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2.9 3.7折 8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多米尼克·利芬(Dominic Lieven) 著;吴畋,王宸 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63117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88元

货号1201040776

上书时间2024-12-1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多米尼·利芬(Dominic Lieven),英国有名历史学家。他长期研究俄罗斯帝国史,除本书外,还著有广受好评的Empire: The Russian Empire and Its Rivals,以及Nicholas II: Twilight of the Empire和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Russia, 3 Volume Set (v. 1-3)等。利芬毕业于剑桥大学历史系,现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荣休教授(Professor Emeritus of LSE)、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Fellow of the British Academy)、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资历研究员。

目录
插图列表
地图列表
中文版导言
致谢
说明
地图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作为大国的俄罗斯
第三章俄法同盟
第四章备战
第五章退却
第六章博罗季诺与莫斯科的陷落
第七章1812年的后方
第八章从莫斯科向前进发
第九章1813:春季战局
第十章重建军队
第十一章欧罗巴命运未卜
第十二章莱比锡会战
第十三章入侵法兰西
第十四章拿破仑的倒台
第十五章结语
附录1:1812年6月的俄军
附录2:1813年秋季战局开始时的俄军兵团
注释
参考文献
补充阅读英文书目
索引

内容摘要
1812年夏天,欧洲的主宰者拿破仑率领有史以来很为庞大的军队进军俄国,相信他会横扫面前的一切事物。然而,他的帝国不到两年后就沦为废墟,俄国则赢得了胜利。多米尼·利芬所著的《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鏖战欧罗巴1807-1814)(精)》是靠前本深入探究俄国在拿破仑战争中关键角色的历史著作,再现了两大帝国之间靠前的史诗性战斗。

