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6.92 2.0折 ¥ 3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谢宇
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43329775
出版时间201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1202995193
上书时间2024-11-26
现代建筑艺术
看到“现代建筑”这个词,我们的脑海中实际上就已经建立起了一种有关建筑形式风格的概念。现代建筑有别于在此之前盛行的具有复古主义思想的折衷主义建筑,包括原国民政府竭力推崇的“中国固有式”建筑以及模仿西方历史上各种形式的西洋建筑,它以形式自由、造型简洁、注重功能、经济合理、没有装饰或只有少量装饰的特点而成为时代的新风格。现代建筑是在欧洲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特定社会背景及地区环境中产生的新型建筑,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现代建筑从形式及设计思想上来看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风格及类型。
现代主义建筑是这一新风格建筑中最具思想深度及时代先进性的令人瞩目的建筑类型,尽管数量不多,但正是这为数不多的作品使得中国近代建筑价值观念的取向更加明确。如上海雷米小学(1933)、上海虹桥疗养院(1934)、上海孙克基产妇医院(1935),是比较早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这三例作品的规模虽然较小,但在设计思想上体现出了“体量组合及立面造型追随内部功能”的基本原则,在建筑结构造型上,这三者均采用具有建筑技术先进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些作品经济、实用、卫生、简洁、不求奢华的清新格调传达了一种即将到来的新建筑时代精神。之后建成的青岛汇泉角东海饭店(1936)、大连火车站(1937)等作品则是较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大连火车站极为简洁的建筑体型、高度净化的立面竖窗处理、建筑主体与坡道广场的关系处理以及处处为旅客着想的功能安排可以看出建筑师在功能主义原则下,带有极端性地表现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观的动机,整体效果给人以强烈的现代震撼。
从复古风格到现代主义,建筑形式风格的变化并不是突变和跳跃式的,现代建筑的大多数作品风格处于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从时序上来说,就在现代主义作品出现之前以及出现的同时,这种“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一直是构成现代风格的主体部分,这说明在近代,中国的现代主义建筑仍处于萌芽及先锋作品时期,而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却经过了充分盘整和发展,成为中国早期现代作品的主体。当现代新风吹来的时候,“西洋复古建筑”及“中国固有建筑”两种设计思想首先与现代思潮相结合而形成两种现代风格,前者表现为体量组合及立面构图,仍追求历史样式的均衡、对称、稳重,建筑局部保留西洋图案装饰,但整体风格简洁并具有现代感,作品实例如沈阳原奉天自动电话交换局(1928)、清华大学化学馆(1931)、青岛原大陆银行青岛分行(1934)、武汉四明银行(1936)、哈尔滨会馆(1936)等,这些建筑具有古典的骨架、西洋的装饰及现代的风格,是西洋复古风格向现代主义风格脱胎换骨过程的中间形象。后者则表现为对称的体量、庄重的立面构图、中国式的局部装饰、简洁的现代风格,作品如北京交通银行(1931)、吉林大学东西教学修(1931)、南京原首都中央运动场(1933)、南京中央医院(1933)、南京原国民政府外交部(1933)、上海中国银行(1936)等,这类作品当时被称作“简朴实用式略带中国色彩”,它是“中国固有式”建筑思想的新形式,为以“宫殿形式”表现中国固有特色的创作途径摆脱了困境,这类建筑大多由中国建筑师设计,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建筑师具有西洋古典建筑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以及现代建筑文化三重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