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学原理(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育学原理(第2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2.63 6.6折 4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德君、孔锴、贾春明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614807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1202747570

上书时间2024-11-2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教育学原理是高校师范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也是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基础教育的现状,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本书自2015年出版以来,被成百上千名读者审视,许多教授本门课程的同人也对该书给予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工作是一种专业性比较强的职业,除了正确的教育思想与理论,教师的实际能力日益受到重视,教师核心能力是一种动态的、多方面的能力组合,既包含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又包含中小学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掌控课堂活动和了解学生间差异的能力等,需要在入职前进行相应的培训。大多数师范类院校及综合大学的师范类专业均以培养基础教育领域一线应用型师资为主,其发展方向与教育bu有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部署基本吻合。近几年,师范类院校专业认证的持续进行,在强调对标社会需求的同时,对未来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师范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成为认证评估过程中的重要考核指标。
为了进一步探索教师教育新的培养模式,满足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实践的需求,本书编者反复总结多年来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正反面案例,并借鉴其他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内容上、体系上保持了第一版内容的基本框架结构。章节提要、正文、问题与思考、主要参考书目、趣味小资料与知识拓展等内容保持不变,积极吸纳反映教育科学研究新成果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缩减了部分理论分析阐述的内容,继续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趣味性,积极面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教育问题,尝试用教育理论诠释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
基于学习者教师角色意识尚未形成的限定,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教育问题的关注度不高,单纯地听课或阅读教育理论书籍不足以帮助学习者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培养自己应有的反思能力。本书再版时增加了实践指导环节,一方面,便于任课教师结合各章内容安排可行的教育小实践,帮助学习者体会不同的教育情境,加深对教育理论的认知与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实践指导环节有助于学习者增强自身的职业意识和从教意愿,了解基础教育的真实状况,理解从教所需遵守的师德规范,提前体验教育者面临的问题,解决他们在现实教育中对若干问题的疑问,提升他们的教育情怀和教学能力。 
本书共分为十二章,其中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七章由姜德君撰写,第四章、第五章由郝世文撰写,第六章、第十一章由孔锴撰写,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由贾春明撰写,第十二章由姜淼(沈阳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小学部)、张冰冰(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学校)撰写,全书由姜德君统稿。本教材的修订得到了沈阳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小学部张谨校长、大东区杏坛小学教育集团李亚明校长的积极支持,她们不仅组织安排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教育见习、实习工作,还选派各自学校的市级教学名师参与课程教学,提高了课程实践环节的可操作性。
本教材在修订过程中,始终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积极支持,特别是尹飒爽老师,正是他们对教师教育新教材体系的精准把握与引领,才使得本教材有了现在的面貌。在此,对于他们所给予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不妥之处,敬请使用本教材的老师和同学提出宝贵意见。本书的出版,参考了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也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 者 



 
 
 
 

商品简介

《教育学原理(第2版)》在介绍教育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反映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成果,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趣味性,注重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教育问题的关注与反思,尝试用教育理论诠释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教育学原理(第2版)》共分为12章,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概述、教育概述、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个体发展、教育目的、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内容——课程、教师和学生、教育的实施、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教育评价、中小学教育研究、中小学教育管理。
《教育学原理(第2版)》依照教育bu考试中心制定的《教育学考试大纲》编写而成,既适用于高校师范类专业师生的教与学,又适用于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人员阅读与参考,也可作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使用的教材。



作者简介

姜德君,沈阳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办公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和参与辽宁省社科基金课题,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社科联课题等十余项,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高校教材3部



