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稻盛和夫.利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对话稻盛和夫.利他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6.17 4.6折 35 全新

库存4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濑户内寂听,(日)稻盛和夫 著 喻海翔 译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64958

出版时间2013-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5元

货号1200759493

上书时间2024-11-2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濑户内寂听 1925年生于日本德岛。作家,僧人。1957年凭借作品《女子大学生.曲爱玲》获得日本新潮社同人杂志奖。1961年的《田村俊子》获得田村俊子奖。1963年的《夏之末》获得女流文学奖。1973年在日本岩手县的中尊寺剃度出家。1987开始年就任天台寺住持(2005年以后名誉住持)。1992年的《问花》获得谷崎润一郎奖。1996年的《白道》获得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1998年完成《现代语译 源氏物语》。2001年凭借《场所》获得野间文艺奖。2006年获得文化勋章,国际诺尼诺奖。2008年获坂口安吾奖。其他还著有:《花芯》、《美存在于失调》、《寂听晴空说法》、《秘花》、《奇缘曼陀罗》、《寂听街头说法》、《风景》、《活到最后》等众多作品。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这两家公司都进入了世界500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事业成功之余,稻盛和夫在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同年创设“京都赏”,以表彰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卓越贡献的人士。 

目录
第1章 
遭遇大地震 
鼓起勇气、就在当下——摆脱“千年一遇”灾难的途径 
在“因病卧床”的半年中所得的感悟 
与二战结束时的经历一样,坚强的信念让我们得以战胜逆境 
我对“第二故乡”——日本东北地区民众的顽强充满信心 
感觉像是遭到了上天的戏弄 
时刻铭记“人的想象力存在着局限性” 
第2章 
反论的人生观 
为什么好人多磨难?——任何恶世都终将改变 
“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代受苦”——罹难者为我们承受了痛苦 
与其因为负债而自杀,不如干脆“不负责地赖账” 
幸存者承担着对于先逝者的义务 
学习当年战争孤儿“抢夺精神”中的生存活力 
“生生流转”与“诸行无常”——在绝望中重振的智慧 
第3章 
震灾后的活法 
“利他”劝言——为了“他人的幸福”而活着 
令人感动的坚持笔录震灾罹难者姓名的女士的身影 
总会有人主动向身陷困境的人伸出援手 
“斤斤计较”和“利己主义”是社会恶源 
一个从不谋利的宗教团体为何能够不断兴建庙宇?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存在” 
忘掉自己、利益他人——“忘己利他”的教诲 
“地狱”与“极乐世界”的差别微乎其微 
关键是要“发出声音”、“为了他人”、“大家共同”进行祈祷 
“微笑的力量”——悲颜带来不幸,笑颜引来幸福 
第4章 
新日本人论 
改变日本,就在当下——致已经忘记“少欲知足”和“慈 
悲”的日本人 
非常时期应该遁寻非常时期的行事规则 
“九十年”生涯中没有比现在更奢侈的时代 
现在需要“忍辱”精神 
从未见过像现在这样人心阴暗又险恶的时代 
刻薄待人只会令自己受苦 
“母爱”是释迦牟尼佛“慈悲”的典范 
不依靠政府的子女津贴,要凭自己的力量养育孩子 
“为何不能杀人”这样的问题根本就不需要理由 
应该让孩子面对“家人的离世” 
第5章 
“利他”的实践 
人为何“劳动”——通过“利他奉献”提高心性 
只要全身心投入,再厌恶的工作也终会产生热情 
以忘掉自己年龄的热情沉浸于工作中 
废寝忘食的工作,可以匹敌出家人的修行 
为什么会在“七十八岁”时“无偿”担任日航会长 
使公司改变的不是“技术”而是员工的“心” 
消除精英意识壁垒的“一千日元会费”的联谊会 
只要有一名员工能够“觉醒”,便能够唤醒更多的身边人 
商业决策也应该以“做人之道”为基本原则 
员工们不再盲从员工手册,开始学会在工作中开动脑筋 
第6章 
生死之间 
关于“长寿”与“死亡”——如何与“生老病死”这四苦打交道 
正是因为“诸行无常”,所以灾后日本将会迎来好运 
“年纪越大活得越辛苦……”——过于长寿的日本人 
不生重病安然离世的人是因为“受到了眷顾” 
“寂听极乐旅行团”让“死亡之途”不再恐怖 
跋——濑户内寂听

内容摘要
《利他》的出版,得益于某杂志于2009年年底刊载的寂听女士与我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要求推出单行本的呼声不断,于是在添加了今年夏天我们在京都进行的另外一场对话的内容后,最终构成了本书。 
由于当时东日本大地震刚刚发生不久,因此两位作者的第二次对话自然也就把焦点集中在了与震灾相关的话题上。但是,他们并非是因为这次的大地震而有意把书名定为《利他》的。 
这场对话由寂听女士主导,以“人应该怎样活着”为基轴展开了话题。最终得到的结论正是“利他——人是为了他人而活”。尽管两位作者的人生道路不同,但都是认真努力地一路走到了今天,他们人生的目标和结论一样都是亲身奉行“利他”。 

主编推荐
“利他”为稻盛先生人生哲学的中心理念,本书以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为背景,与日本知名佛教人士濑户内女士共同探讨了人所必需的精神状态,阐述了“利他”的实际意义。

精彩内容
    近二十年来,日本经济一直都处于低迷之中。日本企业最近终于显露出些许复苏的征兆,我想这多少能使全体国民的心态变得积极些了吧。可就在这时候却发生了如此严重的灾难,我非常忧虑全体国民都会因此变得意气消沉,不知如何面对未来。 
    
濑户内有不少新闻报道都把这一次大地震的损失程度,与二战刚结束时日本的状况作比较。 
    
稻盛确实是这样。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灾区满目疮痍的悲惨景象,就会不由自主地浮想起二战结束时已经化为焦土的日本。在深为灾区民众的不幸遭遇感到悲痛的同时,我又强烈地感觉到,要想冲破如此巨大的逆境,我们必须找回与二战后的日本人相同的“精神”,即无论如何都要重新振作的“努力精神”。 
    
二战结束时我还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我的家虽然一直在战火中得以幸免,但最后还是在战争结束的前三天左右,在美军舰载机的空袭中被完全摧毁,我家所在的鹿儿岛市区在空袭中也完全成了一片废墟。不幸中的万幸,我们家上至父母,下至所有兄弟姐妹都逃过了劫难,然后就是在一无所有的状况下,我们搭建了一间小屋,共同为了生存竭尽一切所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