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8.21
2.9折
¥
28
全新
库存29件
作者鲁迅 著;虞金星 编;李辉,王刘纯 丛书主编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95343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1201686488
上书时间2024-11-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其主要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目录
阿Q正传
章 这一章算是序
第二章 优胜记略
第三章 续优胜记略
第四章 恋爱的悲剧
第五章 生计问题
第六章 从中兴到末路
第七章 革命
第八章 不准革命
第九章 大团圆
鲁迅谈《阿Q正传》
忽然想到(九)
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
《阿Q正传》的成因
致王乔南信二封
答《戏》周刊编者信
寄《戏》周刊编者信
致沈西苓信
毕飞宇解读《阿Q正传》
沿着圆圈的内侧,从胜利走向胜利
编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阿Q正传,漫画家丁聪插画。20 世纪40 年代丁聪先生应当时主编《华西晚报》文艺副刊的陈白尘之请画的。这组插画,被认为是鲁迅作品相关插画的经典之作。鲁迅谈阿Q正传,本书努力搜罗了鲁迅先生本人涉及《阿Q 正传》的叙述篇章,某些不足以独立成篇的,也在编者注中略加说明,希望能对读者了解《阿Q 正传》有所助益。毕飞宇解读阿Q正传。毕飞宇先生曾两次获鲁迅文学奖。在这篇解读文章中,他充分发挥一个当代小说家的经验与敏锐,发挥小说家之间可能跨越时间的默契,细读前辈小说家的杰作,精彩地打开了重新进入《阿Q 正传》的另一扇门。由获鲁迅文学奖的小说家来解读鲁迅先生的小说,实在也称得上是另一种奇妙的“光阴的故事”了。我想,读完这篇解读,很多读者可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叹:跨过门,原来有一个远比我们想象的宏阔丰富的世界;杰作又何以称杰。
精彩内容
编后记虞金星编辑“副刊文丛”版《阿Q 正传》的过程,也是读三篇《阿Q 正传》的过程——文学史上的名篇《阿Q正传》,《晨报副刊》版面上的连载小说《阿Q 正传》,漫画家丁聪的插画《阿Q 正传》。我的副刊前辈、“副刊文丛”的主编李辉先生在说明编选文丛的思路时,设想的脉络是要上溯到五四新文学时期。在这个“起点”处,李辉先生选中的正是鲁迅先生的《阿Q 正传》。这个选择,于我心有戚戚焉。其实文学史上的《阿Q 正传》已经不用多说了。如果把塑造人物视作文学成功的重要标志,那“阿Q”早已是现代文学史中最成功的那部分无疑——它是最为阅读者所熟知的文学人物之一,其影响力也早已扩展到文学之外。解读《阿Q 正传》与“阿Q”的长短论,已数不胜数。不过,专门从副刊的角度来看,却依然存有特别的意味。对《阿Q 正传》来说,副刊是个不可忽视的场景。对副刊来说,《阿Q 正传》同样是它不可忽视的成果。先得说到《晨报副镌》(后更名为《晨报副刊》)。《阿Q 正传》1 9 2 1 年末、1 9 2 2 年初在北京的《晨报副镌》上连载,作者署名巴人。要充分地体会《阿Q正传》,就不能脱离“副刊”这个场景。这篇作品的作者署名、文风、分章方式等,都和这个场景有直接关系。这一版的《阿Q 正传》中, 我把通常的章“ 序” 按照《晨报副镌》当年刊发时的原样, 校改为“ 这一章算是序”。这处“ 复原”,正是觉得“ 这一章算是序”的文风,比单字“ 序”更合乎最初为《开心话》这一副刊栏目而作的本意。当然, 从第二章开始, 编辑或许正是从稿子里看出作者的风格开始溢出这个栏目, “ 不得不” 把小说挪到了另外的栏目里。