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临证心悟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1.1
6.9折
¥
45
全新
库存17件
作者何益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21427851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2601785
上书时间2024-11-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脉学道理
脉诊习练
脉诊功夫
脉之阴阳
脉之虚实
脉之浮沉
脉之数迟
脉之滑涩
脉之弦濡
脉之六部
脉之量度
脉之重叠
脉之复合
脉之变异
模糊脉诊
临床脉诊
内容摘要
本书作者总结了几十年来在脉诊方面的研究,传承往圣之绝学,涵盖脉学道理、脉诊功夫、脉之阴阳、脉之虚实、脉之浮沉……模糊脉诊、脉诊预测、临床脉诊、脉诊医案等,每章论述既传承往圣之绝学,又有其独特的理论及方法,可以恢复与发展中医传统脉象与脉诊,以“观其脉证”。本书对于脉诊的讲解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有助于中医临床的病因诊断,病位探求,用药选择、预后判断及疗效提高。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主编推荐
序
能为何益老师的新作作序,实不敢当,但考虑到中医瑰宝之脉学岌岌可危,结合个人学医、从医感悟,我又觉得是义不容辞,义莫大焉!
我于 1984年从乡下考入北京中医学院(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就读,惜时如金,课余时间及寒、暑假跟诊于多位泰斗级中医大师学习。他们经常通过摸脉,便把患者的病情说个八九不离十,患者都说中医神奇,我这个初学者觉得不可思议,从此种下了一颗热爱中医的种子,后来虽多经磨砺,但对中医一往情深,矢志不渝。当时由于跟诊学生多,患者也多,所以也就有且只有于抄方,偶有摸脉机会,老师也没有详细讲脉,而是重在解读方药。《中医诊断学》讲脉诊,也是以讲解为主,体验甚少,最多理解的也就是孤立的各种脉象。工作以后多在病房当住院医师,一度忙于书写病历,多为西医规范为主,中医内容多为照葫芦画瓢,又有上级医师开方,查房时只见到上级医师摸脉的样子,待到我去查房时,摸脉也只是做做样子,很难说对用药起到多少作用。作为愚笨之我,对于脉学并未登堂,更未入室,又何谈“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仙人指路 !”仙人在哪里?终于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仙人出现在我的面前。如果说对脉学真正有所感悟,那是到了工作 20年后遇到了何老师。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我曾经在肿瘤科工作多年,治疗过一位老太太,由于我对患者态度极好,老人家把我认作干儿子。老人家去世后,她的女儿也待我如兄弟,她
知道何益老师医术高超,有许多患者不远千里请何老师诊病,所以迫不及待地把他介绍给我,问我愿不愿意跟他学习?有这般 “天外来客”,我求之不得,自然不肯放过,生怕何老师不肯收我为徒。我见到何老师时,他已经 83岁了,但他目光矍铄,思维敏捷,说起话来幽默风趣,平易近人。何老师告诉我,要想治未病,必先识未病,优选的方法是脉诊。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来到治未病体检科是靠仪器设备检查,中医怎么识未病?何根何据?
有许多“高知精英”都是他的粉丝,来拜师学习,刚开始在一个大师姐的家里上课,七八个人,后来他的徒弟越来越多,就借了一个小会议室上课,再后来他到大学里讲课,上百人的教室,座无虚席。开始我战战兢兢地向老师求学的时候,总觉得老师会留一手,而实际上老师对我们毫无保留、细致入微、不厌其烦。有时他还把自己当成一个模特让我们来摸脉,因为一个健康的平脉,我从来没有摸着过,而老师的脉寸关尺、浮中沉力度都是一样的,而且不会受情绪及五运六气的影响,既无内伤、也无外邪,这样的脉表示正气十足、真气从之,能安度天年、度百岁不去。以至于后来学习认真的同学,我就奖励他摸一下老师的平脉,因为不识平脉,就不能更好地理解病脉,对识未病、识已病、治未病、治已病的理解也就大打折扣。
《素问·八正神明论》曰:“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败之也。知其所在者,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处而治之,故曰守其门户焉,莫知其情,而见邪形也。”由此可见,脉诊在预测预知疾病、治未病中的作用是何等高深莫测,又何等大道至简、简便验廉!同样,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且有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而且伤寒杂病多篇冠以“病脉证并治”,可见脉法、脉诊、脉学在中医治未病、治已病中的作用何其重要。然在日常学习中却都平平而过。何老师认为:脉证合参,以脉为本,脉不欺人,也就是说如果高手摸脉,不会被患者自我感觉所迷惑。
学医、业医这般多年,并没有真正抓到点子上,像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所以老师面临此状,忧心如焚,常常感慨:如此以往,再过不了多少年,脉诊将绝矣!这就是老师对我们后生关爱有加、殷殷嘱托、不吝赐教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写这本书的原因。
后来,我也听讲了一些知名脉学老师的授课,各有千秋,各具精彩。但老师讲的一些东西在其他的讲者中并没有出现,尤其是阴阳脉、猝死脉这些说法,守正又创新,从而能早预防、早发现肿瘤及预防猝死。实际上也确实有例为证,有一位来听课的学生,老师给她摸脉,是阴阳脉,第二天,她到医院检查果然发现了肺癌;有位男患者 70多岁,老师摸到他是猝死脉,后来他虽然没有猝死,但是得了脑梗死。
有一年4月份我去南方开学术会议,那边阴雨连绵,加上奔波劳累,回来就发低热,开始用了三仁汤,但七八天都没好,后来老师摸了我的脉后开了麻黄汤,果然。此后,我更敬佩老师了!
从听老师讲课,到现在老师出书,又恍然多年。老师走南闯北,所付艰辛,考验着一位智慧老人对中医的弥天大爱!绝学不绝,实乃后辈幸焉!遇到老师,从我个人从医来讲,对脉学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和感悟,是一次新生,对治已病和治未病都更加自信。“仙人指路还需自心开悟”,我要更加谦卑学习,不断用心感悟 !
写本序是真情实感,感恩感言;著本书需真才实学、雄才伟学;著本书、读本书都是传继列祖旷世绝学、济世救人之道!在中医迎来“天时、地利、人和”大发展之幸时,在健康优先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之幸世,打开这位值得我们深深尊敬的世纪老人的呕心沥血绝学之作,让我们尽享其真、尽享其善、尽享其美、尽享其乐、尽享其智、尽享其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