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变育种手册(原书第三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突变育种手册(原书第三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2.05 6.7折 22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塞内)M.M.斯潘塞-洛佩斯),(英)B.P.福斯特,(北马其顿)L.扬库洛斯基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26988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28元

货号1202754117

上书时间2024-11-2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突变育种手册:原书第三版》第1章和第2章主要介绍了各种理化诱变因素及其剂量测定方法和辐射处理方案等;第3章则论述了突变的遗传基础;第4章重点介绍了诱变处理种子当代产生的损伤和生物学效应;第5章和第6章则在此基础上对诱变处理后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作物各世代的种植选育方法做了详细介绍;第7章突出介绍了高产、抗逆、品质等重要性状的突变育种技术方法;第8章以离体培养技术、加倍单倍体技术、标记和基因分型为主要内容,阐述了诱发突变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来提高突变育种效率的技术方法。

目录

第1章 物理诱变 1 
1.1 辐射种类 1 
1.1.1 X射线 2 
1.1.2 γ射线 3 
1.1.3 紫外线 5 
1.1.4 α粒子 5 
1.1.5 β粒子 6 
1.1.6 加速器粒子 6 
1.1.7 中子 6 
1.1.8 离子束辐射和离子束注入 7 
1.1.9 宇宙射线辐射 7 
1.1.10 激光束辐射 8 
1.2 放射生物学 8 
1.2.1 电离辐射的吸收 8 
1.2.2 电离辐射的化学效应 8 
1.2.3 电离辐射的致死效应:DNA损伤和修复 9 
1.3 剂量测定 10 
1.3.1 照射量及其剂量确定 10 
1.3.2 辐射靶的吸收剂量 10 
1.3.3 剂量计 12 
1.4 植物材料与处理方法 14 
1.4.1 目标植物材料 15 
1.4.2 辐射处理和条件 16 
1.5 辐射敏感性和影响因子 19 
1.5.1 环境因素 19 
1.5.2 生物因素 20 
1.6 辐射前预处理和辐射后处理 21 
1.6.1 预处理 21 
1.6.2 调整种子含水量 21 
1.6.3 辐射后储存 22 
1.7 辐射敏感性检测方案 22 
1.7.1 所需设备、用品和设施清单 22 
1.7.2 辐射敏感性测试程序 24 
1.8 使用X射线辐射仪进行种子诱变的标准方案 30 
1.8.1 种子样品的预处理 30 
1.8.2 辐射敏感性测试 31 
1.8.3 种子的辐射处理 31 
1.8.4 辐射后处理和操作 33 
1.8.5 物理诱变剂的应用实例 33 
1.9 FAO/IAEA植物遗传育种实验室的种子辐射服务 33 
1.10 其他诱变剂 34
第2章 化学诱变 35 
2.1 主要的化学诱变剂 35 
2.1.1 烷化剂 36 
2.1.2 叠氮化钠 36 
2.1.3 其他化学诱变剂 38 
2.2 作用方式和突变谱 39 
2.2.1 烷化剂 40 
2.2.2 叠氮化钠 40 
2.3 化学诱变指南 42 
2.3.1 植物材料 42 
2.3.2 剂量、剂量确定和突变冗余 43 
2.3.3 植物材料的状态 44 
2.3.4 化学诱变剂和诱变剂溶液的理化特性 45 
2.3.5 预处理和后处理 46 
2.3.6 化学诱变的优势和局限性 46 
2.4 化学诱变剂的储存、管理和净化 47 
2.4.1 烷基烷烃磺酸盐和烷基硫酸盐 47 
2.4.2 亚硝基化合物 48 
2.4.3 叠氮化物 49 
2.5 化学诱变剂处理实例 50 
2.5.1 EMS诱变离体香蕉分生组织外植体 50 
2.5.2 EMS诱变大麦种子 53 
2.5.3 NaN3和 MNU复合诱变大麦种子 55 
2.5.4 总结 58
第3章 突变的类型 60 
3.1 表型突变 60 
3.2 基因型突变 60 
3.2.1 基因组突变 61 
3.2.2 基因突变 67 
3.2.3 基因突变在性状水平上的表达 68 
3.3 实例 72 
3.3.1 实例1单基因突变的选择:小麦Ug99秆锈病抗性育种 72 
3.3.2 实例2诱导突变对高粱数量性状的遗传改良 73
