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0.39
5.2折
¥
78
全新
仅1件
作者姚永超 著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27294
出版时间2015-1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1196893
上书时间2024-11-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吴松弟,复旦大学教授,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变迁》,《中国移民史·第三卷:隋唐五代时期》、《第四卷:辽宋金元时期》,《中国人口史》第三卷,《移民与中国》等。姚永超,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教于上海海关学院。研究范围为中国近代历史地理、经济地理,对东北近代历史地理、经济地理尤有造诣。
姚永超,1979年生。山东成武人。上海海关学院基础部副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历史经济地理和中国海关史,研究项目有“中国旧海关海图整理与研究”、“中国近代海关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构建”等。著有《国家、企业、商人与东北港口空间的构建》、《中国海关史十六讲》等。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东北经济近代化的“空间范式”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二、“港品—腹地”分析框架的相关概念
筇二节东北近代经济地理研究回顾
一、1895—1931年:地志的编纂
二、1932—1948年:传统经济地理学成果的涌现
三、1949—1977年:重点研究生产关系
四、1978年以来:生产分布的再认识
第三节本书写作主线和基本资料说明
一、本书写作主线
二、基本资料说明
第二章近代经济区形成的自然环境、历史基础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近代经济区形成的自然环境
一、东北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特点
二、自然分区二元张力的历史性冲破
第二节近代经济区形成的历史基础
一、柳条边:清前中期东北的自然、经济和政治分界线
二、南部的农业区
三、东部以渔猎经济为主的地区
四、西部以游牧经济为主的地区
第三节近代经济区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移民与东北经济开发
二、日俄侵略与东北经济开发
三、清末、民国时期政府对东北的经济开发
四、三元社会经济结构的消融与近代经济区的形成
第三章港埠开放、对外贸易发展与辐射腹地
第一节口岸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一、口岸开放的时空格局
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
第二节各口岸贸易发展特征分析
一、1907—1931年各口岸在东北对外贸易中的比重
二、1907—1931年各口岸贸易发展特征
三、伪满时期各口岸在东北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第三节各口岸辐射腹地
一、营口港腹地的盈缩
二、南满铁路干支线延伸与大连港腹地空间的拓展
三、安东港的腹地空间
四、俄国(苏联)海参崴港对东北北部地区的影响
五、朝鲜北部港口对东北东部地区的影响
第四章交通运输与通信体系近代化的空间进程与格局
第一节南部沿海港口的修筑与海运发展
一、新式港口的修筑及其运营
二、海洋航路的开辟和轮船运输的发展
第二节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的兴起
一、以港口为指向的铁路交通网络的形成
二、公路的修筑和汽车运输
三、航空交通的兴起
第三节传统大车与内河帆船运输的延续
一、大车运输的普遍
二、河运的变迁
第四节邮政与电讯的发展
一、从通商口岸开始的邮政
二、电讯的兴起和发展
第五章农垦拓展和农业商品化的空间过程与格局
第一节农垦的空间过程
一、由南向北、由内及边的农垦过程
二、土地利用的空间差异
第二节农业经济的新变化
一、农垦企业的兴起和发展
二、近代农技的引进和推广
第三节区域专业化的农业空间结构
一、大豆专业区的形成与重心推移
二、粮食作物的区域专业化生产趋向
三、经济作物的区域专业化生产
第四节林、牧副业的外向化
一、林业的采伐和运销
二、畜牧业的分布和商品化
三、渔业资源的分布和开发
第六章工业化的空间进程与格局
第一节近代工业的勃兴与分布
一、出口加工和进口替代轻工业的勃兴
二、南满、中东铁路工业带的初现
第二节伪满时期重工业发展和重点工业区的形成
一、满铁、满业主导下的重工业发展
二、重点工业区的形成
第七章商业体系和金融中心的变迁
第一节以商埠城市为中心的商品市场网络的形成
一、沿海、沿江、沿边城市的全面开放与区域中心市场的形成
二、区域中级市场与口岸城市、腹地城乡的经济互动
三、腹地集镇与村落初级市场的发育
第二节商品流通结构的演进
一、19世纪后半期以营口为中心的商品交易
二、20世纪前期以大连为中心的商品流通
三、伪满时期对商品流通的统制
第三节金融中心的变迁
一、1931年前以港埠城市为中心的区域金融体系
二、伪满时期统一金融体系的建立与金融统制
第八章城市化的空间进程与格局
第一节商埠城市的密集诞生
一、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型政区“市”的孕育
二、内陆商埠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
第二节铁路交通枢纽和工矿业城市的兴起
一、铁路附属地与近代城市的兴起及转型
二、其他铁路沿线城市的发展
三、工矿业城市的崛起
第三节城镇规模的急剧壮大与地域差异
一、大城市的急剧发展
二、中小城镇的迅速增长
三、城镇发展的地域差异
第四节以港埠城市为核心的城镇结构体系
一、清中期东北城镇的连接结构
二、营口—口开放时期的城镇连接结构
三、南、北港口并存时期的城镇连接结构
四、伪满时期满铁一元化管理下的城镇连接结构
第九章近代东北的经济地理特性及区域发展分异
第一节近代东北的经济地理特性
一、基础设施布局的外向性
二、经济的商品性和输出性
第二节经济近代化的南、北分异与其成因
一、商业发展差异
二、工业发展差异
三、农业发展差异
四、区域发展落差的历史地理成因
第三节港埠经济区近代化发展的个案分析
一、“营口—辽西”港埠经济区构建的滞碍
二、“安东辽东南”港埠经济区发展的困境
后记
表图总目
参考征引文献举要
索引
内容摘要
本书论述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变迁的原因、历史过程与结果,各区域工农业和交通邮政金融等方面发生的重大的变迁、全新的中国经济地理格局以及区域差异的形成,并探讨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形成的诸因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