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舞台与戏曲史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3.84
5.8折
¥
76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吴新苗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04955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6元
货号1201592474
上书时间2024-11-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吴新苗,男,安徽岳西人。本科、硕士、博士分别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至今,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现为戏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戏曲史论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中国戏曲文学、戏曲史料学研究。在《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献》《戏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有《屠隆研究》《戏曲文化》《梨园私寓考论:清代伶人生活、演剧及艺术传承》《清代京剧史料学》《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合著),分卷主编《京剧历史文献汀编》(清代卷),辑校整理《观音戏曲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拔尖人才等多个项目。
目录
引言
日本电影
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电影(1945年以前)
第一节 无声电影一瞥
第二节 有声电影(1931―1945)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电影(1945―1959)
第一节 战争电影
第二节 女性电影、爱情电影、市民电影、武士电影
第三节 其他类型的电影
第四节 “孤独的武士”――黑泽明的电影
第五节 民族影像的集大成者――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第六节 “女性映画”(一)――沟口健二的电影
第七节 “女性映画”(二)――成濑巳喜男的电影
第八节 “诗人导演”木下惠介及其《24只眼睛》
第三章 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电影
第一节 新浪潮电影
第二节 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电影
第三节 大岛渚:日本电影界的逆子贰臣
第四节 今村昌平:人的下半身和社会的底层
第四章 20世纪70―80年代的日本电影
第一节 对社会的批判性展示
第二节 人性的证明
第三节 爱情、青春与情色
第四节 暴力挽歌
第五节 庶民生活风貌的写真
第六节 “新浪潮电影”的余波――寺山修司、吉田喜重和铃木清顺的创作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电影
第一节 暴力与性
第二节 纯情与温情
第三节 现代日本家庭的扫描
第四节 对战争的记忆与反省
第五节 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第六节 武士片
第七节 论北野武的电影
中国电影一 戏曲文学与创作论
晚明“书怀写愤”戏曲文学思潮论纲
屠隆与汤显祖的交游并论及《玉茗堂批订董西厢》非伪托
论屠隆戏曲的“自传性”特征
阮大铖喜剧的艺术表现及其审美内涵——以《春灯谜》为例
从《意中缘》看李渔风情喜剧的特色
从曲到剧:晚明戏曲创作论的发展与建构
古代戏曲理论与批评“趣”论发微
郑怀兴历史剧中的知识分子与女性
金针度人本色写照——谈郑怀兴《戏曲编剧理论与实践》
戏曲文学(文本)多样性与戏曲研究
二 从文本到舞台
一出戏的流变:从《幽闺记·旷野奇逢》到《踏伞》(《扯伞》)
也谈曹寅历史剧《续琵琶》及其昆曲舞台呈现
《野猪林》的演变:经典的形成及其意义
明代表演艺术论初探
三 近代戏曲嬗变研究
从“识艳之书”《燕兰小谱》看清代戏曲文化的新变
抄本《花天尘梦录》中的昆曲史料
从狎优到捧角——《顺天时报》中堂子史料及文人与“相公”的关系
戏曲改良中的“三段论”思维模式——以余治戏曲理论为标本
清末民初北方地区戏曲改良活动考述
辛亥前王钟声在北方的戏剧活动及其对戏曲改良的影响
四 京剧研究
京剧形成的标志之一:道光时期的皮黄旦角名伶及其剧目
晚清京剧伶人与戏班入宫演剧活动考论
宣统二年《正宗爱国报》中的梅兰芳演出广告——兼论及梅氏早期艺术经历
时代、传统、外域与梅兰芳艺术观念之形成
附录
黄小田与《儒林外史》的早期传播及研究
论屠隆“性情说”对复古派“情真说”的发展
从复古到性灵的过渡者——屠隆的散文理论
“怪风疾雨益苍凉”——读张际亮的纪行诗
后记一 戏曲文学与创作论
晚明“书怀写愤”戏曲文学思潮论纲
屠隆与汤显祖的交游并论及《玉茗堂批订董西厢》非伪托
论屠隆戏曲的“自传性”特征
阮大铖喜剧的艺术表现及其审美内涵——以《春灯谜》为例
从《意中缘》看李渔风情喜剧的特色
从曲到剧:晚明戏曲创作论的发展与建构
古代戏曲理论与批评“趣”论发微
郑怀兴历史剧中的知识分子与女性
金针度人本色写照——谈郑怀兴《戏曲编剧理论与实践》
戏曲文学(文本)多样性与戏曲研究
二 从文本到舞台
一出戏的流变:从《幽闺记·旷野奇逢》到《踏伞》(《扯伞》)
也谈曹寅历史剧《续琵琶》及其昆曲舞台呈现
《野猪林》的演变:经典的形成及其意义
明代表演艺术论初探
三 近代戏曲嬗变研究
从“识艳之书”《燕兰小谱》看清代戏曲文化的新变
抄本《花天尘梦录》中的昆曲史料
从狎优到捧角——《顺天时报》中堂子史料及文人与“相公”的关系
戏曲改良中的“三段论”思维模式——以余治戏曲理论为标本
清末民初北方地区戏曲改良活动考述
辛亥前王钟声在北方的戏剧活动及其对戏曲改良的影响
四 京剧研究
京剧形成的标志之一:道光时期的皮黄旦角名伶及其剧目
晚清京剧伶人与戏班入宫演剧活动考论
宣统二年《正宗爱国报》中的梅兰芳演出广告——兼论及梅氏早期艺术经历
时代、传统、外域与梅兰芳艺术观念之形成
附录
黄小田与《儒林外史》的早期传播及研究
论屠隆“性情说”对复古派“情真说”的发展
从复古到性灵的过渡者——屠隆的散文理论
“怪风疾雨益苍凉”——读张际亮的纪行诗
后记
上篇 大陆电影
第一章 早期的中国电影(1905―1930)
第二章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1930―1937)
第一节 左翼电影
……
韩国电影(20世纪90年代以来)
朝鲜电影
附录 铁蹄下的真实――“满映”、“满铁”的纪录片
后记
再版后记
内容摘要
《文本、舞台与戏曲史研究》为作者近年来戏曲研究论文选集。全书分四个板块:一,戏曲文学与创作论。收入戏曲文学和创作理论相关研究论文,其特色是既有古代也有当代,在研究视野上打破古今壁垒;二,从文本到舞台。收入的论文讨论戏曲文本到舞台的流变,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意义;三,近代戏曲嬗变研究。近代戏曲变化迅疾,主要体现在戏曲文化的新变、戏曲声腔的变迁,清末改良理论与实践,本部分是对从以上三个主要方面来进行的近代戏曲史嬗变的个案研究;四,京剧研究。京剧自清代嘉道时期酝酿形成,发展至今成为国剧,是中国戏曲艺术中影响很广泛的艺术样式。本部分收入京剧史个案研究论文。以上四个部分,体现了作者戏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既关注文本研究,也注重舞台艺术研究;既关注文学艺术本身,也注重戏曲发展史的梳理。在当代戏曲研究中有一定特色。论文皆发表于《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献》、《戏曲研究》、《戏曲艺术》、《戏剧艺术》、《中央戏剧学院学报》等专业核心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全书很后附录部分,收入四篇其他领域研究论文,是作者读硕、博士阶段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作者学术足迹。这四篇论文也发表于专业学术期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