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有病知多少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6.88
4.7折
¥
36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 (新加坡)何乃强 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 9787510822063
出版时间 2014-0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定价 36元
货号 1200830019
上书时间 2024-11-2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何乃强,新加坡人,祖籍广东顺德。1966年新加坡大学医学院毕业,1971年获医学硕士。1975年获新加坡医学研究院院士,1978年获澳洲大洋洲皇家内科学院院士学位。 1977—1996年任大巴窑医院竹脚医院新生儿科系主任。1997—1998 年任竹脚妇幼医院首席儿科主任。1998—2001 年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副院长。2003 年获得新加坡共和国总统颁赐BBM(公共服务星章)。 目前为中国多家儿科杂志编委,《新加坡医学杂志》编委、新加坡华文报咨询团委员、《联合早报》专栏作者。 出版中文著作:《儿童病房》、《杏缘》(与冯焕好合著)、《父亲平藩的一生》。另有多部中、英文医学论著。 目录 代序 从故事说起…… 太医难当 不信任太医 倒霉的太医 太医与政治 不愿看病的太医 华佗耻以医见业 曹操的头痛病 曹操有做过动脑手术吗? 关羽中箭 扁鹊换心 秦始皇的死因 秦始皇中暑亡? 马王堆女尸有糖尿病? 由马王堆女尸谈到血吸虫病 皇帝也有偷窥狂 皇帝也中毒 帝王也自杀 皇帝和糖尿病 怀胎十四月而生的皇帝 刘备患有巨人症? 刘备的怪相? 刘备死于痢疾 死于痢疾的帝王 从司马昭中风谈起 唐高宗的头痛病 宋太祖“生蛇” 神经错乱的皇帝 宋朝帝皇有精神病遗传基因 做皇帝是高风险行业? 毒死皇帝的是什么毒药? 谈古论今说病历 元世祖患痛风? 皇帝的母子情结――明宪宗与万贵妃 再谈万贵妃 明宪宗的爱情 皇帝的母子情结――明熹宗与乳母客氏 皇帝的母子情结――光绪和慈禧太后 张居正死于纵欲过度? 张居正死于痔疮或大肠癌? 万历帝被酒所害(一) 万历帝被酒所害(二) 万历纵欲好色? 万历帝的爱情 万历帝的病(一) 万历帝的病(二) 万历帝的病(三) 万历帝之死 明光宗的死因(一) 明光宗的死因(二) 皇太极猝死 清王朝和天花 皇帝为什么少有患癌症? 从康熙帝的疟疾谈起 康熙死于流感? 嘉庆帝死于高血压 光绪死于砒霜中毒 乳母也封爵 差点淹死的帝王 被淹死的帝王 内容摘要 自古以来,围绕着中国古代帝王的病情与死因,有太多的扑朔迷离,迷影重重,引发后人的无尽猜想。《皇家有病知多少》由何乃强所著,独具一格,以一个现代医者的专业眼光,从临床病理学的角度,为千百年前的这些权势人物把脉,《皇家有病知多少》力求透过史书记载的蛛丝马迹,揭示出古代九五之尊生病和死亡的真相,也还那些背负千古骂名的帝王一个公道。 精彩内容 别以为九五之尊的皇帝,真的是万岁万万岁,万寿无疆。从生物学观点来看,皇帝也是血肉之躯,也会有“帝不豫”、“上不豫”(身体不适),也一样会龙体欠安生病。 把中国历代559位帝王(397位皇帝及162位王)的寿终年岁做个统计,就会发现,他们不但未能安享期颐百岁之寿,反而大多短命驾崩,平均只活了短短的38年(虚岁39)。以明朝的16位皇帝来算,平均寿命才只有短短的42.2岁! 但是贵为天子,就会有全国第一流的医师随侍左右,照顾龙体。这些即是历史上所说的太医。 根据《辞源》的解释,皇帝的医生泛称太医或御医,也作为对医生的敬称。历朝历代的太医或御医的职称有所不同,界限也不分明。在先秦、周朝、北朝的北周时期,医生就有很多名目或职称,并分成很多不同等级,如: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等。说到底,他们所担当的职务不过是为王权服务。最近,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在“百家讲坛”中针对太医和御医的职称和身份进行了一番论证,指出在清朝,人们一般尊称医生为“太医”,其实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御医。 说到太医,他们出入皇宫,工作职责就是专门给皇帝及家属看病、治病。全职照顾皇上的御用医师都称做御医。皇帝有病,当然由御医“请脉”医治。至于兼用民间医生为皇上治疗的情况,属于少见。如清朝光绪皇帝百病缠身,久医不愈,令太医感到棘手,只好下诏访求民间良医进宫与太医一齐治病。这种记录,实属罕有。 其实,真正的御医是极少数的。不过职责只是照顾一个人,工作虽然很轻松,但是,除此之外,岂不是闷死御医? 所以,大多数的御医都会有“兼职”工作,除了专门为皇帝、妃嫔、皇子等皇家成员看病,也会被请去替王公大臣看病。 通常御医或太医都是有高明医术的医师,所以能够被召进皇宫行医。但是御医的身份地位不同,是拥有朝廷官阶、几品大官的医师。虽然御医是属众多太医之一份子,也被尊称为“太医”,不过太医未必一定是御医! 太医看的病人不多,所处理的病例也是有限。他们生活在一个活动受限制的宫廷范围里,少有机会和外界接触,少有机会诊疗到很多不同类型的病例,病人数量也不多,结果他们的临床经验也就没有与日俱进,恐怕不出几年,医术不是停滞不前,就是一落千丈!如果以现代的行医准则来评估这些太医,要求他们交出每年参与强制的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的成绩单,恐怕不会有很多人能够顺利“过关”,更新行医执照。 封建社会有其严格遴选太医的程序及制度。通常一个民间医师要先被地方官看中推荐,才能当医官。而且他必须填上详细的个人资料,以及他的家族资料如父族、母族、妻族的姓名、地址、保证人(通常是地方官)等。一个医官也要被贵族提名推举,才能更上一层楼当上太医!而当了太医还是要填报详细的个人资料,以及他的家族资料如父族、母族、妻族的姓名、地址,一如现在的求职受聘的人需要呈交简历一样。当时的目的是一旦太医日后犯错,皇室就有资料可追寻,就能处置他和亲人。除了革职、刑杖、全家流放之外,还会以此为依据诛灭三族甚至九族,连担保人也难逃责打。只要治不好皇帝或嫔妃的病,就是犯了欺君之罪,太医是无从抗辩、解释的,哪管那是由于迟来看病、已是病人膏肓,还是先天遗传病、急症、药物反应……帝王才不管呢! 这些医师能够被选中人宫当上御医、太医,必定是公认医术高明,誉满杏林的名医。一旦“选在君王侧”,穿上几品官服,羡煞别人。但究竟当上太医是祸是福?是“一登龙门,身价百倍”,还是进入虎穴,“伴君如伴虎”? P1-3
— 没有更多了 —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