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尘四梦 汤显祖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尘四梦 汤显祖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7.95 5.6折 50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柏梁 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09495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0元

货号1202169697

上书时间2024-11-2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才子之乡古临川

第二章/炳彪青史的名门望族

第三章/长子、才子与诗情

第四章/名师教诲,融会贯通

第五章/汤生中举之盛事

第六章/京城会考,两考落第

第七章/一再忤逆首辅,三番四次落第

第八章/情系《紫箫记》

第九章/进士及第前后

第十章/观政候缺赴南京

第十一章/夫妻悲欢录

第十二章/敬慕徐文长,扬弃“后七子”

第十三章/《紫箫》吹断觅《紫钗》

第十四章/曲家冶游、轻率议政与罗师棒喝

第十五章/从詹事府主簿、礼部主事到徐闻典史

第十六章/南下徐闻之路

第十七章/移风易俗办书院,亦步亦趋看海南

第十八章/漫卷诗书,教化黎民

第十九章/严打双虎的艰难之举

第二十章/迎进送出,不负才华

第二十一章/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第二十二章/生生不已玉茗堂

第二十三章/寻芳杜丽娘

第二十四章/柳梦梅等人物谱

第二十五章/淳于棼梦游《南柯记》

第二十六章/《邯郸记》黄粱一梦

第二十七章/星宿陨落,海啸山呼(一)

第二十八章/星宿陨落,海啸山呼(二)

第二十九章/送罢亲人送自身

第三十章/沈汤之争与昆曲代表作

第三十一章/朝野各界树碑立传

第三十二章/清代民国的汤剧搬演与酷评

第三十三章/新中国的汤剧出版演出、影视传播与研究

附录一/汤显祖大事年表

附录二/参考征引书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的作者长期从事汤显祖研究,掌握了传主大量的资料,对传主的一生和戏剧成就非常熟悉。在本传记中,作者熟稔地对这些资料进行裁剪,用雅俗共赏的方式呈现出汤显祖的“戏曲人生”,同时也深入透彻地为读者介绍了“临川四梦”作品的内容、经典片段、传播、影响,从艺术审美和文化透析的角度,带领读者赏析汤显祖的传世经典之作。

主编推荐
这是一部独具风格、特色鲜明的人物传记。文字优美,画面鲜明,兼备学术性、文学性和可读性。对于汤显祖“临川四梦”的艺术解读与文化透析深入浅出,对于传主历史的书写,也没有局限于传主生前,而是延展到了传主身后。特别是对汤显祖剧作在当代跨国别、跨领域传播现象的介绍,为我们将更多的中华名人推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具有学术意义与大众传播学意义上的范本。——文史专家 刘彦君作者在深厚的学术基础上,形成对传主的独特认识和研究。在揭示时代复杂尖锐的社会文化矛盾冲突中展开传主的思想和艺术。材料真实完整准确,学术基础雄厚扎实,主题思想突出深刻,是一部丰富精彩之作。——文学专家 张 陵

精彩内容
        人皆有故乡,故乡是人类永恒的生身家园。
    “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其故乡在中国江西省抚州市的临川古城。
    在江西,有两位辞去县官不做的著名才子彪炳古今。一位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年间,才当过八十三天县令,便任性辞官,归去庐山的陶渊明(352—427),是中国的田园诗人之祖;
    另外一位是明代末叶的临川才子汤显祖(1550—1616),是中国明清两代以至于今最有影响的第一戏剧大师。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其《滕王阁序》中曾经满怀深情地描摹道:“睢园绿竹,气3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王勃当年归并起“四美二难”,也许出于对仗与文气的扩张,乃成佳句绝对;而清代以后的文人墨客们,每读此序,就会天然地联想到陶渊明和汤显祖这两位韵文界的大师级人物。
    “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汤显祖《二京归觉临川城小》)
    临川位于江西东部,东邻福建,南接赣州,西连吉安、宜春,北临浩浩荡荡的鄱阳湖,所以《临川县志·形势志》总结道:“山川融结,舟车所集,控带闽粤,襟领江湖。”
    青云、逍遥、桐林、香楠、天庆五座山峰,都在临川耸立。五山临水,放眼一望,故名临川。
    临水和汝水交汇于城区西北,汇集成赣抚平原的母亲河——抚河,再经青岚湖注入到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水之中。    是故山水之美,人文之胜,自古以来,令人神往。
    本地的金坪磨盘区域,在临川脑、羊坡石、雷劈石、罗成岭一带,近来发现了八万余平方米的商代古文化遗址,令人遥想当时古人在此风水宝地的生活状态。占卜筹谋的抉择中有着意气风发的赌赛,刀光剑影的身影也伴随着酒气葱茏的豪情。
    此地还留存有五十余座汉墓群,西风残照,冷月碧霞,辉映着情感的悲欢,默语着历史的沧桑,昭示着生命的传递,激发起永恒的哲思,当然同时也张扬着当年墓主的阔气绰约与富贵堂皇。
    此地建县始于东汉和帝永元八年(96),当年因境内有临(宜黄河)汝(抚河之源)二水,遂名临汝县。三国时因为治所临近二水相汇、川流不息之水势,改设临川郡。
    隋开皇九年(589),杨武通奉使安抚,废临川、巴山两郡,始置抚州,一为抚河滔滔之水势,二取安抚眷眷之天恩。
    抚今追昔,临川县作为抚州之中心区域,一九八七年经国务院批准,临川县、抚州市合并为临川市,原临川县于二○○○年六月改市设区。
    因此,《临川县志·风俗志》上溯远古的文明遗迹,检点本县的人文风采后,不无自诩地总结道:才子之地、文化之邦。
    区区一座临川城,从古至今,灵气百般汇聚;梧桐引凤,哲人纷至沓来。是故文脉始终不断,才情次第转浓。
    最早曾在此宦游的大家,是伟大的书圣王羲之(303—361)。他在书法界一改汉魏陈规,书兼隶、草、楷、行,引领着万世的风气。城东周学岭的王氏洗墨池,多少次见证过书圣勤学苦练的身影。也许得临川山水形胜之助,书圣的风格才得以更加健朗地确立起来。
    中国山水诗派之祖谢灵运(385—433),在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后来在元嘉十年(433)于广州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腰斩,时年四十九。在他短暂的有生之年中,也对临川情有独钟,不忍释怀。尤其是临川城西的铜山麻源第三谷,最是谢灵运流连忘返、游赏不尽的洞天福地。据说他在这里无比自信地自评说:“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谢公的这一斗才情,在临川麻源一带,究竟洒落了多少呢?我们只知道本乡本土的后辈学人汤显祖,追慕先贤,心向往之,取谢灵运“铜陵映碧涧,石磴泻红泉”诗句,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郑重取名为《红泉逸草》。
    刘义庆(403—444)与临川心心相印。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侄子为嗣,所以刘义庆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八年,颇有政声。其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在中国小说史上厥功甚伟。他凭空结撰的志怪小说,翻空出奇,匪夷所思。这些浪漫的情怀与编写故事的能力,是否极大地影响到汤显祖的戏剧故事讲述呢?
    诗坛审美大家钟嵘(约468—518)也曾在临川任职。他在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著成《诗品》,论及两汉至梁作家一百二十二人,将五言诗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倡风力,反玄言。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709—784)同样与临川有过诗文情缘。以“颜体”楷书行世,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诗文集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后来索性以《临川集》命名。他在本地所写的《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号称天下第一楷书。
    曾任抚州刺史的戴叔伦(约732—789),诗论“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词讲究逻辑上的联袂而发,绵延不断,文气贯穿,感人至深——
    《调笑令·边草》云:“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