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自在自为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4.17
2.8折
¥
49.8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季羡林 著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ISBN9787514517408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1202425337
上书时间2024-11-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 生命中最难的阶段是不懂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我”,二者亲密无间,
因为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按理说,人对自己的“我”应该是十分了解的;
然而,事实上却不尽然。
依我看,大部分人是不了解自己的,
都是自视过高的。
我写我 / 002
反躬自省 / 005
论压力 / 014
寂寞 / 017
忘 / 022
难得糊涂 / 027
我害怕“天才” / 030
目中无人 / 033
做真实的自己 / 036
老年谈老 / 038
第二章 最盛大的富有,在于内心的丰盈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中,我们必须及时得到信息。
只有这样,人才能潇洒地生活下去,
否则将适得其反。
信息怎样得到呢?
看能得到信息,听也能得到信息,
而读书仍然是重要的信息源,
所以非读书不可。
我们面对的现实 / 044
谦虚与虚伪 / 048
知足知不足 / 051
有为有不为 / 054
漫谈消费 / 057
开卷有益 / 062
哥廷根 / 065
清华颂 / 068
月是故乡明 / 070
槐花 / 073
第三章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
有张无弛不行,有弛无张也不行。
张弛结合,斯乃正道。
提倡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
世态炎凉 / 078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 080
送礼 / 086
容忍 / 091
谈礼貌 / 094
傻瓜 / 097
毁誉 / 100
漫谈撒谎 / 103
做人与处世 / 107
三思而行 / 110
糊涂一点 潇洒一点 / 113
第四章 悲喜俱有,才是完整的人生
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 ”
首先必须“尽人事” ,
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
但又必须“听天命” 。
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
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 ,
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 118
不完满才是人生 / 121
走运与倒霉 / 124
缘分与命运 / 127
年 / 130
八十述怀 / 137
老猫 / 142
二月兰 / 154
夹竹桃 / 160
春城忆广田 / 164
第五章 知命亦不惧,自为常自新
我觉得,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拼搏。
人的降生,都是被动的,并非出于个人愿望。
既然来到人间,就必须活下去。
然而,活下去却并不容易,
包括旧时代的皇帝在内,
馅儿饼并不从天上自动掉到你的嘴里来,
你必须去拼搏。
这是一个人生存的首要任务。
成功 / 174
牵就与适应 / 177
藏书与读书 / 180
学外语 / 183
我是怎样研究起梵文来的 / 189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 198
时间 / 204
九三述怀 / 209
百年回眸 / 215
赞“代沟” / 219
换了人间 / 223
第六章 人间秀丽,自在欢喜
我真觉得,
大自然特别可爱,
生命特别可爱,人类特别可爱,
一切有生无生之物特别可爱,
祖国特别可爱,宇宙万物无有不可爱者。
欢喜充满了三千大千世界。
清塘荷韵 / 228
听雨 / 233
晨趣 / 237
石林颂 / 240
山中逸趣 / 245
上海菜市场 / 249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 252
我的书斋 / 255
回家 / 258
塔什干的一个男孩子 / 264
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 / 273
内容摘要
在这个浮华的年代,我们总是不自觉地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锁,疲于奔命,忘记了生命本身的轻盈和丰富。季羡林说:“所谓的‘浮生’,不只是说生命的短促,更是指这生命不系于任何庞然重物。生命处于自在自为的状态。”自在,是内心的丰富和充盈;自为,是在看清自己的精神需求之后的努力和向前,这样的自为让内心更加淡定、从容。所以,人生的Z好状态,是自在自为。
这是季羡林留给后来者的生命礼物。60余篇经典散文囊括了作者的亲身经历、自我审视和生活体察,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饰,字句间无一不透露着他自在的人生态度和自为的生活智慧。与坦荡的灵魂对话,愿你在获得短暂休憩后,继续启程,做自己人生真正的掌舵人。
精彩内容
我写我
我经常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剖析自己。然而结果并不美妙,我剖析得有点过了头,我的自知之明过了头,有时候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我写我,真是一个绝妙的题目;但是,我的文章却不一定妙,甚至很不妙。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我”,二者亲密无间,因为实际上是一个东西。按理说,人对自己的“我”应该是十分了解的;然而,事实上却不尽然。依我看,大部分人是不了解自己的,都是自视过高的。这在人类历史上竟成了一个哲学上的大问题。否则古希腊哲人发出狮子吼“要认识你自己”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吗?
我认为,我是认识自己的,换句话说,是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经常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剖析自己。然而结果并不美妙,我剖析得有点过了头,我的自知之明过了头,有时候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这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拿写文章做一个例子。专就学术文章而言,我并不认为“文章是自己的好”。我真正满意的学术论文并不多。反而别人的学术文章,包括一些青年后辈的文章在内,我觉得是好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情呢?我还没得到答案。
再谈文学作品。在中学时候,虽然小伙伴们曾赠我一个“诗人”的绰号,实际上我没有认真写过诗。至于散文,则是写的,而且已经写了六十多年。加起来也有七八十万字了。然而自己真正满意的也屈指可数。在另一方面,别人的散文就真正觉得好的也十分有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我也还没得到答案。
在品行的好坏方面,我有自己的看法。什么叫好?什么又叫坏?我不通伦理学,没有深邃的理论,我只能讲几句大白话。我认为,只替自己着想,只考虑个人利益,就是坏。反之能替别人着想,考虑别人的利益,就是好。为自己着想和为别人着想,后者能超过一半,他就是好人。低于一半,则是不好的人;低得过多,则是坏人。
拿这个尺度来衡量一下自己,我只能承认自己是一个好人。我尽管有不少的私心杂念,但是总起来看,我考虑别人的利益还是多于一半的。至于说真话与说谎,这当然也是衡量品行的一个标准。我说过不少谎话,因为非此则不能生存。但是我还是敢于讲真话的。我的真话总是大大地超过谎话。因此我是一个好人。
我这样一个自命为好人的人,生活情趣怎样呢?我是一个感情充沛的人,也是兴趣不老少的人。然而事实上生活了八十年以后,到头来自己都感到自己枯燥乏味,干干巴巴,好像是一棵枯树,只有树干和树枝,而没有一朵鲜花,一片绿叶。自己搞的所谓学问,别人称之为“天书”。自己写的一些专门的学术著作,别人视之为神秘。年届耄耋,过去也曾有过一些幻想,想在生活方面改弦更张,减少一点枯燥,增添一点滋润,在枯枝粗干上开出一点鲜花,长上一点绿叶;然而直到今天,仍然是忙忙碌碌,有时候整天连轴转,“为他人做嫁衣裳”,而且退休无日,路穷有期,可叹亦复可笑!
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跨过。坎坎坷坷,弯弯曲曲,一路走了过来。我不能不承认,我运气不错,所得到的成功,所获得的虚名,都有点名不副实。在另一方面,我的倒霉也有非常人所可得者。皮肉之苦也是永世难忘的。
现在,我的人生之旅快到终点了。我常常回忆八十年来的历程,感慨万端。我曾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真有那么一个造物主,要加恩于我,让我下一辈子还转生为人,我是不是还走今生走的这一条路?经过了一些思虑,我的回答是:还要走这一条路。但是有一个附带条件:让我的脸皮厚一些,让我的心黑一点,让我考虑自己的利益多一点,让我自知之明少一点。
1992年11月16日
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