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术宏愿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6.64
5.6折
¥
4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黎润红//张大庆 著作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04667243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1201575405
上书时间2024-11-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序
导言
第一章 故乡与童年
从莫干山到杨树浦
家世
第二章 学生时代
小学与中学
大学时代
第三章 专业选择
“选择”外科
终身伴侣
从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到沪东医院
良师启迪
抗美援朝医疗队
第四章 临床研究的开启
抗美援朝工作的延续
相关书籍的编写
中国第一家急症外科医院
迁往北京
第五章 从追求卓越到服务基层
创伤、烧伤外科的建设
战争医疗队
从朝鲜到农村医疗队
抗震救灾与三线建设
第六章 新的征程
从创伤外科中心到烧伤研究所
医院的建设
人才队伍的建设
第七章 主要学术贡献
烧伤休克期的治疗
低温异体皮库的建立
脓毒症的研究
烧伤病人的治疗新观念
成果与贡献
第八章 学术交流与学生培养
学术交流与学术合作
学生培养
学生心目中的老师
结语
附录一 盛志勇年表
附录二 盛志勇主要论著目录
附录三 正气从何而来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在301医院工作的这二十年的时间里,盛志勇的经历真可谓既丰富多彩又惊心动魄。而他的研究在这段时间里也在不断的深入,尤其是在烧伤、战伤方面的研究。虽然中间一段时间全国上下都被政治运动所操控着,大部分科研单位都没有开展工作,即使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盛志勇还是开展了很多的工作,医疗队的实战经验对他后来开展的研究工作以及人生态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初,盛志勇和他的同事就在烧伤领域开始了新的探索,在靠前很早研制出适用于烧伤患者涂用的化妆油彩,解决了浅度烧伤愈合后皮肤色素沉着或脱色素的问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他们根据烧伤的不同时间、不同部位、不同伤因、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状态等,总结出一套不同手法的体疗按摩规律和系列功能康复疗法,如温水浴疗法、器械疗法、加压疗法、注射疗法、牵引疗法等,达到了无疤预防、有疤早治,促进功能康复的效果。
黎润红、张大庆编著的这本《仁术宏愿(盛志勇传)》主要是依据我们所掌握的材料来追溯盛志勇院士的学术成绩、学术贡献;通过大量详细而深入的访谈所得到的资料来完善盛志勇院士的学术成长背景,尽可能地将盛志勇院士的主要人生经历及学术生涯呈现给读者。
精彩内容
盛志勇认为,决定当时急症外科医院急需建立的主要因素是沈克非考虑到创伤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室水平,而是要与临床相结合。因此沈克非与第二军医大学的校长吴之理商议,建立一个能与实验外科相结合的医院,开展相应的临床工作,并为战伤的治疗培养医疗人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其他的很多方面都向苏联学习。根据当时的报道来看,这种急症外科医院的建立也有可能受到苏联的影响。因为在苏联的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大城市里,有一种专门救治急症外科病人的医院,这种医院对于突发性的急症外科病人,一般都可以是他们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或者说是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治。因此,1955年10月,军事医学科学院与第二军医大学联手创办,在上海市汉口路515号购买了一个旅馆并进行改造,创建上海急症外科医院。这是我国靠前所专门救治临床各类创伤和其他外科急症的新型医院。1956年4月28日,上海急症外科医院举行开院典礼,4月30号医院开始接收病人。这所医院专门治疗外伤(如交通事故、工业损伤)和外科急症(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胃穿孔、脾破裂等)。
当时急症外科医院收治各种外科急症患者,比如骨科、脊髓损伤等,这类患者主要由第二军医大学的屠开元教授负责。屠开元教授是当时急症外科医院的院长。而其他的患者比如急腹症、一般外伤包括脾、肝、肾破裂,阑尾炎、胆囊炎、肠梗阻等则主要由盛志勇负责,盛志勇为普通外科主任。整个医院共有病床200个,盛志勇负责其中的100个床位,除了骨科以外的外科急症都要负责管理。仅在开院的靠前年时间里,急症外科医院做的阑尾切除病例就有八百多例,胆囊切除六十多人。当时其他的医院开展这些急症手术一般比急症外科医院都要少。急症外科医院在医院的设置、医疗程序等方面都体现着“一切为了伤病员”的原则,医院的医生除了承担着治病救人的工作,还承担着培养专科医生的责任。虽然当时医院的工作已经十分繁重,但盛志勇还要负责给第二军医大学的学生授课,担任第二军医大学局部解剖学和手术外科学教研室主任。
急症外科医院的医生们正在积极紧张地抢救着病人,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不过医院的发展并非医生们努力就能很好地运转,总是有很多外界的影响因素。1957年后,随着反右运动的不断扩大,尤其是1957年春夏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的政治运动,采取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不同程度冲击,急症外科医院的很多医生也未能幸免。有,盛志勇接到一个通知,军事医学科学院叫他立即回院里参加会议和学习,他当时还以为是有什么突发战事需要回去执行任务。在部队单位,上级的指示一般都要执行,即使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而且这种突然“袭击”,作为从地方到部队的人员需要慢慢适应。盛志勇回去之后一看,并没有什么战事发生,而是叫他回去参加反右斗争学习班,由于军事医科学院并非一线的生产企业,他们可以停止工作来开展运动,而且被点名人员必须参加。因此,盛志勇不得不从医院回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参加院里举行的一些运动。当时的盛志勇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切都感到很疑惑,亲眼看到自己身边的一些科研人员因为表达不同意见被当作“右派言论”受到打击和批判。据盛志勇自己叙述:“像我这种人,很容易打成右派。一个不是工农出身,一个是知识分子,小专家嘛,那一下子就是右派嘛。每天还要上班去,到了军事医学科学院一看没人,哪里去了也不知道。他们叫开会就开会,叫学习就学习。有些会议像我这种人参加不了,因为我这种相当于右派之列的。但是由于我也没讲过什么特别的言论,所以至少没被打成右派。”
1958年,盛志勇随军事医学科学院一同迁往北京。而在那场反右运动中,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兼急症外科医院院长的吴之理教授成为被批判的主要人物之一,而且校长职务也被撤销,换成了一位老红军。由于对医学发展方向以及前景的看法不同,这位老红军认为急症外科医院没有单独存在的必要。因此,1958年9月1日,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后勤部联合通知,第二军医大学急症外科医院命名为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此,医院由专科医院扩建为综合性教学医院。1959年9月,医院迁至黄浦区凤阳路415号,对外院名改为上海同济医院。1966年9月,对外院名改为上海长征医院,后来又经过一些变迁。P58-6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