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5.15 5.8折 7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小盾 著作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76587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201416659

上书时间2024-11-2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小盾,笔名王昆吾,江西省南昌市人。温州大学教授。曾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从1993年起,先后担任这几所学校的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早期文化研究、中国音乐史和音乐文献研究。著有《原始信仰和中国古神》(1989)、《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1990)、《汉唐音乐文化论集》(1991)、《唐代酒令艺术:关于敦煌舞谱、早期文人词及其文化背景的研究》(1993)、《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1996)、《中国早期艺术与宗教》(1998)、《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2002)、《词曲研究》(2003)、《越南汉喃文献目录提要》(2003)、《从敦煌学到域外汉文学》(2003)、《中国早期思想与符号研究》(2007)等书。这些成果曾获得中国图书奖荣誉奖、全国很好古籍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一等奖(两次)、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很好著作三等奖等奖励。    

目录
导言  关于“经典之前的智慧”和“神话”001

单元  神  话

讲  从“鸱龟曳衔”神话谈起021
一、关于太阳神话和“鸱龟曳衔”021
二、鸱、龟在上古的符号意义023
三、关于太阳在晚上的运行031

第二讲  从“鸱龟曳衔”神话看上古神话038
一、对“鸱龟曳衔”神话的解释038
二、讨论一:神话体系、仪式和神话研究的方法039
三、讨论二:神话的符号表达方式043
四、结语052

第二单元  艺  术

第三讲  饕餮艺术061
一、“狞厉的美”和其他061
二、从古记录看虎噬人器物071
三、饕餮艺术的思想内涵081

第四讲  上古艺术的符号意义093
一、饕餮纹和兽面纹的关系093
二、饕餮艺术的起源和早期历程100
三、对饕餮艺术若干形式元素的分析114
四、结论:早期艺术是人神交通的工具和符号131

第三单元  科  学

第五讲  武王伐殷天象和上古天文学143
一、从武王伐殷天象谈起144
二、武王伐殷天象的图像表现152

第六讲  上古天文学的知识特质163
一、上古宇宙观的科学原理163
二、古人对太阳和恒星视运动的观测171
三、关于月亮和行星的视运动177

第七讲  上古天文学的文化特质184
一、太阳祭祀和十二支的起源184
二、从火历看“绝地天通”196
三、结论:上古科学联系于对彼岸世界的长期观察206

第四单元  理论总结

第八讲  上古符号与思维227
一、关于上古智慧的符号特质227
二、上古中国人的符号理论234
三、从仪式角度看上古符号244

第九讲  上古符号与语言256
一、从语言文字角度看上古思维的特性和价值256
二、上古图像同语言的关联272
三、关于上古图像语言的词汇功能279
四、关于上古图像语言的语法特点286

第十讲  
经典世界和前经典世界的隔阂与沟通302
一、《老子》“始”“母”“名”“道”等概念的原型302
二、从老子哲学体系看“近取诸身”的思维方法315
三、从上古图文献看孔子诗学321
四、从孔子看前经典世界向经典世界的过渡331

第十一讲  关于“天人合一”与“轴心突破”342
一、问题的提出342
二、关于“思想”和“天人合一”348
三、关于“巫”和“史”354
四、关于经典的形成368
五、结语:以孔子的眼光看经典之前395

后  记408

内容摘要
    中国智慧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古典哲学形成以前的“前经典”阶段,二是用六经施教以后的“经典”阶段。在前一阶段,人们的公共知识主要是在仪式场合形成的,是通过口语和图像来传播的,因而使用了特殊的符号方式。后人不深察,往往凭狭隘的经验作简单化的理解。为了找到真相,《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从上古神话、上古艺术、上古仪式与科学等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切片加以剖析,认为神话、艺术、科学代表了上古中国人智慧的主要内容,并用具体例证说明以下几个问题:1.我们和神话时代的人是什么关系;2.我们和无文字的人群是什么关系;3.我们是否真的具有文化上的优越。

主编推荐
    《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
    通过个案说明我们和神话时代的人是什么关系,我们和无文字的人群是什么关系,我们是否真的具有文化上的优越。
    通过开放式的话题讨论,提升读者的学术兴趣和进行批判性阅读的能力。
    通过对中国史前阶段神话、艺术、科学的解读,讲解史前中国人获得知识的过程。
    作者学养深厚,思路开阔,本书实为多年来作者在分项研究成果上的一个推进,话题有趣且不失严谨。
    书稿原为课堂讲稿整理而成,深入浅出,适合作为学术普及读物。

精彩内容
    鸱龟神话见于《楚辞·天问》。关于这个神话,以前人谈得不多;今天把它提出来,是因为它涉及两个问题。
    靠前个问题是太阳神话。我们都知道,每个民族都会崇拜太阳,中国的太阳神话大致上有四个母题 。靠前个母题是说太阳、月亮的出生和降落:它们出生在东海之上,在“汤谷”当中洗浴,然后进入西北大荒之中。第二个母题是说太阳居住在神树之上,九个太阳居在下枝,一个太阳居在上枝。这种神话流传很广。比如成都附近有一个史前遗址叫三星堆,其中出土的青铜太阳树就表现了这一神话母题——这棵太阳树上有九只鸟,所代表的就是降落到树上的九个太阳(图1-01)。第三个母题是说:太阳是羲和生下来的。第四个母题则是说太阳被“乌”这种鸟负载着从东方飞到西方。
    关于第四个母题,还有一些细节。比如神话说,这只背负太阳从东方飞到西方的鸟叫作“三足乌”,太阳降落的地方叫作“羽渊”和“委羽之山”,太阳的降落则叫“解羽”。 也就是说,在神话中,太阳和鸟是合一的,太阳鸟在降落的时候要把羽毛解开,或者说太阳鸟要在此时经历一次死亡——因为在《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天问》中,也有把禽鸟死去说成“解羽”的情况。但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就是:这个解开了羽毛的鸟接下来到哪里去了呢?它死后变成了什么东西呢?这个从天上降落下来的太阳又到哪里去了呢?它怎样回到东方重新升起呢?还有,昨天的太阳、今天的太阳、明天的太阳,是不是同一颗太阳呢?当太阳离开天空以后,它是在大地的边缘运行,还是在环绕大地的水中运行?
    回答这些问题的神话,也就是晚上太阳的神话 。这个神话应该是存在的——既然有白天的太阳,就会有晚上的太阳。但很奇怪,在中国古籍中,我们看不到关于这个故事的任何记载,或者说,很多只能看到关于“盖天”“浑天”的论述。这件事的确令人疑惑——既然古人能够设想太阳从东到西的飞翔过程,那么,为什么不给它安排一个从西到东的返回呢?
    这是靠前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天问》当中有这样一段话: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不任汨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经过学者们的讨论,这段话可以翻译为:
    “天户怎样关闭而造就了黑夜?又怎样打开而造就了白昼?角宿未启天关之前,太阳藏在什么地方?鲧不能胜任治洪之事,为什么他又深孚众望?大家都说不必为鲧担心,那么为什么不让他试试看呢?……”
    但是,这段话中“鸱龟曳衔,鲧何听焉”八个字,却一直找不到合理的解释。
    实际上,以上这个问题和靠前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为什么呢?因为《天问》说到了“角宿未旦,曜灵安藏”。这说明,“鸱龟曳衔”这句话,很可能包含了一个跟太阳相关联的神话。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