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中西进,1929年出生于东京,曾任筑波大学教授、靠前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大阪女子大学校长、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及奈良县立万叶文化馆馆长等职,是日本文学及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大师,曾因《万叶史的研究》获日本学士院奖(1970年),也是日本文化功劳奖(2004年)的获得者。主要著作有《中西进读日本文化》(小泽书店)、《中西进万叶论集》《源氏物语与白乐天》《日本文学与汉诗》(岩波书店)、《古代文学的形成》、《日本语的美丽风景》(淡交社)等。
目录
前言 日本文化的形成和特性
Ⅰ 列岛形成的文化风土
日本文化的南北构造
北和南的思想家——平田笃胤与本居宣长
中庸文化的形成
文化与“极”——椭圆文化圈的构想
从熊野思考日本文化
Ⅱ 想象力孕育出来的文化样式
关于想象力
从联句看日本文化
日本的“我”——以表达方式为中心
幽情论——无的有效性
道与波动
Ⅲ 自然的文化系统
自然之律
世界树与大地
王妃与马的交媾——养蚕的起源
太阳洞穴——冲绳的普遍性
半咸水文化的历史和未来
都市与人类
环流文化——围绕东北亚
后记
译者后记
内容摘要
日本因为三次文明开化,形成了三种文化样式。
从“大和”至“山背”发展起来的日本靠前期文明开化在12世纪迎来了成熟期。那就是以畿内为中心的“大和文化”。“大和文化”汇聚在一个极,也可以说那是中心点,针对圆周部分不断展开圆形运动,将文化不断传播至周边地区。
从13世纪到16世纪,镰仓幕府以及室町幕府的兴亡动乱,使“大和文化”发生了转换,形成了第二种文化样式。“大和文化”是单极文化,而新诞生的文化则是两极文化,如京都对镰仓、上方对江户。在那里,呈现出以连接两点的线为中心的文化构造,进行着两极的椭圆运动。
19世纪,日本迎来了明治的文明开化,那是第三次文明开化。这是日本迈向“世界文化”一极的靠前步。在对外关系上,列强要求日本开国,而不是像以前只对中国、荷兰开放。因为世界呈多极构造,由此,日本文化开始面向那些多极构造以放射状加以扩散。
精彩内容
的确,丹后是渡来人的居住地,特别是与垂仁纪(朝鲜半岛)的交流频繁。因此,在考虑具有斑竹姑娘这一外来要素的《竹取物语》时,具有很大的必然性。我甚至觉得《竹取物语》的原型是不是经由朝鲜半岛传人日本的。
因此,不妨将这视为把天皇家族与竹野地区连接起来的一个具体例子。但是,在将这些事例进一步抽象化的时候,我认为竹林女子不与天皇结婚这种心意超越古代政治的实际而存在。
如果不得不承认那种心意存在的话,构成《竹取物语》之主题的对政治权势的嘲笑马上就让人觉得十分给力。也就是说,竹子的神圣性以讽刺来与天皇政治相对抗。
如果在竹子的神圣性中寻求讽刺政治的依据的话,说法或许有些奇妙。在竹林中生长的女子是美貌的圣女,原本就不是凡人。不久,她们出现在人世上,搅乱凡人之心。在具有这种坚定信心时,才能大声嘲笑愚蠢的男人们,因为虽然那些男人抱着野心来求婚,但那根本就不会有结果。贯穿在《竹取物语》中的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那甚至成为社会上的一种道理。
《竹取物语》的话者并不是一时嘲笑特定的政治家,也不是凭“大和魂”来嘲笑流行的轻薄。而且,也不是在嘲笑之后得不到任何解救,而陷入绝望之中。
毋宁说,话者是置身于安定的圈子里,指控轻薄的有权有势者以及尊大的王权者的虚伪与欺瞒。在那个圈子里有不可侵犯的竹子的神圣性。
说来,社会性的人类不能脱离政治机构生活,特别是现代人生活在组织的圈子里。因此,能理解政治机构给人定位这种状态,虽然那并不是充分认定。毋宁说,也可以认为有更大的机构来给人们定位。我认为《竹取物语》服从着将竹子视为神圣之物的规律,并以此来赋予人们命题。那与在通常政治机构、社会组织中给人们定位的命题是一样的。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