记

全新正版 可开发票 极速发货

27.89 3.6折 78 全新

库存3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悟澹

出版社广东人民

ISBN9787218164991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31865839

上书时间2024-05-10

大智慧小美丽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90后剧作家、编辑,曾任《圆音》杂志副主编;出版长篇小说《掩埋》《白娘子》;文学点评作品出版《红楼厢记》《解毒红楼梦的禅文化》《缘来红楼梦一场》《误了悟了红楼梦》;散文集《来不及年轻就老了》《你来了茶刚好煮上》(台湾版)《不辜负为你茶的人》。
2020年担任无锡拈花湾舞台剧《叹息》编剧;2022年,参加IP李时珍首发,并担任该IP电影编剧;

目录
“悬崖撒手”才能绝处逢生
  石头下凡历劫的缘起
  甄士隐的梦中救助
  林黛玉的“最好不相见”
  惜春的冷与净
  柳湘莲撒手的速度
  王熙凤的“放下屠刀”
  若上彼岸则先舍船
  风月宝鉴的自我救赎与堕落
一个人到底有多少张面具
  妙玉出场的宿命
  该以什么眼看妙玉
  妙玉的茶、梅、棋、琴
  槛内人对槛外人
从诗和远方走来的史湘云
  诗词歌赋和柴米油盐
  史湘云的出场
  史湘云的诗情、才情、
  性情和真情
  联诗背后的命运走向
  真性情与真风流
有多少个王熙凤可以重来
  从声音到声势
  王熙凤的“规矩”
  个人行为和家族行为
  王熙凤和夏金桂:两种狠媳妇
  秦可卿的梦中托孤
  王熙凤的管理才能
  两种景物下的王熙凤
  王熙凤的自强与自戕
  李纨和王熙凤的交锋
  被忽略的“镜头”
“你”的悲剧带有闹剧
  开始和结束自有真相
  对好人的定论
  悲剧是将美好的
  东西毁灭给人看
  当“债”影响了婚姻观
  美丽是众生的痴梦
  从贾母对戏曲的
  价值观谈起
别拿集体画大饼
  制定游戏规则的贾母
  邢夫人被支配的个人意识
  探春个人行为的意识和担当
  集体现象的无视
  和个人行为的荒谬
  贾赦的荒唐
你到底做了曹雪芹的梦还是高鹗的梦
  从前后看故事的机锋
  高鹗续梦中的解梦
  梦中人和戏中梦
优秀的人“对比”优秀的人
  李商隐和林黛玉的坎坷经历
  李商隐和林黛玉的作品情怀
  李商隐和曹雪芹都喜欢引经据典
  李商隐和林黛玉的诗作表达风格
真情都来源于失去
  谎言引起的神话“文疏”
  巅峰的作品只有一个读者
  草木人间,人生一世
  神话是现实的一点幻想和念想
  贾宝玉的愤怒和反抗
  说太虚情,结红楼梦
  《庄子》之风
  和《离骚》之体的精诚

内容摘要
90后青年作家、《李时珍》IP编剧悟澹,以独特的视角写他眼中的《红楼梦》,除了对原著人物故事的深度探寻与细节还原,作者尤其结合现代人面临的成长困惑、爱情角力、职场争斗和家庭琐事,用或振奋或遗憾或惋惜的故事结局去启发我们对现实的思考。

精彩内容
 脂砚斋批本《石头记》第一回中,空空道人唱《好了歌》,疯跛道人拍手叫好,甄士隐却笑了一声说“走罢”,甲戌本有眉批:“‘走罢’二字,如见如闻,真
悬崖撒手。非过来人,若个能行?”“悬崖撒手”一词源于一
则故事:有一个人不小心失足掉下了悬崖,庆幸的是他抓住了悬崖上的树枝,悬挂在万丈深渊的崖壁
上。这个时候佛陀出现在他的面前,他请求佛陀的解救。佛陀告诉他:“只要
你放开手,我就能救你了。”可是这个人认为放开手就会掉进万丈深渊,始终握着树枝苦苦支撑。佛陀
见其不听教诲便离开了,不想却换来了这个人的谩骂,不久后树枝便断了。
悬崖撒手后,常人的认知是他一命呜呼,这是一
种曲解。身处绝境,手握树枝不肯放下,这是一种执着;放下手后“绝后再苏”,这是一种自我的救助。
在这则故事中,“绝后”和“再苏”是需要分开,也是有次第的。这个“绝后”指的是念头的转换,一念之间,也就是生死之间、善恶之间,更是顿见本来面目之间。倘或过于执着,就是一种法执,而这个“再苏”,是明心见性,是自性的具足。“悬崖撒手”更直接在讲如何做到断疑生信。
甲戌本眉批“如见如闻,真悬崖撒手。非过来人,若个能行?”放眼《红楼梦》,关于人物的因缘果报,事物的本末究竟,曹雪芹在谋篇布局时,埋下了很多关于悬崖撒手的线索。石头下凡历劫的缘起《红楼梦》开篇交代石头凡心已炽,想去那富贵场的“温柔乡里受享几年”,一僧一道听后,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
,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
不去的好。”一僧一道明确指出红尘乐事,不能依恃,无常不定,终究是到头一梦,同时也建议石头“倒不如不去的好”。凡心已炽的石头,听到一僧一道高谈阔论红尘的那些事情,正处于跌入悬崖的状态,一席开示的话已然听不进去,自以为可以得到一僧一道的救助,苦求再三。一僧一道见势不可遏,便将石头推向了红尘的万丈深渊,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正如《红楼梦》开篇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一僧一道建议“倒不如不去的好”,如同佛陀让那位失足的人松开手一样,不去执着和迷恋,才是真境界。不管是公案中的那个跌入悬崖的人,还是书中的这块石头,最终都是一
意孤行,选择了一条不归路。红尘谷底看似繁华,一旦陷入,便是丧身;趁
还未跌入谷底,及时松手,便是自度。但众生我执太深,明知是虎山,偏偏涉险其中。甄士隐的梦中救助《红楼梦》第一回以神话故事构建整本书的开篇,以梦的方式贯穿现实和神话世界,开启了真假和有无的双面世界。
甄士隐的出场便是大梦一场,他在梦中听到一僧一道且行且谈,云里雾里不曾听得明白。甄士隐便问:“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
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
,亦可免沉沦之苦。”这个时候的甄士隐虽然是在做梦,但是他已经处在跌落悬崖的状态了。他请求仙师大开痴顽,免沉沦之苦的举动,如同跌入悬崖的那个人在崖壁上苦苦支撑,请求救助一样。
这是在梦境之中的救助,甄士隐醒来之后将梦中的预示忘了一大半,从梦中过渡到现实,醒来的甄士隐正同女儿英莲于街前玩耍,见到一僧一道走来,那僧哭着说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甄士隐听后认为是疯话,也不去理睬,一僧一道追着强调:“舍我罢,舍我罢!”P3-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