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观念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观念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9.04 6.0折 99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建平 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41639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1201982344

上书时间2024-11-2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章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建设的新起点
节《讲话》对新中国文学理论发展方向的指引
一文艺思想的主要内涵
二文艺思想的来源
三文艺思想的阐释与权威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苏联文艺理论的引进
一苏联文艺理论著作的翻译引进
二“全面仿苏”语境下的文艺理论教材建设
三苏联基础文论的引介
四苏联文论对文艺思想的补正
第三节新语境下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建设
一次文代会与新中国文艺政策的建构
二新中国文艺理论教材建设
第二章文艺批判与文艺意识形态建设
节文艺批判运动的过程与反思
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文艺批判概说
二关于《武训传》《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四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文艺批判运动的反思
第二节文艺组织体制化与文艺政策的推行
一文艺组织体制化的具体实施
二文艺政策的调整与“双百”方针的提出
三从保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两结合”的提出
第三章“黑八论”与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拓展
节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文艺批评
第二节“黑八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述
一“真实”问题
二题材问题的讨论
三“时代精神汇合”论
第四章“美学大讨论”与文艺批评观念的互动
节美的客观性理论与文艺的现实主义原则
一美学话语的全面马克思主义化
二美学家们对客观性原则的自觉选择
三艺术的现实主义原则的确立
第二节形象与典型
一蔡仪对形象与典型问题的思考
二李泽厚对形象与典型问题的思考
第三节形象思维与文学特质
一形象思维的提出
二“形象思维”讨论在中国的兴起
三“形象思维”论争
第五章现实主义文艺批评发展的困境与挫折
节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艺政策和文艺批判概观
一“香花”“毒草”论
二关于文学艺术的“两个批示”与文艺批判
三“”前夕的文艺形势
四姚文元与文艺批判运动
五《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与“”大幕拉开
第二节“京剧改革”与“样板戏”
一“京剧改革”
二八个“革命样板戏”
第三节对《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文艺思想的反思
一“根本任务论”
二《纪要》文艺主张的误区
第四节“主题先行”与“三突出”
一“主题先行”
二“三突出”
第五节对极“左”文艺观念的省思
第六章现实主义文艺批评的历史转折与复兴
节“形象思维”热的理论意义
一形象思维与改革开放
二形象思维论的反思
三形象思维论走向衰落的原因
第二节新时期文艺政策调整与文学观念转型
一第四次文代会与新时期文艺政策调整
二从关键词翻译变化看当代文学观念的拨乱反正
第三节新时期文艺观念新探索
第七章20世纪80年代重申“文学是人学”运动
节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讨论
一人性、人道主义讨论缘起
二人性的含义及其与阶级性的关系
三文艺与人性、异化、人道主义的关系
第二节“《手稿》热”
一“自然的人化”
二“两个尺度”
三“美的规律”
四“劳动创造了美”
五《手稿》讨论的美学意义
第三节人的主体性与文学主体性
一作为文学主体性的前提的人的主体性
二从人的主体性到文学主体性
三“文学是人学”命题的来龙去脉
四文学主体性的意义
五文学主体性的理论局限
第八章科学方法论在文学领域的历险及其理论意义
节科学方法论历史缘起
第二节“老三论”在文学研究中的运用
一系统论方法在文学研究中的引用
二控制论
三信息论
第三节“新三论”及其他自然科学方法在文学研究领域的历险
一“新三论”与中国的文学研究
二其他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借用
第四节科学方法论进入文学的意义
第九章现代主义的引入与创作方法多样化
节文艺界对现代主义的选择与接受
第二节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文学理论范式转变
第三节多元的创作方法与文学艺术的新活力
第十章文学批评“向内转”潮流
节20世纪80年代文学走出社会历史批评趋势的出现
第二节从作者到文本
第三节从社会到心理
第十一章传统美学和文论的发现与现代转换
节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的“古代文论热”兴起原因
第二节“古为今用”运思下的古代文论研究
第三节“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第十二章文化转向及其影响
节审美文化研究的突围
第二节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节“文化转向”带来的转变与挑战
第十三章西方文论的引进与中国文论主体性构建
节西方文论的翻译与引进
第二节强制阐释论与对西方文论的反思
第三节文论的国际性与民族性
第四节中国文论主体性建构
第五节当前文论研究近况及其理论走向
一文学理论“中国话语”的回顾、反思与重建
二“关键词”研究与“后—”文学理论重建的路径思考
三叙事学研究的重心转移与“叙事学热”
四马克思主义文论与当代文学批评
五“微时代”的媒介、文化与美学成为学术增长点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风起云涌、思想碰撞,构成了观念的历史;对这些观念的反思,将照亮中国文学批评的未来。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了理论和批评建设的热潮,当时所倡导的文艺上的“百花齐放”、学术上的“百家争鸣”,使文艺批评的理论和实践建设都有了长足的发展。50年代的文艺争鸣,以及当时出现的一些关于“现实主义”的批评观念,都是极其宝贵的。但是,这些积极探索在“”时期遭到错误的批判。改革开放后,文艺批评展现出活力,对新时期文艺的繁荣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此后的一些年,随着国外一些文学批评理论的引入,中国的文学批评又有了新的变化。一方面,引进国外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给中国的文艺理论批评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用国外理论剪裁中国文艺,使之成为西方理论注脚的现象。一些引进的理论不仅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文艺评论,反而扭曲中国的文艺,或者将文艺现象抽离,成为理论的空转。在这种情况下,回到文艺本身,构建立足于本土经验的文艺批评理论,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