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年轻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当我们年轻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18 4.7折 3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邵迎建 著作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27664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2元

货号1200772587

上书时间2024-11-2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邵迎建,女,1952年12月出生于四川资中,四川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研究生课程)毕业,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日本德岛大学综合科学部教授。出版专著:《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张爱玲的文学》(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中文版;东京:御茶水书房,2002年日文版);《抗日战争时期上海话剧人访谈录》(台北:秀威资讯科技,2011年);《上海抗战时期的话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另有《张爱玲和新东方》、《撕裂的身体??张爱玲〈色,戒〉论》、《张爱玲看“秋海棠”及其他》、《女装?时装?更衣记?爱--张爱玲与恩师许地山》等文章多篇。

目录
写在前面
访胡导
访洪谟
访乔奇
访黄宗英
访白穆
访林彬、吴崇文
访王祺
访黄宗江
访韦伟
访顾也鲁
访凤凰、舒适
访狄梵
访问附记(一)
访问附记(二)

内容摘要
《当我们年轻时(抗战时期上海话剧人访谈录)》内容介绍: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上海沦陷。一批话剧人在“孤岛”的特殊情境中继续从事艺术活动。邵迎建编著的《当我们年轻时(抗战时期上海话剧人访谈录)》专访了其中14位,包括洪谟、胡导、乔奇、黄宗江、黄宗英、白穆、林彬、吴崇文、王祺、韦伟、顾也鲁、舒适、凤凰、狄梵,他们共同回顾了上海沦陷区的话剧舞台,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勾画出一段真实可感的历史。

主编推荐
    话剧老人们给我讲述了一个个过去的故事,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印在旧报刊上的铅字被激活,如烟的往事有了清晰的脉络,共同的记忆勾画出一段真实的历史。