第4章 诱变处理种子当代损伤效应和生物学效应 76 
4.1 植物损伤与致死效应 76 
4.2 细胞学效应 78 
4.2.1 染色体观察 78 
4.2.2 彗星电泳 79 
4.2.3 低剂量刺激效应 80 
4.2.4 对减数分裂的影响 80 
4.3 不育性 80 
4.4 嵌合体 81 
4.5 次级效应:转座子激活 83 
4.5.1 TE诱导突变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实例 84
第5章 有性繁殖作物突变育种 87 
5.1 突变材料的选择和诱变后代的处置 87 
5.1.1 突变材料的选择 87 
5.1.2 M1代的规划 88 
5.1.3 M1代的种植 89 
5.1.4 M1代材料隔离 91 
5.1.5 M1代栽培管理和数据记录 92 
5.1.6 M1代的收获 92 
5.1.7 M2代的种植管理 94 
5.1.8 M3代的种植管理 100 
5.1.9 自花授粉作物诱发突变体的混杂 101 
5.2 诱发突变的检测 104 
5.2.1 体细胞间选择和体细胞内选择 104 
5.2.2 遗传结构 106 
5.2.3 位点功能 106 
5.2.4 易变性 107 
5.3 突变体的鉴定、评估和记录 107 
5.3.1 突变体的鉴定 107 
5.3.2 有用突变体的繁殖和评价 108 
5.3.3 试验记载 109 
5.4 影响突变育种成功的因素 110 
5.4.1 基因型造成的差异 110 
5.4.2 诱变剂的类型与剂量 111 
5.4.3 多效性与连锁性 112
第6章 无性繁殖作物突变育种 114 
6.1 突变技术的应用 114 
6.2 野生型的选择和突变处理 115 
6.2.1 野生型的选择 115 
6.2.2 群体规模 116 
6.2.3 突变处理 117 
6.2.4 最适诱变剂量筛选 118 
6.3 嵌合体 120 
6.4 突变群体处理和新品种审定 121 
6.5 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筛选技术 123 
6.6 生物胁迫耐受性的筛选技术 123 
6.7 无性繁殖作物突变育种实例 124 
6.7.1 甜樱桃果树突变育种实例 124 
6.7.2 马铃薯突变育种实例 124
第7章 突变育种改良的主要性状 127 
7.1 高产 127 
7.2 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 129 
7.2.1 干旱 130 
7.2.2 高盐 130 
7.2.3 温度 131 
7.3 对生物胁迫的耐性/抗性 131 
7.3.1 抗病性 132 
7.3.2 抗虫性 133 
7.4 品质改良 134 
7.4.1 品质、营养和功能 134 
7.4.2 淀粉 136 
7.4.3 蛋白质 137 
7.4.4 脂肪、油脂和脂肪酸 137 
7.4.5 毒素与抗营养因子 138 
7.5 农艺性状 139 
7.5.1 开花期和成熟期 139 
7.5.2 适应性 140 
7.5.3 植物结构和生长习性 140 
7.5.4 抗倒伏性 141 
7.5.5 抗裂荚与抗落粒性 142 
7.5.6 其他农艺性状 144 
7.6 促进植物育种的突变体 146
第8章 提高突变育种效率的技术 147 
8.1 离体技术在植物突变育种中的应用 147 
8.1.1 植物组织培养简述 147 
8.1.2 植物再生系统 147 
8.1.3 植物组织培养在突变育种中的应用 150 
8.1.4 离体突变群体的处置 154 
8.1.5 离体诱变筛选方法 156 
8.1.6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158 
8.1.7 芭蕉(Musa spp.)作物离体诱变程序 158 
8.1.8 离体诱变的实例 160 
8.2 单倍体和双单倍体在突变育种中的应用 163 
8.2.1 概述 163 
8.2.2 单倍体/双单倍体的产生途径 164 
8.2.3 单倍体和双单倍体诱变的主要方法 170 
8.2.4 单倍体培养与突变育种 171 
8.2.5 单倍体/双单倍体的诱变方案 172 
8.2.6 单倍体/双单倍体突变体的筛选 175 
8.3 DNA标记和基因分型在突变育种中的应用 177 
8.3.1 概述 177 
8.3.2 分子技术在植物突变育种中的优势及应用 177 
8.3.3 标记辅助回交 179 
8.3.4 基因型选择 180 
8.3.5 分子标记在突变育种中的其他应用 182 
8.3.6 方案示例 182
主要参考文献 190辅助读物 214
原书编后记 21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