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镜子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1.38
2.7折
¥
42
全新
仅1件
作者王学芯 著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50937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1201726836
上书时间2024-11-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学芯,生在北京,长在无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 世纪 80 年代为江苏青年诗群“男朋友”诗社成员。迄今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等靠前主要刊物发表诗歌近千首。曾参加诗刊社靠前0届青春诗会。获《萌芽》《十月》《诗歌月刊》年度诗人奖,《中国作家》《扬子江》双年度诗人奖,《诗选刊》年度杰出诗人奖。部分诗歌译介国外,出版个人诗集《可以失去的虚光》《尘缘》等 9 部。
目录
辑黑色幻想003
往事的幻象005
一种状态007
溪水008
在夜的面前009
三种时态011
在一首诗里012
微尘013
空镜子014
日期或星期016
回家的人017
拆解姓氏笔画018
在烟雾里面019
笔尖的感觉020
择路而行021
在衣帽架上023
躺在草地上025
子夜的烟雾026
上山027
一颗雨点028
黑胡子白胡子030
荆棘小径031
背影032
丛林战033
扣动字的扳机035
临时客房036
看书037
发黑的脸039
假如041
眺望043
寻找我的心脏045
在夜晚的空椅子边047
也许只是精准的背景049
走下楼梯050
在一个大厅的片刻时光051
风吹过夜的废墟053
过一个墙角的变化054
光在轻轻坠落056
同黑夜在一起057
第二辑感应磁场071
空杯子072
书签074
自己的格言076
梦077
群醉078
擦玻璃的人079
缸里的金鱼080
一只潮湿的猫081
名人故居082
失眠084
试想弥留之际的时刻085
一个有经验的人087
壕沟088
在旷野走动089
扁平的舌头090
冬日里的一壶茶水091
眼睛里的星光092
瞬间感觉093
夜晚的楼宅094
一块沉在水底的石头095
在过道里096
街灯的号码097
在一座喷泉的存留之处098
穿过隧道099
夜晚无梦100
从此开始101
回眸一望102
私人空间104
寂静的厚度105
衰老的迹象107
在时间面前108
蝴蝶上的手指109
在匆匆而过的时刻里110
黑夜111
看一张报纸的标题112
暮色的霉味113
飘远的河流114
暮色突然降临115
在黄昏的水边116
头发被风吹向一边118
在黄昏的窗边119
回家121
噩梦122
水中的脚印123
在夜的低处124
林间的上空125
一个小黑点126
在一阵雷雨之后127
在所有的深处128
在一棵幽暗的树下129
一潭深涧130
豁口131
空白的纸133
塑料花135
早晨136
冬天的黄昏137
一杯茶水138
在高楼上凝视139
透视镜140
空间现象141
落日的呼吸142
寂然的形态143
废墟里的夜晚144
在傍晚的过程中145
试想一个末日147
第三辑穿透寂静149
倒影150等待日出151
羌塘153
宿夜154
雪线155
仰视157
白马158
从一个寺庙到另一个寺庙160
小憩161雪域小巷162
藏语163
傍晚164
清晨的牧场165
瞬间印象166
天降大雪167
九点钟以后168
鹰170
崖上的古松171
彝语172
去会理173
五官屯174
安宁河谷175
三角梅开177
小湖上的暴雨178
大烛会179
在山坡上眺望180
大黑山182
伏牛山·犄角尖183
中原184
汉画像石185
清晨站在江南古运河的窗边187
临水小楼第四辑网络盘旋191
神威·太湖之光193
大数据195
物联网小镇197