主编推荐
2009年沃尔夫森历史奖大奖
2009年拿破仑基金会拿破仑奖
2009年达夫·库珀奖很终入围奖《星期日电讯报》年度很好图书
《经济学人》年度很好图书
《每日电讯报》年度很好图书
本书是靠前本从俄罗斯人的视角看待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被击败这段历史的著作。 尽管已经有很多关于在俄罗斯的失败命运及其法兰西帝国崩溃的历史书,然而这些书都是从西方的视角来看待这段历史。历史学家多米尼·列文的优选优势在于,他翻阅了很多从来没有面世的俄罗斯档案。列文颠覆了很多经过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的塑造而形成的历史常识。通过一场场史诗般的战争和激烈的外交谈判,列文讲述了欧洲大陆各个名族的命运以及从几乎要瓦解的俄罗斯的重新崛起。 这是一本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讲述相同时代的历史书,但是他却是真实的“战争与和平”。本书中的主要人物包括:拿破仑、库图佐夫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精彩内容
    当然,俄军中的外来者人数可能确实要多于奥军和普军。欧洲移民在彼得堡的地位也要比在柏林或维也纳更为突出。在18世纪里,有许多欧洲军人和官员为了获得更好的收入和职业前景转而为俄国效力。在亚历山大统治时期,逃离法国大革命或拿破仑统治的流亡者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很重要的是,欧洲移民填补了由于俄国职业教育或职业中产阶级发展缓慢造成的空缺。职业医生就是这样一个群体。即便到了1812年,俄军当中的医生人数也只有800出头,其中许多人是德裔。军事工程师也面临短缺。18世纪时的俄国工程兵是炮兵的小兄弟,处于其管辖范围之内。尽管他们在亚历山大统治时期获得了独立,但受过训练的工兵军官数量依然太少,而他们需要努力完成的任务范围又极其广阔,因而俄国依然在寻找能够被吸引到俄军来的外国专家。在1812年战争前夕,很为资历的两位俄国军事工程师分别是荷兰人彼得·凡·叙赫特伦(Peter van Suchtelen)和德意志人卡尔·奥珀曼(Karl Oppermann)。
    更为重要的外国人巢穴则是为军队提供总参谋部军官的军需总监部门。在博罗季诺会战当中,“俄国”参谋里有几乎1/5的人连沙皇的臣民都不是,只有不到一半人拥有斯拉夫姓氏。总参谋部一定程度上源自制图局,那是一个很好专业化的部门,对工作人员的数学能力要求相当高。这一点确保了它里面充斥着外国人和非俄罗斯人。随着军队在拿破仑时代规模膨胀,变得更为复杂,参谋机关的作用变得相当关键。让许多俄国人感到越发憎恶的是,他们的参谋当中很大一部分人有非俄罗斯族的姓名。除此之外,拿破仑在1812年的入侵引发了俄国的排外主义浪潮,这一浪潮有时会针对俄军中的“外国人”,这一用语并未对真正的外国人和并非俄罗斯族的沙皇臣民做出多少区分。然而,倘若没有非俄罗斯人参谋,帝国是永远无法在1812~1814年取得胜利的。此外,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接近忠于俄罗斯国家,他们的家庭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内融入俄罗斯社会。这些外国工程师和参谋也协助培养了日后取代他们地位的新一代年轻俄罗斯人军官。
    就像其他大国一样,对沙皇俄国而言,拿破仑时代的巨大挑战在于为战争动员资源。有四个关键要素可以被描述为俄罗斯实力的源泉。它们是人员、马匹、军事工业和财政。除非了解到上述四个要素中每个要素的基本优势与局限,不然就无法理解俄国怎样进行这些战争,也无法领会到它为何取得胜利。
    对任何国家而言,人力都是很明确的资源。当叶卡捷琳娜二世于1797年逝世时,俄罗斯帝国的人口大约是4000万。与之相比,大革命前夕的法国拥有2900万臣民,同时期的哈布斯堡属地则有大约2200万居民。就算到了1806年,普鲁士人口也只有1070万。联合王国的人口介于普鲁士和更为庞大的欧陆大国之间。包括爱尔兰人在内,1815年的联合王国人口大约是1500万人,不过印度的人力也正在成为英国优选力量中的一个因素。因此,俄国的人口数量根据欧洲标准是很庞大的,但它并不比旧制度的对手们大太多,还要远小于拿破仑控制的人力资源。法兰西帝国,或者说由巴黎直接统治的全部领土,在1812年拥有4370万人口。但拿破仑还是拥有650万人口的意大利王国国王、拥有1400万居民的莱茵同盟(Rheinbund)保护人。他还可以掌握其他一些领土:从俄国角度而言,很显著的就是华沙大公国,它的380万人口为1812—1814年的战争努力做出了不成比例的贡献。简单地列出上述数字,就多少反映出了俄国在那些年里面临的挑战状况。
    从国家层面而言,动员俄国人口的优点在于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价格低廉。威灵顿军中列兵的生活与王公相去甚远,但即便俄军以银戈比计饷,英军列兵的年收入也是他们俄军同行的11倍之多。实际上,1812年的俄军列兵更有可能拿到贬值的纸卢布,其实际价值仅有票面价值的1/4。由于时常弄不清楚摘引材料中的俄国卢布究竟是纸卢布还是银卢布,对价格和收入的比较总是问题丛生的,而且俄国的生活成本无论如何都和其他国家相去甚远,其差异之大尤以英国为甚。更为现实主义的比较则是这样的事实,即便在和平时期,英军士兵除了面包之外,还可以拿到米、肉、豌豆和奶酪。而俄军列兵拿到的只有面粉和谷粒,尽管他们在战时还可以得到肉和伏特加的补充。士兵们把拿到的谷粒煮成麦片粥,这就是他们的日常主食。
    俄军的团有时拿到的也不是制服和军靴,而是衣料和皮革,以此自行制作衣服和鞋子。火药、铅和纸也被分发到各个团里,让他们自己制成弹药。国家能够动用的免费劳力也不仅是士兵。一小部分征募人员并没有被送进军队,而是被派到了矿山。更为重要的是,当彼得大帝靠前次建立作为俄国军事工业基础的钢铁工场时,他将若干个村庄较为性地整体分配给工场劳作。他在建立一些为军队提供衣料的纺织工场时也是如此。分配给工场的劳动力总是要更为廉价,因为工人的家属依然保有农地,政府期望他们以此自给自足。
    只要整个欧洲的军队都是由长期服役的职业军人组成,俄国的军事体系就能在竞争中发挥出色。按照年度征召新兵的系统让俄军成为欧洲很庞大也很廉价的军队,与此同时却没有给人民施加不可承受的负担。然而在1793~1815年,法国和普鲁士相继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给俄国军事体系的长期生命力打上了问号。革命中的法国开始普遍征召整个“年龄阶层”的年轻人,希望一旦战争结束便让他们作为崭新共和国的公民重回平民生活。1798年时,所谓的《茹尔当法令》确立了6年兵役制,从而将这一制度固定下来。在一段有限时间内征召整个年龄阶层的国家可以投入比俄国更多的军队,它日后也将拥有由依然相对年轻的退役士兵们组成的、训练有素的预备役部队。如果俄国试图效法这一制度,它的军队就不再是国家内部的独立集团,整个沙皇制度下的国家与社会也将发生改变。公民军队是与基于农奴制的社会极不相容的。军队在镇压内部叛乱时会比之前更不可靠。贵族地主会面临这样的前景:成群回到乡村的年轻人已经不再是农奴(要是现存法律依然有效的话),而且接受过军事训练。
    P61-6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