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和他的朋友们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0.22
3.4折
¥
59.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郭存孝 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25398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1202318855
上书时间2024-12-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郭存孝,满族,1929年生于南京,曾任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近代军事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博物馆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员会委员。曾主编出版《曾国藩等往来信稿真迹》《清咸同年间名人函札》《清末民初职官名录》和《吴煦档案墨迹选》等。
目录
沈定一尊重胡适
张难先仰慕胡适
高语罕与诤友胡适及汪原放
王慕阳对胡适的期望
陆久之等批评章行严,称赞胡适
胡适香港演讲“惹起广州的小风波”
胡适为《良友》画报著文并题字
胡适为云南和顺图书馆题匾
刘海粟与胡适、徐志摩的书画缘
胡适四十岁寿庆记趣
胡适支持李孤帆著《招商局三大案》
胡适为广源轮案胜诉而欣慰
胡适与上海小报刊界名人的交往与纠结
柯灵、钟敬文礼赞胡适
赵家璧与胡适的亲与疏
钦慕吐怒之交——胡适与郁达夫
乡情为大——胡适夸奖青年演员王莹
胡适与《学衡》守旧派的唇枪舌剑
君子之交——陈纪滢与胡适
勇于求索——小亡友龚羡章与胡适
邹韬奋与胡适及龚钺
丰子恺心仪胡适
沈从文对胡适的最后告白
胡适的江苏履痕
杨联升缅怀胡适及其大陆的愉快访问
胡适、蔡元培与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的友谊
胡适与英国哲学家罗素
苏联汉学家眼中的胡适
胡适与犹太学友索克思的生活情谊
美国记者阿班要拯救胡适
澳大利亚汉学家谈胡适与溥仪
从《师门辱教记》到《师门五年记》
李敖礼赞胡适与罗尔纲
主要参考资料
内容摘要
本书以胡适的译著、日记、书信、题字、写诗作词以及演讲稿为依据,由近及远、从微观入手,展现胡适的精神世界、在学术天地中的人脉关系以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一些不为人知的往事,从尘封中破茧而出。
主编推荐
沈定一与胡适就国事、诗文抒怀,相得益彰;
刘海粟与胡适和徐志摩的书画缘;
钱玄同、罗尔纲等为胡适四十寿辰献礼,盛况空前;
胡适与郁达夫等的一场瞬间消失的笔墨官司;
沈从文对胡适的最后告白;
胡适与李敖宛如师生;
胡适与《学衡》守旧派的唇枪舌剑;
胡适、蔡元培与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的友谊。
精彩内容
沈定一(1883—1928),原名宗传,字叔言,名定一,号玄庐;浙江萧山县人;幼读经书,1901年中秀才;三年后,任云南广通县知县;1907年,升任署武定州知州;不久改任省巡警总办。他暗中与革命党人联络,密谋光复华夏;武昌起义后,参与攻打上海制造局;1912年,组织“公民激进党”,主张各政党均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支持“举义讨袁”运动;1914年初,因遭袁世凯通缉流亡日本和东南亚。1916年,回国后当选浙江省议会议长,但因又遭拥护袁世凯派的浙江总督通缉,被迫避走上海。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6月间,他与戴季陶等创办《星期评论》杂志,宣传社会主义和苏联十月革命。1920年5月,沈定一与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发起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接着参与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遂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1921年2月,沈定一去了广州,又创办了一份《劳动与妇女》杂志。4月间,他返回浙江,领导了萧山和绍兴的农民运动。
在这期间,沈定一在上海各类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这引起了胡适的重视。胡适曾向《星期评论》投稿,从而让沈定一对这位已崭露头角的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年轻教授刮目相看。他怀着满满的兴趣阅读了胡适的许多著作,彼此因而建立起始自1919年7月2日、中经1921年、终止于1922年2月14日间的通信关系。在这良好的关系中,可惜能见的仅有沈定一本人及与戴传贤、孙棣三联合致或复胡适的信函,却不见胡适致或复沈定一的函件。但是即便是有限的函件,也可洞察双方宣泄了办杂志的艰难,对对方的努力寄予同情和支持的心态,并且陈述了稿件内外的文学创作和国内形势以及人生诸问题,实在是相得益彰。
胡适赞《星期评论》是“受欢迎的兄弟”
《星期评论》诞生后,立即受到胡适的重视,并在他们创办的第28号《每日评论》上发表了一篇热情、中肯而又坦诚的贺词——“欢迎我们的兄弟《星期评论》”。兹将这篇贺词摘要公示如下,可见胡适的称赞心态及对该刊的期待。胡适云:“上海现在新出了一种周报,名叫《星期评论》。因为他的体裁格式和我们的《每周评论》很相像,所以我们认他是我们的兄弟。我们欢天喜地地欢迎我们的兄弟出世,更祝他长大,祝他长寿!”