蛟龙号199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201
通道203
临近空间203
内容摘要
《空镜子》是诗人王学芯近期新创作的一本诗集,全书分为“黑色幻想”“感应磁场”“穿透寂静”“网络盘旋”四辑,共收录一百四十余首诗作,集中呈现出诗人近年来诗歌创作的整体风貌。整本诗集体系庞杂,多以日常琐碎着手,以对世界的主观感悟为情感基调,虚实转化,涉及生活、旅行、哲思、历史、科技等方方面面,体现诗人对生活的强大观察能力。
精彩内容
黑白交缠的精神情境——评说王学芯的新诗集《空镜子》杨斌华近年来国内诗坛虽然异常喧闹,旌旗飞舞,气象繁复,引得了各方的竞相关切,但是,我一直以为,因此催生出的海量的新诗创作在诗艺层面上的探寻却颇为艰难,分歧与纷争持续不断。真正推进当下诗歌整体实力提升与拓展的创造性因素和能力,事实上倒是在逐步消减和下降。新时代语境开放包容的气度无疑为各路诗人呈现了一个极具生长性的亮相空间,又可能于其间蕴含着富有变异与创新意味的诗学意识。在这样的意义上,王学芯的新诗集《空镜子》或许会成为一种斑斓别致并且值得精心勘察的文学镜像。学芯果然是一位才情澎湃、具有多重精神面影的高产诗人。短暂数年间,继《飞尘》《可以失去的虚光》《尘缘》之后,眼前的这部新著又独具标格,运思诡谲,将日常生活中积淀的感觉和意绪,给予深切的内心审视与不竭的探询追问,俨然成就了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面照射着自我与他者的诗意翩跹的“空镜子”,就此展开一番简略的评说。在与诗集同名的《空镜子》这首诗里,王学芯这样写道:“当空镜子变成一只失忆的眼睛 / 我像荒草飘离 太多的白昼或光阴 / 僵滞而寂寥”。也许,这就是诗人目下自觉自主的生命状态及其自我省察的某种辨识性的告白。“空镜子”成为他苦心探索中年理智写作的特定物象和符识,并且,在有意无意中袒露了诗人作为一个顽强执拗而内心不宁的生命抗争者、诗路跋涉者的心灵秘密,凭借着“一根睫毛 一道目光 一个灵魂 / 晃动的一颗小点 / 追随着现实的全部眩晕”(《一颗雨点》)。题名为“黑色幻想”的辑,系新诗集整体结构中最为主要的篇章,集力呈现出诗人对于当下生活状态的独特思索与感悟。他自称:“我达到了自己的最高境界 / ——寂静深处的自我救赎”(《同黑夜在一起》)。已有论者指出,连同“湖”和“海”一起,“夜”是学芯诗歌的重要“物的集合”,成为超越了生命时间和地理空间的一种自由意志的客观对应物。这辑里的许多诗作,的确如同《一种状态》所展示的:“我在家的门里出没 / 在钥匙孔里形成变老的身体 / 安静地跟时间相处”,“搅扰凝止的光和时间 / 那时 我的心脏 / 总有一种浅浅的疼痛”,似乎在喻示着某种现实境况中个体存在的物化状态,以及在变幻时光里孤寂焦灼、挣扎游走的情感隐伤。与此同时,在学芯近作中,鲜明可辨的是,光与黑如影随行,交替出现。有时在明处,譬如《一种状态》中,“说出眼睛里的光和发黑的瞥见”;有时在暗处,譬如《在夜的面前》,“路灯归入黑黑的眼睛”。我们仿佛依然可以在变幻的诗行中,不断瞥见之前被诗评家命名的学芯诗中“向光而在”的个体诗学沉潜往复、暗香浮动的魅影。而令人瞩目的是,本诗集中“黑”字出现了近百次,辑“黑色幻想”更是直接以黑色命名。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形容黑色,具象化之后的“黑”变得富有质感、密度与重量,恰好赋予它传达个体感知的无限的丰富性和可能性。它既可以是动态的,譬如《一种状态》中“发黑的瞥见”,《黑胡子白胡子》中“黑色溜走”;也可以是拟物的,如《风吹过夜的废墟》中“黑色如同脚下的砾石和站立的青草”,《同黑夜在一起》中“夜是另一种椭圆形的黑茧”;它可以形容夜晚,也可以形容泪水、胡子和人的脸,甚至可以形容呼吸、灵魂和幻觉。值得陈述的是,像诗句中出现的“翅膀上沾满黑色的污渍”、“那些黑斑一样的窗 如同结痂”、“翼膜上的小黑点如同霉斑”、“锲入的钉子拔了起来 黑蛆一样 / 散落一地”、“长出的变黑肿块”,这样一些表述与修饰给人带来的是毫不愉悦的情感体验,甚至有些污浊之感,也许正是诗人今后应该加以避免和匡纠的书写缺失。