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红画传 (一世追寻爱与自由,寂寞零落红)
  • 萧红画传 (一世追寻爱与自由,寂寞零落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萧红画传 (一世追寻爱与自由,寂寞零落红)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9.24 4.9折 59.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玉斌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96653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8元

货号1202818861

上书时间2024-11-2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萧红画传》为“女作家画传书丛”一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新文学史料》杂志郭娟主编。萧红卷为萧红研究专家郭玉斌教授所著,叙写天才而早逝的女作家萧红的生平与创作经历,书中引用了大量作品、史实、同代人回忆等材料,记叙了萧红英年早逝、颠沛流离但在文学上获得璀璨成就的一生,对其人生经历及文学作品均有独特解读。全书共分五章,分别讲述了萧红故乡呼兰县城的历史及其的家世,从家庭出走后在哈尔滨的生活,以及在战乱年代辗转于青岛、上海、东京、北平等地,后退居武汉、山西、重庆、香港避难,直至不幸在战乱中遗憾离世的短暂人生。其中包括“二萧”丛相爱到离异,与鲁迅先生的交往,萧红与端木蕻良的结合,东北作家群崛起等重要事件,以及《商市街》《生死场》《呼兰河传》等重要作品的创作历程,还原了萧红丰富的文学成就和璀璨的生命光芒。



作者简介

 郭玉斌,满族,黑龙江绥化人,1965年10月生。东北师大文学学士,吉林大学文学硕士,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九三学社成员,黑龙江省作协会员。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立完成《萧红评传》《萧红文化传播》等学术专著7部。获黑龙江省政府奖4次、黑龙江省高校人文奖3次;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4项。


【媒体评论】

 它全面评述了萧红的生平和创作,不仅借助人们的回忆,还通过一帧帧发黄的老照片,形象、立体地展示萧红的人格魅力。 ——《文学自由谈》

 

 郭玉斌是一位细致扎实、肯于下苦功夫的青年学者。多年来,他在从教之余刻苦攻读,勤奋写作,不断有论文或专著问世。尤其在萧红研究方面,他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二十多年如一日,搜集积累资料,探索求证,披沙拣金,不放过一条有用的信息。他历来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凡是与萧红有关的书籍文章他都设法找到,进行不倦的精研细读,凡是与萧红有关的地方他都尽可能进行实地走访,凡是与萧红有关的人他都争取见面或结交。对于萧红的所有作品,他反复阅读思考,力求做到探幽发微,在忠实文本的前提下得出自己的新见解。经过多年不断的努力,他在萧红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目前国内很有潜力的萧红研究者。流经萧红故乡的呼兰河往北数十里就是绥化的土地,郭王斌是绥化人,他对与故土相连的呼兰以及出生在呼兰河畔的萧红一直怀有同乡之谊,他之所以进入萧红的作品,之所以成为萧红研究的痴迷者,与他深切的故土情怀有直接关系。是萧红真诚而深致的笔打动了郭玉斌,是自然而质朴的北方风情浸润着他作为研究者的心,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邢海珍



目录

第一章 我那呼兰河

一、小城故事

二、悠悠家世

三、后花园的光阴

四、初识呼兰城

五、感情的碎片

六、温暖的大手

七、上学啦

八、风波起

第二章 松花江畔

一、菁菁校园

二、做个完全人

三、走出荒凉的家

四、都市流浪者

五、结伴而行

六、跋涉

七、上路

八、爱的隐忧

九、别离商市街

第三章 花开海上

一、青岛好时光

二、来到鲁迅身边

三、萧红红了

四、沪上愁云

五、东京孑影

六、北平孤旅

第四章 烽烟追逐下

一、退居江汉

二、月照汾河

三、风生渭水

四、嘉陵江上

第五章 零落港岛

一、何曾寂寞红

二、文坛双璧

三、梦回呼兰河

四、荆棘鸟的绝唱

五、此恨绵绵

六、遗志沉埋浅水湾


【书摘与插画】

一、小城故事

 

中国的东北疆有一个叫“北大荒”的地方,北大荒的腹地有一条美丽的大江松花江,松花江北边有一条支流呼兰河,呼兰河边上有一座小城叫呼兰。据考证,早在两三千年前就有少数民族在呼兰生活了。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则是《金史》记载的叫“胡剌温屯”的村落,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元史》载的“朵颜卫”,是这里设置的最早的行政官署。明洪武年间设“虎尔文卫”,“虎尔文”就是《金史》上说的“胡剌温”,明代也称为“忽剌温”。清朝很注重呼兰河流域的开发,康熙二十二年(1683)在该流域设卡伦(哨所)8处,在官方的文书上始见“呼兰”一名。雍正十二年(1734)设置呼兰城守尉,成为黑龙江最早开发的五城之一。

随着呼兰城的设立,商业的发展,呼兰的人口也大增:呼兰设城之初的乾隆元年(1736)人口仅544人;到乾隆末年(1795)增至5775人——60年扩张10倍多;到嘉庆十三年(1808)人口破万,达到11914人——短短13年又增1倍;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呼兰府,设府之初的宣统元年(1909)人口超20万,达228404人——呼兰所辖的人口百年间激增20倍。1913年呼兰府改县,这样的人口规模,在当时的东北已经可以算大县城了。就像辽阳被称为辽宁“第一县”、扶余被称为吉林“第一县”一样,呼兰被称为黑龙江“第一县”。

民国以后,呼兰的经济仍然处于黑龙江领先地位。夏半年,呼兰河上船帆不计其数;冬半年,冰封的呼兰河面上运粮的大车络绎不绝。呼兰得河之利,舟车往来,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商业之盛几冠全省。呼兰的繁荣还得益于它的气候条件和交通地位。长冬严寒是这里最显著的气候特征,“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萧红《永久的憧憬与追求》)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最厚冻土深度可达2米。呼兰河从每年的11月开始结冰,到次年的4月才解冻,冰封期可达5个月。在天冷到一定程度,冰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呼兰河、松花江上就可以通行各种车辆了。松花江以北广袤的平原是出名的产粮区,时有“呼海巴拜(呼兰、海伦、巴彦、拜泉),绥化在外”之说。秋收之后,农民们要利用松花江的冰封期,将粮食运往哈尔滨,并买回将近一年的日用品。而呼兰又是哈尔滨北面的门户,是江北粮车必经之地,所以自然就繁华起来了。呼兰进入冬季的热闹景象从《呼兰府志》(宣统二年修)的记载可知:“运粮车辆,道途络绎,车与车相衔接。深宵蹄铁踣地声,渊渊震枕席间。昼出则道路为之壅塞,日至二千余辆,少亦千辆。”①以至于“税局收入,以冬春为盛;而冬春收入者,粮税为上,车税其次也。”②萧红在《呼兰河传》一开篇也记述了呼兰冬季的奇寒和大马车送粮的情形:

 

……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接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

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两里路之后,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这一批

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那些马才停

止了出汗……马毛立刻就上霜。

人和马吃饱了之后,他们再跑。这寒带的地方,人家很少,……这里是什么

也看不见,远望出去是一片白。从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不见的,只有凭了认

路人的记忆才知道走了什么方向。



主编推荐

大量一手资料,行文流畅好读,以客观的笔触串联起传主的人物生平、心路历程 收录40余幅颇具代表性的珍贵照片,还原历史之真实与人物之真实 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地讲述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天才作家英年早逝、颠沛流离但在文学上获得璀璨成就的人生。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