“《星期评论》的第一期出世时,我们看了虽然喜欢,但觉得这不过是《每周评论》第二罢了。到了《星期评论》第二期出版,我们方才觉得我们这个兄弟是要另眼看待的。
“为什么呢?因为《每周评论》虽然是有主张的报,但是我们的主张是个人的主张,是几个教书先生忙里偷闲提出来的主张,从来不曾有一贯的团体主张。《星期评论》可就不同了。请看他们的宣言:‘我们要改造中国,先要把我们的改造方针对大家讲明白。因为中国人已经晓得旧思想、旧政治、旧社会的不好,但是不晓得用什么新的东西去代替他,所以我们的宣传事业比一切事业都要紧。’
“《星期评论》的第二期果然注销一篇大文章,题目是《关于民国建设方针的主张》,题下的具名是‘本社同人’。最后有一段跋语说:‘以上这七章二十九条的意见,是同人几年来研究的结果。单是起草曾经费了几个月的时间,采用了多少学问家实际家的意见,参酌了多少专门的书籍。原稿的修改,也费了多少次的研究。”
胡适公平地认为:“这一层是《星期评论》的特色。这种特色分开来说:其一,有一贯的团体主张;其二,这种主张是几年研究的结果;其三,所主张的都是脚踏实地的具体政策,并不是抽象的空谈。”
胡适情犹未了,他接着又点赞‘《星期评论》的诸位先生竟能用‘本社同人’的名义发表一种团体的改造方针,这是中国舆论界的空前创举,我们诚诚恳恳地祝他做一个中国的‘新共和国’。更希望《星期评论》的榜样能引起中国舆论界的觉悟,渐渐地废去从前那种‘人自为战’的习惯,采用‘有组织的宣传方法’,使将来的中国真成一个名实相副的新共和国!……这是《星期评论》的趋向,也是我们希望《星期评论》带领全国舆论界做去的趋向”。胡适激动地说道:“我们欢欢喜喜地欢迎我们的兄弟——《星期评论》万岁!”
胡适善待、礼待兄弟刊物《星期评论》,给予其坚定的支持,赋予其热情的关怀,用自己的热量让它燃烧起来。
胡适对《星期评论》的关怀,产生了能量,表现在两个兄弟刊物之间结下了互助的华章。同时衍生出胡适与《星期评论》主编沈定一等人的交流、通信与供稿的友好关系。
兹将沈定一等致胡适数函公示于下,可见其斑斑真情。
(一)1919年7月2日,沈定一等致胡适函
适之先生:
接到你29号的信并28号的《每周评论》,很感激你的用意。同时看到《每周评论》上没有独秀先生的著作,又觉得非常伤感,唉!监狱是进去了,几时回到研究室呢?
上海工部局取得出版的建议,此间出版界打算联合提出抗议,我们这小小出版物也同处于这矮屋檐下,前天送了请求书去,仅仅得了个出版后给他一张看看的允诺。如果不能把英租界的提议打消了,恐怕舆论中心的上海,要化成文字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