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9.37 4.3折 ¥ 6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陈小平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73687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2131866
上书时间2024-11-26
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四大环节构成了现代医药产业链,而药品研发在医药产业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引领着医药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当前,药物创新朝着不断满足临床需求的目标前行,生物药则为药品市场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我国自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以来,随着国际化进程加快、本土与跨国药企合作升级,一系列创新药鼓励政策相继出台或正待颁布,促进了新药上市进程。数据显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在2018年批准了48个(进口38个、国产10个)新药上市;2019年批准了53个(进口39个、国产14个)新药上市。可以看出,中国药企新药研发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药学类专业(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制药、中药、药物制剂等)设置综合应用性的新药研发课程尤为必要,有利于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以致用的理念。经过缜密分析和研讨,以下简要归纳出新药研发课程的基本性质和要求。一是理论综合性,除了医药学专业知识以外,新药研发涉及生命科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体系;二是实践应用性,要求密切联系研发工作实际,灵活运用各类实验技术解决具体问题;三是规范合法性,即新药的研究程序、研究方法具有特殊性,必须严格执行各类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有关法律法规且符合道德伦理要求;四是前沿创新性,本学科随诸多新兴学科而发展,对新药研发相关课题的创新性思考、前瞻性判断和专业化决策能力至关重要;五是信息广泛性,要求能够系统地检索并合理利用如药品、市场、技术前沿成果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信息资源。
新药研发系指新药从实验室发现到上市应用的整个过程,包括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研究,以及充分验证候选药物安全、有效且质量稳定可控的开发研究两大阶段。基于课程基本性质及要求,本教材构建了与新药研发流程较为统一的框架体系,以明确学习目标和课程知识脉络,进而深入具体内容和重要课题的讨论和阐释。主要章节包括绪论、新药设计与发现研究、新药工艺与质量研究、新药的药理毒理研究、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新药注册与上市管理、新药选题与信息利用等。在本书编写中,注意统筹把握系统性与针对性、应用性与创新性、经典理论与*成果等相互关系。譬如,该课程知识范围广、综合性强,需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对涉及《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学》等已修内容时,着重从新药研发角度作简明扼要的应用性论述,基本知识内容以学生复习巩固为主。
新药研发课程知识内容错综复杂,应该自始至终清晰其结构主线:①二大阶段,指研究过程分为发现研究和开发研究两大阶段,主要是由先导化合物到候选药物,再到临床候选药物,直至上市新药的转化研究过程;②三级层面,指研究方案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及上市监测三级层面,其区别在于研究对象类别(体外、动物模型、正常人体、适应证患者)及其数量不同,由此逐步推进新药研发进程;③四项内容,指新药研究分为药效学、药动学、毒代学、工艺及质量研究四项内容,目的是发现或验证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稳定可控性等。
本书参照*药政法规和政策,着眼于学科前沿技术发展,力求通俗易懂、详略得当地整合新药研发所涉及的各学科专业知识。本书由安徽理工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高校的药学类专业教师编写,王效山教授予以审定。本书参考了国内外的一些书籍、文献资料,在此谨向有关作者表示诚挚感谢。由于新药研发题材的综合性、实践性要求高,技术信息量大,加之编者的学术水平所限,本书尚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期盼广大读者和专家不吝指正。
编者
2020年5月于安徽理工大学
本书紧紧围绕新药发现和开发研究主线,系统地介绍了新药研发基本原理及其技术方法,分析和阐释了新药结构设计、生物活性筛选、工艺质量研究、药理毒理评价和临床试验研究,以及新药注册管理和新药研发信息利用等内容,并对新药研发选题、新药研发策略及方式等予以前瞻性的评述。本书结构体系新颖、实用价值突出、语言通俗易懂,可读性与适用性强。本书适合高等院校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制药、中药、药物制剂等专业教学使用,同时可供从事新药研发工作的相关人员作参考资料。
