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9.91
4.7折
¥
42
全新
库存33件
作者藤田昌久 保罗·克鲁格曼 等 著 梁琦 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30378
出版时间2011-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11720513
上书时间2024-11-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藤田昌久,著名的区域经济学家。现为日本京都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师从区域科学鼻祖沃尔特·艾萨德(Warter Isard),于1972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区域科学博士学位。这本《空间经济学》让其在经济学界声名鹊起。
保罗·克鲁格曼,当今世界最享有盛名的国际经济学家。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Woodrow Wilsoil学院教授。在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供职前,他先后在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担任经济学教授。1991年因其在新贸易理论上的开拓性成就而获得著名的“克拉克青年经济学奖”奖章;1994.年对“亚洲金融危机”的预言更使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如日中天。2008年,他众望所归地独享“诺贝尔经济学奖”,且为该年度唯一获此奖的经济学家。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的表彰中,特别提到克鲁格曼的两本书,其中之一就是这本《空间经济学》。
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现为伦敦大学经济和政策学学院的教授,英国国际发展部首席经济学家,英国财政部顾问。
目录
第Ⅰ篇
导论
地理学的再发现
关联与因果循环
建模技巧:迪克西特一斯蒂格利茨模型、冰山成
两个有用的问题
本书的安排
空问、贸易和聚集
第1章 文献回顾Ⅰ:城市经济学
冯·杜能模型
对城市的解释:外部经济
城市体系
多个次中心
传统城市经济学的用途与局限
第2章 文献回顾Ⅱ:区域科学
中心地区理论
基础一乘数分析
第Ⅱ篇
市场潜力分析
区域科学的局限性
附录:分岔点简介
劳动力流动性与区域发展
第3章 迪克西特一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模型及其空间含义
消费者行为
多个地区与运输成本
生产者行为
若干标准化
价格指数效应与国内市场效应
“非黑洞”条件
第4章 中心与外围
假定
瞬时均衡
中心一外围模型:说明与数值示例
中心一外围模式如何得以维持?
对称均衡何以瓦解?
启示与结论
附录:对称均衡瓦解
第5章 多个地区与连续空间
三地区情况
轨道经济
图灵方法
波动的增长率
确定首选频率:大型经济
从局部到整体
结论
附录:模拟参数
第6章 农业运输成本
贸易成本:现实情况
贸易成本模型
中心一外围结构抑或对称均衡
差别化农产品
结论
附录l:对称均衡瓦解
附录2:模拟参数
……
第Ⅲ篇城市体系
第Ⅳ篇国际贸易
参考文献
索引
译者后记
内容摘要
《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内容简介:空间经济学已成为当代经济学中最激动人心的领域之一,空间经济理论被视为不完全竞争与收益递增革命的第四次浪潮,它为人们研究区位理论和解释现实经济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是世界著名经济学大家合作之结晶,正是由于这《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的出版,3位作者于2001年获得了亚洲 最具影响力的“日经奖”;而藤田昌久和保罗·克鲁格曼又于2002年双双获得国际区域经济科学协会(RSAI)所设立的第一届“阿隆索奖”。《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已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任何想在空间经济学这一乐园流连或耕耘者,无疑都应该研读这部经典巨著。
精彩内容
为此,在本章中,我们运用启发式的方法来介绍城市体系的空间建模。这与本书第2章中的区域科学模型有异曲同工之妙,即说这种方法是启发式的,也就委婉地表明这种方法不够严谨,例如对预算约束和市场结构的处理就经不起仔细的推敲。不过,正如我们在第2章中所看到的那样,一些人为的模糊自有它的用处。基础一乘数分析法虽然经不起认真的推敲,却有效地培养了我们对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直觉,并成为我们实证研究的向导;它不是对已有的中心一外围模型的替代,而是一种颇有价值的补充(并有助于我们了解这种更加完善的模型是怎样运作的)。本章所采用的分析框架在方法和内容上与第2章的都很相似:这是一种很特别却不太严谨的方法,它既可以用来研究制造商怎样在相互依赖中选址,又可以充当随后更为完善的分析的向导。
现在让我们转入正题,将框架展开,看看运用此框架所能论述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只是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在后面,每个问题都会得到更为完善的分析。区位决策与需求分布
设想有这么一个经济体。在该经济体中,人口和经济活动都分布在一条线上(比起本书第5章中的图灵模型来,这条线是一条普通的直线而不是圆圈)。像区域模型中的假设一样,该经济体中只有两种产品,即农产品与工业品。农业是外生的,并在地理空间中均匀分布;而制造业是可以流动的。口同时,假设制造业部门包含很多对称的产品,没有哪种产品能在制造业部门的产出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此我们对现实进行了简化。对于市场结构、价格决定和每种制成品所面临的需求,我们都没有在模型中明确地表达出来,只是很模糊地提一下。我们假定每种制造业商品的人均消费量为一个固定值(我们可以将其标准化为1),在此并没有明确地考虑价格弹性。事实上,我们完全没有考虑价格的作用。我们假设每种商品都由一个垄断厂商生产。在消费的地理分布既定的情况下,垄断厂商会建立一个或几个工厂,以使生产和运输的总成本最小化。
每个制造商可以随意选择工厂的数目。但是每增加一个工厂,就会导致固定成本增加F。生产的边际成本为常数c,单位商品的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为r。至于这些成本用何种单位度量,我们不予考虑。
最后,假定在制造业中就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p,则每种商品所面临的需求中有岸来自制造业工人,而且制造业工人的地理分布与生产的地理分布是相同的。当然,这意味着制造商的选址是相互依赖的,每个制造商的一个或几个最优选址都依赖于其他制造商所选择的厂址。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