在小说领域,鲁迅先生以短篇名世,但《阿Q 正传》常被后人归类为中篇小说,这篇幅上的“溢出”,从《晨报副镌》分章连载这个形式上,也能找到线索。按鲁迅先生在《〈阿Q 正传〉的成因》所说,这篇小说本来会更短,或者更长。更短,是因为“大约做了两个月”,“实在很想收束了”,但因为很难通过编辑孙伏园那关,只好将“大团圆”的章节放在心里。更长,则是因为“到最末的一章,伏园倘在,也许会压下,而要求放阿Q多活几星期的吧”。还有必要专门说说丁聪先生的插画《阿Q 正传》。把这组插画放到《阿Q 正传》中间的相应位置里,一是有助于读者阅读,二是从副刊的角度来说,它也是副刊的作品之一,正好完成了这一组副刊的“拼图”。这组插画,是20 世纪40 年代丁聪先生应当时主编《华西晚报》文艺副刊的陈白尘之请画的。这组插画,被认为是鲁迅作品相关插画的经典之作。本书选取的,是李辉先生保存的1956 年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重印的版本。丁聪先生曾为这次重印出版作序,详述原委,兹录于此:1943 年秋天,我和一些干话剧的朋友寄住在成都华西晚报馆里。报馆请陈白尘同志编一版文艺性的副刊。他约我画一套连载的图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创作了这套“阿Q 正传插画”。至于我为什么要选鲁迅先生的这篇小说来画,以及我的创作意图之类的等道理,现在回忆起来很简单,就是:我喜欢这篇小说,我很愿意画它,而且也有着画它的时间,尽管我对阿Q 的理解、认识还很肤浅。既然动了笔,就得画下去,因为报纸每天要登一幅,不能中断。当时报纸的条件是够可怜的。纸张是又薄、又松、又黄的土纸,不要说有网纹的铜图,有时连铅字都印不清楚。制锌版价钱很贵,不敢存此奢望。要登美术作品只有木刻,因为人工最便宜!因此这套画我是画在小幅的薄纸上,由成都有名的老刻工胥叔平先生把画贴在木板上,用他使惯了的我国传统刻木用的平刀,刻在木板上的。画面上我用的直线条特多,主要是为了照顾刻工方便。1944 年这套画在重庆初次出版时,茅盾先生为它写了一篇序言,指出了这套画最主要的毛病在于没有画阿Q(没有把阿Q 的性格刻画出来)。他鼓励我在将来制版条件改善时重新画一次。当然今天看来,其他的缺点和问题也还有不少,如关于场面的选择、线条构图的民族风格问题等。可是到了十多年后的今天,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的前夕,我还没有重新画它。今天重印这套画,对我的创作生命来说是将一军,是鞭策。至于出版社要印这套画的理由,我想只能是:在插图艺术还没有被足够重视的今天,像鲁迅先生这样辉煌的作品还没有比较像样的插图去配它的今天,拿这套不十分像样的东西来刺激一下插图艺术创作,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罢了。这版《阿Q 正传》参考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鲁迅全集》等资料,还努力搜罗了鲁迅先生本人涉及《阿Q 正传》的叙述篇章,某些不足以独立成篇的,也在编者注中略加说明,希望能对读者了解《阿Q 正传》有所助益。这里,尤为感谢毕飞宇先生,慨允本书收入他在大学讲堂解读《阿Q 正传》的长文。作为小说家,他曾两次获鲁迅文学奖。在这篇解读文章中,他充分发挥一个当代小说家的经验与敏锐,发挥小说家之间可能跨越时间的默契,细读前辈小说家的杰作,精彩地打开了重新进入《阿Q 正传》的另一扇门。由获鲁迅文学奖的小说家来解读鲁迅先生的小说,实在也称得上是另一种奇妙的“光阴的故事”了。我想,读完这篇解读,很多读者可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叹:跨过门,原来有一个远比我们想象的宏阔丰富的世界;杰作又何以称杰作。副刊里的《阿Q 正传》——想来想去,这或许是比较适合总结这次选编的标题吧。但又似乎不仅止于此。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