但是,在林林总总的文字表象背后,或许正呈现出诗人的心理状态与生活形态的相互交织,它已并非简单的对于客观物象的肤浅描摹,而是在为自我精神与灵魂的呈现找寻一种适配的元素和形式。不难发现,诗人的黑色想象大致上可以辨别出具有正向性和负面性两个向度互相背反的情感内涵。而时光匆促中,自然与人文的变化兴替,与现代人偏于敏感的理性思考的复合,更导致了这样一种寂寥、不安、焦虑、无奈心态的发生。我只是愿意指出,“黑色”意象在这部诗集中反复出现,并与相对显得微弱的“白色”意象相互错杂交缠,已经使之成为诗人的一种令人咀味、引发联觉的情感与精神底色。不妨援引一个包含“白色”意象的诗例,如《发黑的脸》: 而黑色和微白色这两种经常出现或隐没的颜色变换之处那些过往的记忆如同灵魂里的一线缝隙 诗行文字中,色彩与声音的配置无疑是学芯精心谋虑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呈现。写作者在特定文本中对于某一类对比颜色的偏执与笃定,既受到历史文化与文学传统的影响和浸润,也与诗者的独特个性、禀赋以及审美取向紧密关联。色彩的象征意义首先源自于自然与人文的情感符码,以唤起诗者的情志意趣,进而投射到诗歌的字里行间。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所说:“颜色感应该是艺术家所特有的一种品质,是他们所特有的掌握色调和就色调构思的一种能力,所以是再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基本因素。”因而从色彩感受、色彩运用的角度来细加探析学芯的新诗集《空镜子》,肯定不失为一个有意思的比照研判的路径。一般而言,在诗人的书写中,色彩与意味的互相联结,容易激发人们对于生活现实的联想与比照,持久不懈的体验与咀味,更可能积淀形成一种特定的心理机制。尤其在当代诗者的笔下,色彩所包孕的心理与人文意蕴的派定,更是投注了纷繁错杂的心理感受和情志因素,从而具有浓烈的象征意义。在王学芯近期的诗作里,对于色彩的取譬引类及其意蕴联结的情形亦复如是,业已构成某种诗思情志相互应合与承接的关系。特别是他有意凸显的黑色与白色元素的交错运用引人关注。在学芯的诗行笔端,黑色是与白色对立相斥的颜色,它是放逐抒情和明快的,与年华的流逝及坚实的生命感悟互为印证,显现出静肃、冷漠、沉重的意味,同时也超越了两极化的情感模式,既认同其本色内涵,又默许某种虚无、惊悸、苦涩的复杂意绪,给人清醒、超离甚至严酷的自我审视感。所有这一切或许就是王学芯的近作提供给我们的一种带有消解性的黑白错杂的精神情境及其心理意蕴,并且顽强地标示出诗人的一种不竭地自我省思的批判性情感。 我描述过去 透彻地观察现在 在存在的形式中寻找未来的比喻……过去已经蒸发现实的水面上只有寒冷的波纹未来是紧绷的一道目光——《三种时态》这是一首将看似虚无的不可把捉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态具态化、比拟化的诗作,颇具明晰的形式感和确定性的诗学理念,同时也表征着学芯诗歌某些惯常的标志性句式。第二辑“感应磁场”则是在若隐若现的诗思转合中,将黑白诗学延续导引进入一个巨大的精神旋涡与磁场。他在其间回眸四时,思虑日常,感应着生活的脉动,凝聚着丰沛的想象,用“我聪明的双手 / 拨弄出了词语的意义”(《私人空间》),进而竭力丰富和拓展个体人生精神游历所特有的理解与体悟。这样一个灵魂的磁场,就像“诗如同天空掉落的一个湖泊”,看似碧蓝无垠,清冷无云,实则静谧幽邃,蕴藉无穷,足以洞鉴诗人内在自由的精神境界以及对于传统与个人才能的融合能力。王学芯有首诗这样写道:“日子在玻璃上移动 / 它反射光芒 使过去的时光 / 泛起记忆和微笑 / / 我习惯把自己的灵魂 / 挂在脊柱上行走”(《一个有经验的人》),它也许可以说是学芯常态诗艺方式的非典型文本。让人熟稔的是,作者的感知与传达方式经常流动呈现为拟人化、拟物化两种形态,将抽象事物给予具象化的表现,以构成他独有的一种情感观照模式。而富有意味的是,在简明丰饶的语态背后,潜藏着作者内心发出的“低沉的喊叫 如同 / 愧悔的灵魂”,蕴含着诗人对于人生、社会、自我的冷峻审视和深刻剖解。