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第4卷第1期 总第10期)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第4卷第1期 总第10期)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7.98 6.7折 42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4.0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魏后凯 叶裕民 主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73707

出版时间201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11709773

上书时间2024-11-24

评价23005好评率 99.93%

  • 物流很快 879
  • 发货速度快 822
  • 包装仔细 812
  • 品相不错 811
  • 非常满意 702
  • 价格实惠 639
  • 值得信赖 630
  • 服务态度好 591
  • 物超所值 562
  • 品相超预期 528
  • 品相未达预期 4
  • 包装简陋 3
  • 有小瑕疵 3
  • 服务态度差 3
  • 书质量太差 2
  • 包装损坏 2
  • 没收到货 2
  • 物流太差 2
  • 联系不到卖家 2
  • 书质量还好 1
  • 发货有点慢 1
  • 物流有点慢 1
  • 描述严重不符 1
  • 没有物流信息 1
查看全部评价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主编导读
特约专稿
论中国城市转型战略 
学术文章
深圳城市产业发展转型研究 
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和模式研究 
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与新城发展研究 
路径依赖与路径锁定——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空间制度变迁比较
香港轨道交通的经验及其启示 
六朝建康规画 
国际快线
21世纪东亚城乡转型管理
奥斯曼与巴黎大改造(Ⅱ) 
气候变化与城市规划
国际快讯两则 
经典集萃
人口增长、工业革命与城市转型 
研究生论坛
城市转型与城市竞争力提升:基于长周期的视角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国家援助政策评价及调整思路 
中国发展转型中地区专业化格局的演进 
当代英国出租私房的复兴政策与实践(1988~2008):经验与启示 
人 物
吴良铺人居环境科学及其方法论 
书 评
评《中国的城市变迁》
评《中阑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战略》 

内容摘要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第4卷第1期)(总第10期)》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旨在从规划的视角撂讨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规律,推进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的发展。本刊植根中国问题,参照国际规范,推进学术研究,倡导人文复兴,致力成为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领域人文精神的守望者和思想盛宴的召集者。本刊主要刊登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前沿性、开创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反映国际最新研究动态,介绍国内外顶尖城市与区域规划学者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鼓励具有长期研究积累、多学科交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我们期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人居环境专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等,能够在这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汇中外之长”,成百家之言。 

主编推荐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第4卷第1期)(总第10期)》:特约专稿
论中国城市转型战略
学术文章
深圳城市产业发展转型研究
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和模式研究
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与新城发展研究
路径依赖与路径锁定——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空间制度变迁比较
香港轨道交通的经验及其启示
六朝建康规画
国际快线
21世纪东亚城乡转型管理
奥斯曼与巴黎大改造(11)
气候变化与城市规划
国际快讯两则
经典集萃
人口增长、工业革命与城市转型
人物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及其方法论 

精彩内容
    国内的研究多以经济转型的视角来进行,大多数研究视角都较为宏观。如吴修奇(2005)建立了资源型城市竞争力体系,指出资源型城市竞争力重塑与提升的系统工程有三大支柱,即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环境改造,其中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最关键的部分。沈镭、程静(1998)的研究指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战略是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差别性策略”转变为“功能性策略”,建立和完善基本的市场制度(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阜新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战略规划课题组,2000)。此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还涉及产业组织结构(吴萍等,2004-)、税收政策(钱勇、赵静,2004)、企业激励机制(张丽,2004)等问题。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机制、社会及生态问题,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从发展特征来看,张雷(2004)认为国家工业化是进行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和资源型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矿产资源消费生命周期具有时间和空间两个效应。郝莹莹(2003)关于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得出,经济发展的困境诱发了资源型城市的诸多社会发展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而失业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李维忠、张建军,2001)是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缓慢,带动就业的能力减弱,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高,吸纳就业的能力差等。周涛发等(2004)、纪万斌和尹训河(1998)的研究指出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了资源型城市严重的“生态赤字”和次生灾害隐患,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生态治理和灾害防治。2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相关理论和模式2.1 资源型城市转型理论2.1.1 矿区生命周期理论
    
国外关于矿区生命周期的研究始于1929年,赫瓦特提出了五阶段周期理论,他根据区域资源加工利用程度的不同,将矿区发展划分成5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卢卡斯(Lucas)于1971年提出了单一工业城镇或社区发展的四阶段模式。第一阶段,建设期。第二阶段,人员雇佣期。同前一阶段一样,人员的变动大,青年人和年轻家庭占主导,不同种族和民族的居民混杂,性别比失调,人口出生率高。第三阶段,过渡期。集居地从依附一家公司变成独立的社区,管理集居区的责任从公司转移到社区,社区稳定感和参与意识增强。第四阶段,成熟期。成年劳动力的流动性下降,退休人员比例上升,年轻人被迫从社区外迁。
    
布拉德伯里等在考察了加拿大魁北克拉布拉多铁矿区的矿业城镇谢费维尔后,对卢卡斯单一工业城镇周期理论进行了补充,增加了两个阶段。第五阶段,衰退期。社区外迁率上升,社区稳定性下降。这一时期有可能导致矿山或工厂的关闭,也可能导致一个城镇的衰退甚至消亡。第六阶段,城市的完全废弃消亡。 ……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