精彩内容
    邵迎建(以下简称邵):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情况。我现在正在做一个研究,叫“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化――以话剧和电影为中心”,先做话剧,电影准备放在后一步。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呢?我一开始是研究张爱玲的,出过一本书《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张爱玲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她背后有着一大片文化背景,有很多电影和话剧。我还发现要研究沦陷区文化必然要涉及孤岛,因为它整个是一片。为什么先做沦陷区呢?因为这一块完全是空白。而孤岛还有很多人做过,也就是说资料要容易找一点吧。
    胡导(以下简称胡):孤岛和沦陷区是联系起来的,我觉得沦陷区话剧的繁荣跟孤岛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没有上海剧艺社在孤岛的繁荣,没有孤岛的上海剧艺社培养出了那么多演员,就不会有沦陷时的话剧的繁荣。像苦干就是上海剧艺社出来的,佐临先生是上海剧艺社的导演,吴仞之先生也是导演。他们出来成立了苦干的前身――上海职业剧团。他们是在沦陷以前从上海剧艺社分化出来的一批,这事儿你知道吗?
    邵:知道。1941年秋天,他们拉出来成立了“上职”。
    胡:到现在为止,这个事儿还是一个公案,看法还有所不同。
    邵:有个说法是他们不满剧团的非职业性质。
    胡:对,但是上海剧艺社已经是职业的了,要不是职业的话,培养不出那么多人来。剧艺社在1939年初秋开始了职业演出,成立在1938年,1938年到1939年基本上是业余性的。大概是1939年夏天在上海旋宫剧场职业演出了一个时期,1940年初改到了辣斐花园剧场演出。
    剧艺社之所以能在上海演出那么长时间,是因为在法租界找到了很多上层人士的社会关系。找到中法联谊社,等于找到了一个护身符。剧艺社一直用的中法联谊社的一个机构的名义。当时于伶先生领导上海剧艺社,他是地下党专门搞戏剧活动的一个负责同志。上海剧艺社是他一手操办起来的,他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团结了一批戏剧家。比如说顾仲彝先生、李健吾先生,很有名的戏剧家。李健吾先生的剧本写得很有特色,他的剧本实际上不是改编。他是法国文学家,他法文**好,他翻译了很多东西,《莫里哀全集》是他翻的。好在什么地方呢?他把法国的戏译过来,改成中国剧之后,像《金小玉》,台词都不是法国化的台词,都是中国式的。他改编的戏的人物,都是道道地地的中国人物、中国性格、中国语言。李健吾先生在沦陷时期改编了很多剧本,做了很大的贡献。上海剧艺社时期,于伶先生还团结了很多戏剧家,还有实业家,比如李伯龙先生你知道吗?后来李伯龙组织同茂剧社,李健吾同志也参加了。上海剧艺社联系了团结了好多戏剧家,应用了上层社会租界的影响,在法租界、在社会上站住脚了。从1939年秋天演了三个月就换到辣斐剧场,辣斐剧场一直演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那时于伶已被日本特务注意,所以他离开上海了。上海剧艺社是地下党领导,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所以当时没法存在下去。因为日本人占领租界一定要抓人的,马上要抓人的,剧团马上就得解散,包括佐临先生成立的上海职业剧团,也同时马上解散了,自己宣布解散的。以后就转入到沦陷时期的商业化话剧阶段。
    邵:您认为沦陷时期可以用商业化这一句话来概括吗?
    胡:我觉得沦陷时期主要是商业话剧,商业化了。纯粹的……也许那时候还不完全是商业化,还带有运动化的性质吧。
    邵:对吧,我认为也是有运动化的性质……
    胡:有话剧运动的性质。话剧运动公开的时候是用话剧运动的形式,但沦陷以后就不能用话剧运动的名字,那时候不能用同仁剧团的名字,那基本上就是老板制。
    邵:就是说孤岛时期还是以同仁的名义,但到了沦陷期,一定要用老板,就是后面资助的这个老板,比如说荣伟公司。
    胡:对。荣伟公司老板是黄金荣的儿子黄伟,他组织公司,完全是商业性质的。黄金荣不会搞话剧运动的,他们都是做商业的。沦陷区的很大的特征就是商业性剧团。
    邵:就是说在组织上和名义上。
    胡:商业性剧团,组织上一定是老板制,名义上一定是商业性的。
    邵:当时荣伟公司刚成立时,您编导了《春》,是剧艺社的演员演的吧?
    胡:是这样的……现在我先谈谈我是怎么参加剧艺社的。我参加戏剧活动很早,我在1933年读中学的时候,我们的中学开晚会,那时叫游艺会,要排话剧,我爱看剧本,从小就爱看戏,他们排话剧时把我找去做演员,我也很高兴。当时同学都不知道怎么演话剧,总得找个人来教,找个导演。找到金山,就是大戏剧家金山。当时他叫赵默,他是地下党员,很早就参加了戏剧活动。他参加过“左联”,当时左翼戏剧运动领导的叫“蓝衣剧社”,他组织了工人演戏。他很了不起,排戏时他做导演,我们跟着学,那时排戏就是他演一遍我们学一遍,就是这么演。
    邵:当时您是在上海什么中学?