因为“每一类鸟闪出一束自我的弧光 / 从头顶 不留痕迹地消失 / 我这样看着天空 / 我又看见了自己”(《空间现象》),诗风简约明净,哲思醇厚,由此而言,学芯的诗无疑带有一种直抵生命内里的凝视和冷观,即使是如同“岁月猝然风化”般透彻肺腑的内在经验与情致,在他的笔端轻触下,也好似云淡风轻,一如“寂静的呼吸 / 膨胀得悄无声息”(《一个小黑点》),而所有—— 这些曾经震动心脏的东西锈迹斑斑 再也无法说清时间和记忆的隐痕而疙疤和伤口渊深的疼痛已被我自己蔑视肺叶里郁结了一片淤泥——《在所有的深处》 这应该就是学芯诗歌写作旅程中所倾力呈现的情感内核及核心语态。他用语言的智慧对抗时世的嬗替和命运的流转,以生命搏争的内在感知凸现一种峻切的刻意疏离喧嚣尘世的矛盾不安、踯躅不宁的文化姿态。第二辑“感应磁场”中,“寂静”又悦目地成为一个显要的关键词。诗人的敏感不羁在于他时刻辨析着周遭世界的变徙,审视着自身瞬息万变的心绪。譬如《寂静的厚度》:“把脚步里的寂静 / 测出了三分厚度”;《回眸一望》中“寂静”神奇般拥有了色彩,“蒙着白纸一样的沉寂”;《黑夜》中的寂静具有了温度,“给一片冷寂的旷野 / 虚假的晴空”;《暮色突然降临》中“寂静”荡漾出了声音,“我在门庭外的一棵树下 / 听到寂静流淌的声音”;《一潭深涧》里寂静幻化成了细语,“使寂静 / 变成了一种涟漪的细语”;《废墟里的夜晚》中,“寂静像旋涡一样扑了过来”,等等。这些奇谲多姿的寂静,是学芯感悟岁月光华、体察万物移易中斑斓思绪的积聚与拓展,也是他的“黑白诗学”所透示的个人精神光影在声音层面的另一种跌宕延展及显现方式。学芯是当下诗坛中能够直面时代语境且具备相应精神观照能力的诗人,而由他的“空镜子”所反射的时光与思想的碎片已然反复不断地洗滤出其内心的种种疑惑、不安与醒悟,因而他一再地在诗中练习各种凝视的姿势和变异的透视,“用修正的姿态 / 转动磨损的颈脖”(《早晨》),以自我身心的检视与剖视,完成一次次不涉喜惧的精神放纵。诗歌一直是杰出诗人勇于进行自我诘问、剖视和精神赎救的独特方式,借此达成一种对精神与语言原乡的探访与追索。在学芯的作品里,反复出现的那些词语(诸如“夜晚”“黑暗”“寂静”“白色”等),当然首先是对于四时光色之类日常感知的语言收纳与命名,所追慕的可能正所谓“妙造自然,伊谁与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而在心理解析的意义上,或许还是一种指向生命经验的拂拭、召唤与辩白。尼采曾经评论道:“人们使用同样的词语是不足以理解彼此的;还必须将同样的词语用于同样类型的内在体验;最终,人们必须拥有共同的经验。”我想,毫无疑问,这种极富象征意义的共同经验所指涉并演示的,就是在一个时代的语境及其个体精神成长过程中,如何安顿自我与他者的情景对话。由此而言,第三辑“穿透寂静”则是学芯有意构筑的另一重精神自由游走的境域。它收录了许多作者近年游历山川飘逸走笔的性情诗篇,大部分是着意描摹川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自然形貌的短章。其中,羌塘、雪线、寺庙、牧场、会理、安宁河谷等地名语词一一呈现眼前,广袤天地壮美行色尽入眼帘。而惹人注目的是,它凸显了“穿透”“仰视”两个语词,构成了同前两辑关键词的区分。及至第四辑“网络盘旋”,作者虽有心转场新时代,抒发面向新事物、新风尚的一些感受,却是稍显凌乱、急促的蛇尾之笔,境界格调显然差强人意。学芯新著《空镜子》的书写与编排于其个人而言,或许是一种语言技艺的再度摸索和尝试,一时难以定论。我宁愿将它看作是一个作者自我审察、省思颖悟的矛盾综合体。令人可以回味的是,它意欲体现一种万物世相正负双面之间的对立性和相似性,而在这两性中间,其实正蕴含着一种无限复返循环的能力,一种用语言重新想象与形塑世界的可能性。任何创造性的写作寻求的都不是新语词新风景,而是某种自觉自主的语言经验的再造。它在当下不懈地缅想与冥思,不倦地回应与接续传统,并且,为之提供一种表达精神自由的无限境域。而在如此敞开的开放与流动的思想境域中,正如本诗集里《仰视》一诗写道的: 所有仰视的目光好像都已简化自己的形体转世或者重生2018年5月11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