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新论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3.59
5.8折
¥
58
全新
库存31件
作者龚德才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2056512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2885534
上书时间2024-11-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龚德才,1960年11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工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届江苏省优秀知识分子。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物保护科学基础研究中心主任、考古残留物分析实验室负责人、优选技术研究院文物保护功能材料与智慧装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文物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纸质和纺织品文物、古建筑彩绘等文物保护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6项、国家文物局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文物保护技术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版权2项。主持完成文物保护项目30余项,保护了大量珍贵文物。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奖3项,江苏省文化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目录
前言(ⅰ)
第1章绪论(1)
第2章论文物保护基本概念(4)
2.1文物保护专业术语体系(5)
2.1.1与文物保护专业基础有关的专业术语(5)
2.1.2与文物保护修复有关的专业术语(18)
2.1.3与文物病害有关的专业术语(27)
2.2文物病害量化评估(33)
2.2.1文物实体病害术语溯源(33)
2.2.2文物病害可公度(34)
2.3文物信息(37)
2.3.1文物信息概述(37)
2.3.2文物信息的十大特点(39)
2.4文物预防性保护(41)
2.5文物过度修复(43)
2.6文物复制(46)
2.6.1部分文物信息的无法复制性(46)
2.6.2文物复制品与文物的区别(47)
2.6.3文物复制与文物信息转录(48)
2.6.4文物复制的重要性(49)
第3章论文物保护理念与原则(53)
3.1文物的真实性(54)
3.2文物的完整性(57)
3.2.1完整性的基本概念(57)
3.2.2完整性的意义(59)
3.2.3完整性与真实性的关系(59)
3.2.4完整性与完整度的区别(60)
3.3最小干预原则(61)
3.3.1最小干预原则的概念(61)
3.3.2最小干预原则的形成及发展过程(62)
3.3.3最小干预原则的内涵(65)
3.4可再处理原则(66)
3.5可识别原则(67)
3.6风险管理原则分析(69)
3.7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理念与实践(71)
3.8文化遗产保护与传统工艺(74)
第4章论文物保护基础理论(81)
4.1文物保护基础理论核心——文物实体质点模型(83)
4.1.1文物实体质点模型(83)
4.1.2环境因素与文物实体质点运动(85)
4.2文物保护基础理论框架(87)
4.3文物保护基本原理(89)
4.3.1文物实体回补修复理论(89)
4.3.2适用于粘连文物揭取的自分层理论(90)
4.3.3文物实体有害物的稳定化(91)
4.3.4文物实体材料孔隙(92)
4.4文物保护方法论(95)
4.4.1文物保护方法论的基础——“平衡”与“稳定”(95)
4.4.2比较研究及参比样品的确定(96)
4.4.3文物保护研究常用方法(98)
4.5文物保护领域的科学问题(100)
4.5.1文物保护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100)
4.5.2文物保护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和工程问题的区别(101)
4.5.3文物实体封护中的科学问题(102)
4.6文物保护领域的逻辑关系(105)
第5章论文物保护学科建设(108)
5.1文物保护学科发展历程(109)
5.1.1相关研究和教学机构(109)
5.1.2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110)
5.2文物保护学科交叉性(112)
5.2.1什么是交叉学科(113)
5.2.2文物保护学科的交叉性有哪些(114)
5.2.3文物保护学科是由哪些学科交叉形成的(114)
5.2.4交叉学科文物保护产生的背景(115)
5.2.5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文物保护学科中交叉的内在
逻辑关系(116)
5.3文物保护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117)
5.3.1文物保护的研究对象特殊性(118)
5.3.2文物保护的研究方法特殊性(119)
5.3.3文物保护的研究目的特殊性(119)
5.4文物保护学科视野(120)
5.4.1文物实体平衡(120)
5.4.2文物实体累积损伤效应(121)
5.4.3文物实体组成材料分子图像(123)
5.5文物保护学科体系(124)
5.6文物保护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126)
第6章论文物实体材料及文物保护材料(129)
6.1文物实体材料与现代材料(129)
6.1.1文物实体材料的定义与特征(129)
6.1.2文物实体材料的组成结构与变化形式(130)
6.1.3文物材料与现代材料的区别(132)
6.2文物实体材料系统的动态特征(133)
6.2.1文物本体材料系统与文物实体材料系统(133)
6.2.2文物实体材料系统变化的原因(133)
6.2.3文物实体材料系统的动态特征的现实意义(135)
6.3文物实体材料中的伴生关系及伴生物(136)
6.3.1伴生物的定义(137)
6.3.2伴生物的分类(137)
6.4文物实体材料劣化(138)
6.4.1文物实体材料的稳定性(138)
6.4.2文物实体材料的稳定性系统(139)
6.4.3文物实体材料劣化(140)
6.5文物实体材料表界面研究(141)
6.5.1文物实体材料表界面定义(141)
6.5.2文物实体材料表界面研究的重要性(142)
6.5.3文物实体材料表界面的特点(144)
6.6文物保护材料的“服役”与“失效”(146)
6.6.1文物保护材料(146)
6.6.2文物保护材料的服役(147)
6.6.3文物保护材料失效(148)
第7章论文物保护修复技术(150)
7.1文物保护三大目标(150)
7.1.1保证文物实体的稳定(151)
7.1.2保证文物的真实性(152)
7.1.3维护文物的完整性(152)
7.2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研究(153)
7.3文物修复中“修”与“复”的关系(158)
7.4文物修复中“自然现象”的保护修复对策研究(161)
7.5可重复性在文物保护实验中的地位和作用(163)
7.6书画装裱和旧裱(165)
7.6.1厘清书画原裱和旧裱的保护修复意义(165)
7.6.2书画装裱相关研究案例(168)
后记(174)
内容摘要
本书为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以文物保护科学为主线,将文物保护理论体系中的专业术语、基本概念、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工程问题以及文物保护学科属性等作为论述重点,针对文物保护领域研究基础薄弱、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在详细、深入分析与梳理的基础上给出了一定的解决办法。本书对厘清文物保护基本科学问题、合理构建文物保护理论体系,指导文物保护教学和文物保护实践活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