    胡:持志中学。那时有个持志大学,大学里有个附中,大学有两个系,文学系和法律系,校长叫何世桢,是一个大律师。我在持志中学参加话剧活动。后来我认识了金山,金山搞左翼戏剧运动,组织了一个无名剧人协会,联系业余剧团,进行演出。演出很可怜,布景很简单,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贫困戏剧(poortheatre)。用布条、门框、窗框做布景,不可能职业演出。演员都没有待遇的,自个儿贴车钱、自个儿贴饭钱来演戏,因为爱好嘛。我们都参加了无名剧人协会。我在中学里组织了一个剧社,就参加了这样的演出。这样我就慢慢跟左翼戏剧这些人熟了。
    左翼戏剧运动的几个主要人物就是金山,还有赵丹,后来还有蓝苹、顾而已……有很多人。导演他们都是地下党员,除了赵丹不是。导演叫章泯,这是一个好导演,一个很有修养的导演。他是我们后来戏剧学院的院长熊佛西的老学生。他们那时的一批导演文学底子都比较厚的,修养都比较深的。后来左翼戏剧的人就觉得专门搞那些贫穷戏剧不行,搞不出名堂来,不会有太大的社会影响。后来他们就决定搞比较经典性的演出吧,正规的经典性的演出,于是组织了上海业余剧人协会。这个协会首先演出的是《娜拉》,就是《傀儡家庭》。导演就是章泯,演员是赵丹、金山、蓝苹,还有魏鹤龄,都是好演员。这个戏演得**成功,我看后感到很吃惊,原来话剧还可以这么演的。以前的话剧都是破破烂烂的。以前业余演戏的,那时有名的春秋剧社,魏鹤龄、舒绣文演的叫《梅雨》,就是破破烂烂地演出来的。一到《娜拉》,我眼睛一亮,那是很规整的,用布景片子,就是娜拉家里,舞台设计装置都是很下功夫的,布景借鉴了很多外国的剧照。当时几个演员和章泯导演都很下功夫。那几个戏演得**抓人。像蓝苹,是个好演员,这个人后来政治上怎么样我不去管它,从当时演出来说演得很好,她人并不漂亮,但这个娜拉演得**动人。后来她出事后人家说她是个二流演员、三流演员,也可以这么说,但是实际上她的演技还是很高的,她是一个很有修养的演员。这是1935年的事。1934年高中毕业后我没有工作,我干什么呢?就专门给业余剧团排戏。我在中学里,在美专剧社。美专剧社本来是赵丹他们的,他们后来毕业以后另外一批学生就组织了,我在很多中学里跟美专剧社业余导戏。业余导戏也完全是自愿的。
    我是什么时候参加上海剧艺社的呢?一开始我不是基本演员,我是特约演员。所谓特约演员是剧团要演什么戏,需要哪个演员,请你来演,你就来了。演一场戏算一场演出费吧。就这样从1939年的秋天到1939年底,我在上海剧艺社演过两三个戏。剧艺社搬到辣斐花园剧场职业演出以后,我就签了合同,成为基本演员,就是每月拿工资的。这下我就一直在台上演了整两年戏。从1940年初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差不多两年时间,基本上天天在舞台上演戏。这段生活对我来讲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我学习戏、认识剧本、了解导演起到很大作用。这时我从事双重工作,我有两个职业。
    我是高中毕业以后,1936年开始在邮局工作,邮局的地下党有很多活动。那时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开展活动。1937年抗战,国民党军队撤离上海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上海的各企业、商业部门的职员起来搞活动,搞联谊活动。那时租界可以相对地进行活动,但是不能用抗日的名义,优势地位不能用抗日的名义,日本人就在外围呢。当时老百姓还是相信抗战会胜利的,还是听国民党政府的。我们地下党也在展开活动,组织抗日的活动,但是不用抗日的名义。组织起大家来用员工联谊的名义。联谊当中有一个活动就是搞话剧。我那时白天在邮局工作,晚上在业余剧团活动。后来邮局地下党也搞话剧活动,成立了邮工的剧团,他们知道了我,认识了我,让我来参加,我也**高兴。后来在邮局的同志们很帮我忙,给我想办法,地下党同志活动能力很强的,我原来在包裹间工作,每天上午上班、下午上班,他们帮我找到另外一个部门就是邮件出口的部门。那个部门每天需要三班,早班、中班、晚班,那里有同志愿意跟我调换工作,我就换到邮件分发组来了。他们帮助我,让我做早班,每天早上上班,下午、晚上都空了,我就可以搞戏剧活动。那时我上午在邮局工作,吃过中饭以后我就搞戏剧活动。上海剧艺社演出时,每天都是日夜两场戏,下午一场戏、晚上一场戏。下午、晚上我都在上海剧艺社演戏。这两年里我演了好多戏。
    邵:当时演戏好像工作量特别大,后来沦陷区石挥他们累倒一批又一批,是不是特别累?
    胡:还好。年轻,有干劲,也不太觉得累。每天早上到邮局上班,吃过午饭就到辣斐,到辣斐就上场演戏。这当中还要看剧本,还要看书……
    邵:还要背台词……
    胡:背台词,准备剧本儿。跟兴趣和爱好结合起来了。
    邵:那时联谊是地下党还是国民党地下党领导的?
    胡:地下党。
    邵:国民党也有活动吧?能区别开来吗?
    胡:地下党的活动很积极,比国民党活跃得多。国民党做官儿国民党在邮局还是公开活动的。但是参加国民党的人不多的,一直不多的。
    邵:国民党的中央已经到重庆去了,但国民党的工作还是公开的,是地下活动吗?
    胡:国民党一贯不公开吸收党员的。
    邵:(感到奇怪)国民党不公开吸收党员吗?
    胡:他公开吸收党员,但不号召的。地下党当然也不号召,也不公开的,但地下党大家都知道。拿邮局来讲,进步的人士很多,进步的职员,但不一定都是共产党。
    邵:国共当时没有表面上的对立,互相都知道吗?P2-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