陈小平,安徽理工大学,系主任,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5年国家首批注册执业药师,1998年12月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主讲《新药研究与开发》、《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制药工程专业实验》等课程。具多年新药研发的实践经历,在《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教学的学生测评中受到好评,一直从事新药的研发与教学工作。从事制药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和教学科研等二十余年。主持完成科研项目如双氯灭痛、枸橼酸他莫昔芬、羧甲基淀粉钠的合成工艺,复方甲硝唑乳剂的制备和稳定性研究,诺氟沙星酯的研制等。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
*章绪论
*节现代药学发展历程001
第二节新药研发的生物学基础003
一、分子生物学概述003
二、基因组学概述006
三、生物技术概述008
四、新药研发与生命科学012
第三节新药及其研发过程014
一、新药的定义和类型014
二、新药研发的基本过程014
三、新药研发的基本属性017
第四节新药研发的风险和利益018
一、新药研发的特点018
二、新药研发的风险020
三、新药研发的利益023
第二章新药设计与发现研究
*节概述025
一、配基与靶点026
二、定量构效关系040
三、分子结构设计042
四、先导物的质量评价044
第二节先导化合物的产生途径047
一、传统或经典途径 047
二、天然化合物的筛选048
三、合理药物设计与虚拟筛选055
四、组合化学与高通量筛选062
五、其他筛选方法067
第三节先导化合物的优化068
一、生物电子等排069
二、前药修饰074
三、软药设计079
四、立体异构及外消旋转换082
五、其他优化方法086
第三章新药工艺与质量研究
*节概述091
一、工艺与质量研究内容092
二、工艺与质量研究程序092
第二节新药的制备工艺研究095
一、化学合成药物095
二、中药及天然药物103
三、生物技术药物105
四、药物制剂109
五、制备工艺研究实例113
第三节新药的质量控制研究118
一、质量标准的研究118
二、标准物质的研究130
三、质量稳定性的研究131
四、质量标准研究实例133
第四节试验设计及优选方法142
一、单因素平行试验142
二、正交试验设计144
三、均匀试验设计147
四、混料设计151
第四章新药的药理毒理研究
*节概述155
一、药理毒理研究内容155
二、药理毒理研究程序156
三、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157
第二节临床前药效学评价160
一、主要药效学研究160
二、一般药理学研究163
第三节临床前安全性评价166
一、一般毒性试验166
二、特殊毒性试验175
三、药物依赖性试验186
四、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试验190
第四节临床前药代学评价197
一、研究意义与目的197
二、试验设计方法198
三、评价内容及要求199
四、毒代动力学试验202
第五章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
*节概述205
一、法规及伦理学要求205
二、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6
三、临床试验分期及研究程序209
第二节Ⅰ期临床试验210
一、人体耐受性试验210
二、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212
三、Ⅰ期临床试验报告217
第三节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218
一、受试者选择与退出218
二、试验方案设计219
三、多中心试验224
四、偏倚的控制225
五、病例报告表226
六、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227
七、试验报告格式227
八、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227
九、新药申请227
第四节Ⅳ期临床试验和上市监测228
一、Ⅳ期临床试验的特点228
二、Ⅳ期临床试验的内容228
三、Ⅳ期临床试验的要求229
四、不良反应的上市监测229
第五节生物等效性试验231
一、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231
二、生物等效性的研究意义231
三、生物等效性试验方法232
四、生物等效性试验报告236
第六章新药注册与上市管理
*节基本制度和要求237
一、药品注册相关概念237
二、药品注册基本制度238
三、药品注册工作时限241
第二节药品注册的分类管理242
一、药品注册分类242
二、申报资料项目243
三、申报资料要求245
第三节新药注册的审评审批248
一、注册基本程序249
二、新药的注册检查250
三、新药的注册检验251
四、新药加快上市程序252
五、原辅包关联审评审批253
第四节新药的知识产权254
一、药品知识产权类型254
二、药品知识产权法规256
三、新药研发的专利信息258
四、新药研发的专利策略258
第七章新药选题与信息利用
*节新药研发及其进展261
一、新药研发概况261
二、新药研发的学科发展264
三、新药研发的技术进展270
第二节新药选题及研发策略276
一、选题基本要求277
二、选题途径与方法278
三、研发策略与方式283
第三节新药研发的信息资源295
一、索引和文摘295
二、学术期刊论文296
三、专利文献数据库297
四、综合性文献数据库301
五、常用药学工具书302
六、其他信息资源304
第四节新药研发的信息利用305
一、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305
二、新药项目论证和调研312
三、新药研究综述的撰写317
参考文献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新药研发基本原理及其技术方法,分析和阐释了新药结构设计、生物活性筛选、工艺质量研究、药理毒理评价和临床试验研究,以及新药注册管理和新药研发信息利用等内容,并对新药研发选题、新药研发策略及方式等予以前瞻性的评述。本书结构体系新颖、实用价值突出、语言通俗易懂,可读性与适用性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