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机化学(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有机化学(第2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5.38 7.7折 59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袖丽,褚明杰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38066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1202792501

上书时间2024-11-2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绪论1

1.1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1

1.2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比较1

1.2.1结构及组成上的差别1

1.2.2性质上的差别2

1.3有机化合物的分类2

1.3.1根据碳架结构分类2

1.3.2根据官能团分类3

1.4有机化合物的研究程序和方法4

1.5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5

1.5.1价键理论5

1.5.2杂化轨道理论6

1.5.3分子轨道理论7

1.6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8

1.6.1酸碱电离理论8

1.6.2酸碱质子理论8

1.6.3酸碱电子理论9

1.7分子间的作用力9

1.7.1偶极-偶极作用9

1.7.2色散力9

1.7.3氢键10

习题10

第2章饱和烃12

2.1烷烃12

2.1.1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12

2.1.2烷烃的命名13

2.1.3烷烃的结构与构象15

2.1.4烷烃的物理性质18

2.1.5烷烃的化学性质20

2.1.6烷烃的天然来源及用途22

2.2环烷烃23

2.2.1环烷烃的异构和命名23

2.2.2环烷烃的物理性质25

2.2.3环烷烃的化学性质25

2.2.4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27

2.2.5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28

习题31

第3章不饱和烃32

3.1单烯烃32

3.1.1烃的结构32

3.1.2烯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33

3.1.3烯烃的物理性质35

3.1.4烯烃的化学性质36

3.2炔烃41

3.2.1炔烃的结构41

3.2.2炔烃的异构现象和42

3.2.3炔烃的物理42

3.2.4炔烃的化学性质43

3.3二烯烃45

3.3.11,3-丁二烯的结构和共轭效应46

3.3.2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48

3.4萜类化合物50

3.4.1异戊二烯规律与萜的分类50

3.4.2重要的萜类化合物51

习题55

第4章芳香烃57

4.1单环芳烃57

4.1.1单环芳烃的异构和命名57

4.1.2苯的分子结构59

4.1.3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60

4.1.4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61

4.1.5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其应用65

4.2稠环芳烃69

4.2.1萘、蒽、菲的结构和命名69

4.2.2萘的性质70

4.2.3富勒烯简介71

4.3非苯芳香烃71

4.3.1休克尔规则71

4.3.2几种常见非苯芳香烃的结构72

习题73

第5章旋光异构75

5.1物质的旋光性75

5.1.1偏振光和旋光性75

5.1.2旋光度和比旋光度70

5.1.3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77

5.2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79

5.2.1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79

5.2.2含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83

5.2.3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87

5.2.4旋光异构体性质的比较88

5.2.5外消旋体的拆分88

5.2.6动态立体化学简介90

习题91

第6章卤代烃93

6.1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93

6.1.1卤代烃的分类93

6.1.2卤代烃的命名93

6.2卤代烃的物理性质94

6.3卤代烃的化学性质95

6.3.1取代反应96

6.3.2消除反应96

6.3.3与金属的反应97

6.3.4卤代烃的两种反应机理98

6.3.5不饱和卤代烃结构与化学活性的关系103

6.3.6重要的卤代烃类化合物100

习题107

第7章醇、酣、醚110

7.1醇110

7.1.1醇的分类和命名110

7.1.2醇的物理性质111

7.1.3醇的化学性质112

7.1.4重要的醇类化合物110

7.2酚118

7.2.1酚的分类和命名118

7.2.2酚的物理性质119

7.2.3酚的化学性质120

7.2.4重要的酚类化合物123

7.3醚125

7.3.1醚的分类和命名125

7.3.2醚的物理性质126

7.3.3醚的化学性质126

7.3.4环醚128

7.4硫醇、硫酚和硫醚129

7.4.1硫醇、硫酚和硫醚的命名129

7.4.2硫醇、硫酚和硫醚的物理性质129

