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评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2.5
3.9折
¥
5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邹士方 著作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ISBN9787515103082
出版时间2013-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0812723
上书时间2024-11-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新版自序
原香港繁体字版自序
第一章 家世和童年
一 宗泽的后裔
二 桐城“鲁方”
三 古城安庆
四 南京思益小学
五 教育家和水利专家宗嘉禄
第二章 少年
一 酷爱山水风景
二 “青岛海风吹醒我心灵的成年”
三 同济医工学堂一
第三章 哲学探索
一 佛、庄子
二 “拿叔本华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精神做人”
第四章 少年中国学会
一 “少中”评议员
二 “少中”理论家
三 “为什么要爱国?”
第五章 22岁的主编
一 《时事新报》和《学灯》
二 输入新鲜血液
三 “少中”的园地
四 写稿最多的“少中”会员
五 《学灯》发表名人名作
第六章 文坛“伯乐”
一 郭沫若的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
二 “异军突起”
三 郭诗的第一位评论家和鉴赏家
四 “合二而一”
五 三人行
六 《三叶集》
第七章 文学美学
一 唐人绝旬和《园丁集》
二 诗一样的生活
三 《问祖国》
四 《新诗略谈》
五 《新文学的源泉》
六 见解和偏爱
七 李瑞清、谢无量
八 《美学与艺术略谈》《青年烦恼的解救法》《戏曲在文艺上的地位》
第八章 留学德国
……
第九章 哲学教授、美学专家
第十章 重庆时期
第十一章 辉煌的论著
第十二章 天亮之前
第十三章 美学散步
第十四章 “史无前例”
第十五章 继续散步
第十六章 哲人其萎美学长新
后记
内容摘要
《宗白华评传(套装上下册)》作者是美学人师宗门华先牛的学生,在大师很后的九年里,作者追随于大师左右,朝夕问学,并聆听大师亲述生平事迹,答疑解惑。作者花数年时问采访与大师接触过的近百位各界名人、学者教授、故旧学生以及亲属,并花数月时间在图书馆中查阅老旧报刊,在此基础上历经七年写成此书。通过此书读者可以近距离地接触美学大师,了解他的成长历程和学术思想的演变过程,亲晤大师的经典篇章,感受大师的高风亮节和美的境界。《宗白华评传(套装上下册)》所附数百幅照片和手迹,大多为作者拍摄和收藏,不少是靠前次发表,极有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精彩内容
1936年徐悲鸿的学生张安治离宁赴桂林,白华亲书《流云小诗》中的《小诗》一首为赠:“生命的树上凋了一枝花,谢落在我的怀里,我轻轻地压在心上。她接触了我心中的音乐,化成小诗一朵。”张安治一直珍藏至今。
宗白华同徐悲鸿的夫人蒋碧微私交很好。据蒋碧微回忆:“1937年10月17日至重庆,后到青年会看几位朋友,当时中大已经西迁重庆,中大的教授先生们多半住在青年会,譬如宗白华、张书旗、徐仲年和胡小石先生等等,我们一向都很熟的。二十八年一月(1939年1月――笔者注),一群朋友发起聚餐小集,每周一次,就在‘光第’我家举行,发起人是方令孺、宗白华、郭有守、章益、孙寒冰、陈可忠、端木恺、徐甫德、蒋复璁、颜实甫和我,一共十一位,刚好一桌,每次另请一桌客人……小集时宾主很好和谐,谈笑风生,轻松愉快,或则探讨学问,或则评论时局,有时也不免月旦人物,古今中外,无所不及,对于各人的学问见识,都有很大的裨益,不仅是吃吃喝喝而已。”张道藩、余上沅、穆家瑞、陈丁妩、唐学泳、老舍、王礼锡、蒋梅笙(碧微之父)、蒋梦麟、常任侠、彭汉怀、胡小石、杨仲子、傅抱石、陈石玲、郭有守先后参加了他们的聚餐会。1940年11月4日蒋碧微的父亲蒋梅笙70寿辰,在沙坪饭店举行寿筵,到会三十余人,由张道藩发起,伍蠡甫、吴南轩、宗白华、范存忠、徐仲年、梁实秋、程天放、华林、罗家伦等参加。为编辑出版蒋梅笙诗集《理斋近十年诗词》,许多朋友捐款,徐仲年捐200元,宗白华、范存忠、华林各捐100元。当徐悲鸿同蒋碧微感情破裂,准备离婚时,宗白华从中斡旋,尽了不少朋友之谊。无论是对蒋碧微,还是对徐悲鸿的第二个夫人廖静文,宗白华始终保持着友好的关系。1943年为徐悲鸿和蒋碧微离婚事,徐和廖静文曾请一些朋友吃饭,宗白华、徐仲年、吕斯百、王临乙等参加。蒋碧微回忆说:“席间徐先生大骂我敲竹杠,不应该问他要‘那么多钱’。宗白华先生对我们历来的情形都很了解,他当时就语重心长地说:‘悲鸿,假如我处在你今天这样的地位,哪怕写文章,赚稿费,我也要解决离婚问题;何况,你是画家,多画几张画不就行了?’其余的几位先生也劝他还是答应了,早点办手续好……”宗白华和方令孺还积极支持蒋碧微的写作,蒋碧微回忆说:“方令孺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女作家,她经常都在鼓励我从事写作:中央大学教授宗白华先生,也曾一再劝促我将自己半生的经历写出来,他说以当代的女性而言,无论在见闻、生活、感情和遭遇方面来说,我的经历算是够丰富的,他认为这是大好的题材,我自己也早有此心愿,要把我的一生据实报导出来,免得许多报章杂志捕风捉影,随便乱写……”1947年1月,蒋碧微离开南京前宴集文艺界朋友,宗白华及乔大壮、傅抱石、秦宣夫、卢冀野、谢稚柳、吕斯百参加。(以上均引自蒋碧微回忆录《我与悲鸿》和《我与道藩》)
抗战胜利后,徐悲鸿到北平艺专,白华仍回南京,二人暂时分手。白华后来回忆说:“一日我逛夫子庙,在古董店中发现一幅临摹的油画《笛卡儿像》,上面有‘悲鸿’白油色的签名。见到老友的作品失落于此,我十分痛心,立即向店主人购买。店主人并不懂行,我只用了十几块大洋即将画购去。我拿起画飞步跑出夫子庙,跳上黄包车。在车上我紧紧抱着老友的画,生怕店主人后悔追回。第二天在南京文化界朋友中传开了,说白华占了一个大便宜。我估计这幅画是悲鸿留法时在卢浮宫或什么地方临摹的,可能他后来送给什么人,日寇占领南京时丢失了,落到古董店中。后来我同悲鸿说起此事,他很感谢我,但并未向我讨回那画。”(宗白华与笔者的谈话记录,1986年4月)后来这幅画一直悬挂在白华的客室中。徐悲鸿逝世后,廖静文还特意携女造访,观赏《笛卡儿像》这一珍品。 宗白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同郭沫若的交往不多。
1937年良友图书公司编辑《世界短篇小说大系》,德国集部分拟约郭沫若编辑,住日本千叶县的郭沫若初因事忙,推宗白华担任,还为良友公司编辑部写了介绍信去找宗,但经过他们恳切的要求,郭终于答应自己编选。
P131-13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