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关史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海关史话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09 3.4折 15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霞飞 蔡渭洲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16083

出版时间2012-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5元

货号1200240473

上书时间2024-11-2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一 近代以前的中国海关1
二 鸦片战争和中国海关主权的丧失5
三 外籍总税务司制度的初步建立13
四 赫德其人18
五 半殖民地海关制度的巩固31
六 中国的“国中之国”和清政府的头号“总管”39
七 总税务司干预中国内政外交47
1 安排蒲安臣出使外洋47
2 商议修订《天津条约》49
3 组建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52
4 海关插手中法外交54
5 帮助英国占领缅甸60
6 “协调”葡萄牙“永远驻扎澳门”62
7 操纵中英西藏谈判66
8 插手中国举借外债67
八 中国人海关自主权思想的产生72
九 北洋政府时期:安格联坐上了总税务司宝座77
1 攫夺海关税款收支保管权78
2 控制“关余”,插手财政金融80
3 修改进口税则与征收附加税82
十 国民党政府争取“关税自主”和“改革关制”的努力87
1 改订关税新约,制定进出口税则88
2 关制改革的情况93
十一 抗战前后中国海关的命运95
1 日本劫夺东北海关,推动武装走私活动95
2 国统区海关的困顿,美国人李度任总税务司100
3 沦陷区海关的殖民地化105
4 战后海关和美货倾销107
5 解放区海关的建立和发展110
十二 中共成立后收回海关主权的斗争124
1 中共早期关于收回关税自主权的主张124
2 支持广东政府提用关余和收回海关的斗争125
3 反对关税特别会议127
4 推动海关职工运动的开展129
5 推动和领导海关爱国关员的抗日救亡活动132
6 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上海等地海关职工的斗争137
十三 海关回到人民手中141
1 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接管旧海关14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的建立144
十四 结语:半殖民地的中国建不成现代化的海关147
参考书目155

内容摘要
陈霞飞、蔡渭洲所著的《海关史话》为《近代经济生活系列》之一。 《海关史话》讲述: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海关大权掌握在皇帝直接派遣的海关监督手中,而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海关却沦为了帝国主义者的“殖民地”,这其中赫德是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为清政府“服务”了52年,掌握中国海关的大权达半个世纪之久。从他与金登干的来往信件中,我们看到了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与清政府的软弱,以及中国金库的钥匙始终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的事实,而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长期由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控制的旧中国海关,即随之崩溃了。

精彩内容
    要谈海关,首先必须给海关一词下个确切定义。这并不容易。因为古代、近代、当代各个历史时期海关的任务并不完全相同。不过,从海关的主要职能来看,也有它的共同之处。那就是:海关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设在口岸,管理进出国境的货物、人员、运输工具,征收关税、执行禁令并办理有关事务的行政机关。一般它是偏重担任国家经济方面的职能。但在有些时期、有些国家,它同时也带有强烈的军事、政治色彩。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海关是每个国家的大门或每个国家大门的钥匙。 海关的出现虽以国家的产生为其前提,但也并不是在国家产生的初期就有海关。国家事务增多了,国家机构分工细密了,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发展了,海关也就逐步建立、发展起来了。从许多国家的情况来看,早期的海关主要是为了管理人员出入境和执行禁令而建立的。到了近代,海关才和对外贸易有了密切关系。 中国是世界的文明古国,海关历史自然悠久。根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距今约3000年的西周,开始设“关”。到了春秋战国,关卡增多,开始征收关税。那时设立的都是陆地关。有些设在边境,例如陇关、萧关,多数是设在各诸侯国之间,带着强烈的军事色彩。这时“关”的任务是根据政府法令检查进出境的使节、官员、商旅等所带货物。我国的“关”征收关税是从公元前8世纪,即春秋前期开始的。那时税率较低。到了战国时期关卡增多,税率提高。因为它限制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思想家如晏婴、孟轲、荀卿、韩非等都先后起而反对。他们主张薄赋节用,轻税富民,认为古时“关讥(稽)而不征”是王政,“讥”就是查一查、问一问的意思。只查问却不征收税,老百姓就说好。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税收增高,竟达到了苛政的地步,那就不利于民了。 秦统一中国,诸侯国国界消失,有些“关”撤销或改作内地关。这些设在边境和交通要道上古代的“关”,便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融合,以及海上交通的增加而逐步推向沿海。汉时设在“丝绸之路”上的古代名关玉门关和阳关,当时同属敦煌郡。这两个“关”对中外交往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此以后的王朝,就都十分重视在沿海或内地的城镇设置关卡。著名的如居庸关、雁门关、嘉峪关、镇南关和北京的崇文门关,都执行着海关任务。从秦汉至明清,“关”的名称一直沿用未变。而边境关和内地关的长期并存,却是中国封建社会海关的一个重要特点。到了唐玄宗时代,开始在广州设立了“市舶司”,专司管理海运进出境货运并管理外商,类似现代海关的机构。有清一代起初坚持闭关政策。1684.年,清政府宣布开放海禁,在广州、漳州(今厦门)、宁波、江南(今上海)四处设立海关,称为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尽管早在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的《列女传?珠崖二义》一书中,“海关”之名即已出现,但在政府文献中,在“关”之前加“海”字,却是始于此时。 “市舶司”制度延续了约1000年,历经唐、宋、元、明。总的来看,对来华外商采取的政策还是优待照顾的。它对于巩固和维护封建国家,扩大对外影响,发展社会生产,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清时所设四处海关都属于户部管理,所以又称“户关”。负责官员称“监督”。四关之中,粤海关最为重要。清政府设立了这四处海关,虽说是“开放海禁”,其实也仍然是执行着它的“闭关政策”。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起,又限定只有粤海关一处为外国商船来往的口岸。其他三个关虽未裁撤,却只准本国商船出入港口。这一“闭关政策”,对海外贸易的品种、数量、各类人员的国际交往、中国籍海船的大小、船员人数等等有许多不合理的限制。与此同时还实行了“行商制度”。广东的“公行”(有名的有十三行)是封建性外贸垄断组织。它的存在,是不利于我国主要的出口货物丝、茶的生产和运输的。 明代以前,中国的经济居于世界前列。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