7.4.3硫醇、硫酚和硫醚的化学性质129

习题131

第8章醛、酮、醌133

8.1醛和酮133

8.1.1醛、酮的分类和命名133

8..2醛、酮的物理34

8.1.3醛、酮的化学性质134

8.1.4重要的醛、酮类化合物143

8.2.1144

8.2.1酿的结构和命名144

8.2.2酿的性质145

8.2.3重要的酿类化合物146

习题147

第9章羧酸、羧酸衍生物和取代酸150

9.1羧酸150

9.1.1羧酸的分类和命名150

9.1.2羧酸的物理151

9.1.3羧酸的化学性质152

9.1.4重要的羧酸类化合物156

9.2羧酸衍生物158

9.2.1羧酸衍生物的命名158

9.2.2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160

9.2.3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160

9.2.4重要的羧酸衍生物163

9.3取代酸163

9.3.1羟基酸163

9.3.2羰基酸166

习题170

第1章含氮和含磷有机化合物171

10.1胺171

10.1.1胺的分类和命名171

10.1.2胺的物理性质173

10.1.3胺的化学性质174

10.1.4重要的胺类化合物179

10.2其他含氮有机化合物181

10.2.1重氮化合物181

10.2.2偶氮化合物183

10.2.3碳酸酰胺185

10.2.4苯磺酰胺180

10.3含磷有机化合物187

10.3.1含磷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187

10.3.2常见有机磷农药188

习题192

第11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194

11.1杂环化合物194

11.1.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194

11.1.2杂环化合物的结构190

11.1.3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197

11.1.4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197

11.1.5个别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200

11.2生物碱205

11.2.1生物碱概述205

11.2.2生物碱的205

11.2.3重要的生物碱200

习题209

第12章糖类化合物211

12.1单糖211

12.1.1单糖的结构211

12.1.2单糖的物理性质215

12.1.3单糖的化学性质215

12.1.4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219

12.2二糖222

12.2.1还原性二糖222

12.2.2非还原性二糖223

12.3多糖224

12.3.1淀粉225

12.3.2纤维素220

12.3.3其他重要的多糖227

习题228

第13章脂类230

13.1油脂230

13.1.1油脂的存在和用途230

13.1.2油脂的结构和组成230

13.1.3油脂的化学性质232

13.2表面活性剂234

13.2.1肥皂及其去污作用234

13.2.2合成表面活性剂235

13.3类脂230

13.3.1磷脂230

13.3.2蜡239

13.4甾族化合物239

13.4.1甾族化合物概述239

13.4.2重要的甾族化合物240

习题242

第14章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243

14.1氨基酸243

14.1.1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243

14.1.2氨基酸的物理性质240

14.1.3氨基酸的化学性质240

14.2蛋白质

14.2.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和分类249

14.2.2蛋白质的结构250

14.2.3蛋白质的性质252

14.3核酸254

14.3.1核酸的化学组成254

14.3.2酸的结构257

14.3.3核酸的生物功能259

习题200

第15章波谱学基础261

15.1波谱知识概述261

15.1.1光的基本性质261

15.1.2能级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261

15.2紫外光谱262

15.2.1电子跃迁262

15.2.2紫外光谱的表示方法263

15.2.3紫外光谱中的常用术语264

15.2.4紫外光谱的应用264

15.3红外光谱265

15.3.1红外光与红外光谱265

15.3.2分子的振动266

15.3.3有机化合物基团的特征频率266

15.3.4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图解析和应用267

15.4核磁共振谱269

15.4.1核磁共振的产生原理269

15.4.2核磁共振仪和核磁共振谱270

15.4.3有机物结构与核磁共振谱271

15.4.4核磁共振谱图解析274

15.5质谱275

15.5.1质谱的基本原理275

15.5.2质谱的表示方法275

15.5.3质谱的解析277

习题279

参考文献280

内容摘要
本书是在进一步精简第一版教材内容,结合各专业的基本要求,并注意知识更新的基础上编写的。全书仍按官能团系统编排,共15章,除绪论外,主要内容包括烃、烃的衍生物、天然有机化合物和波谱学基础四部分。内容安排既注重与中学化学、普通化学和后续课程的衔接,又注重与农业科学及相关学科的联系。各章节中有思考题,每章后附有适量习题,供学生自学及复习时使用。本书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各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农、林、生物、食品、环境等相关科技工作者及备考硕士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