目录

绪论 教育学概述 1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
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1
二、教育学的性质 2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3
一、学科萌芽时期 3
二、学科独立时期 6
三、学科多元化发展时期 8
四、学科分化与发展时期 11
五、对教育学的展望 13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15
一、教育学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
地位 15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5
三、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17
实践指导 18
问题与思考 18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 教育概述 20
第一节 教育的界定及属性 20
一、教育的概念 20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23
三、教育的属性 24
第二节 教育的演进 28
一、教育的起源 28
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30
第三节 21世纪主要的教育改革 37
一、美国21世纪的教育改革 37
二、日本的教育改革 39
三、德国的教育改革 40
四、中国21世纪的教育改革 41
实践指导 42
问题与思考 42
参考文献 43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44
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 44
一、政治对教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44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的作用 47
第二节 教育与经济 50
一、经济对教育发展的决定作用 50
二、教育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
作用 52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 56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56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58
第四节 教育与人口 59
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59
二、教育对人口的作用 61
实践指导 63
问题与思考 63
参考文献 64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发展 65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65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65
二、关于人的发展动力观 65
第二节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分析 66
一、遗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66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69
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
作用 71
四、人的主观能动性 76
第三节 教育与个体的身心发展 78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78
二、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80
实践指导 81
问题与思考 81
参考文献 81
第四章 教育目的 82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82
一、教育目的及与教育目的相关的
概念 82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83
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84
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8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
及我国的教育目的 88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学说 88
二、我国近现代教育目的的历史
沿革 91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部分 94
四、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96
实践指导 99
问题与思考 99
参考文献 99
第五章 教育的形态 100
第一节 家庭教育 100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 100
二、家庭中影响教育的因素 103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 106
第二节 学校教育 108
一、学校教育概述 108
二、学校教育制度 111
三、义务教育 117
第三节 社会教育 119
一、社会教育概述 119
二、社区教育 121
三、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的合作 124
实践指导 125
问题与思考 126
参考文献 126
第六章 教育的内容——课程 127
第一节 课程概述 127
一、课程概念的内涵 127
二、课程的理论流派 128
三、课程的类型 130
四、课程的结构(课程的文本呈现
形式) 132
第二节 课程开发 133
一、影响课程的因素 133
二、课程开发的内涵、模式
和过程 134
第三节 课程改革 136
一、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的发展
趋势 136
二、我国基础教育的第八次课程
改革 138
三、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22年版) 144
实践指导 146
问题与思考 146
参考文献 146
第七章 教师和学生 147
第一节 教师 147
一、教师职业 147
二、教师的作用 150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151
四、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152
五、教师的专业发展 160
第二节 学生 161
一、儿童接受教育的可能性
与必要性 161
二、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162
三、学生在教育中的权利 163
第三节 师生关系 166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 166
二、师生关系的作用 167
三、师生关系的类型与特征 167
四、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
策略 169
实践指导 170
问题与思考 170
参考文献 170
第八章 教育的实施 171
第一节 课堂教学 171
一、课堂教学的任务 171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73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75
四、教学原则 177
五、教学方法 180
六、教学组织形式 183
七、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86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 189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189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190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及实施的原则 190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192
第三节 网络教育 192
一、网络教育的界定 192
二、网络教育的作用 193
三、网络教育的实施 194
四、移动学习 195
五、“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
实践 195
实践指导 196
问题与思考 196
参考文献 196
第九章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 197
第一节 学校德育 197
一、德育的内涵 197
二、德育过程的规律 198
三、德育的原则 201
四、德育的心理策略 205
五、德育的方法 208
六、德育的基本途径 210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 211
一、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 211
二、班主任的素养 212
三、组织和培养健全的班集体 213
四、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 216
实践指导 217
问题与思考 217
参考文献 218
第十章 教育评价 219
第一节 教育评价概述 219
一、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 219
二、教育评价的定义 220
三、教育评价的功能 220
四、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 221
五、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 222
六、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224
第二节 教师评价 225
一、教师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25
二、教师评价的内容 226
三、教师评价的方法 227
四、教师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228
五、教师评价新发展 228
第三节 学生评价 230
一、学生评价的基本内容 230
二、学生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232
实践指导 235
问题与思考 235
参考文献 235
第十一章 中小学教育研究 236
第一节 中小学教育研究概述 236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意义 236
二、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型 237
三、中小学教育研究的过程 237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242
一、观察研究法 242
二、调查研究法 242
三、实验研究法 243
四、行动研究法 243
五、个案研究法 243
实践指导 245
问题与思考 245
参考文献 245
第十二章 中小学教育管理 246
第一节 学校管理的意义 246
第二节 学校管理的过程 247
  
第三节 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 248
第四节 学校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 249
第五节 学校管理的方法 252
第六节 学校依法治校 254
实践指导 257
问题与思考 257
参考文献 257


【前言】

主编推荐

《教育学原理(第2版)》遵行教育学教材的一般结构,浓缩理论内容的介绍,每个章节加入实践环节的设计,主导思想是让学习者转换角色,尝试以教师的身份开展 教育调查、认识学校培养目标、观摩公开课、制作 网课视频、出一套试卷,尝试设计校本课程、当一天老师参与班级管理,模拟教育培训中心的创立等等。这种设计方便教育学任课教师组织教学,使静态的学习转变为在动态的活动中观摩、体验、总结与反思,提高学习的针对性,达到学以致用。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