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增订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增订本)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9.85 5.9折 136 全新

库存17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乔木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42937

出版时间2014-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36元

货号1202073698

上书时间2024-11-2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谈话录

一关于写作《回忆毛泽东》一书的设想(一)(1990年2月19日)

二关于写作《回忆毛泽东》一书的设想(二)(1991年8月28日)

三关于写作《回忆毛泽东》一书的设想(三)(1991年9月6日)

四关于皖南事变和陕甘宁边区建设(1990年9月6日)

五关于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建设的一些问题(1991年11月15日)

六关于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和中国政局(1990年5月23日、6月8日)

七关于党的历史文献的编辑和批判第三次“左”倾路线的“九篇文章”(1990年4月7日、5月24日,1991年3月20日、4月8日、11月23日)

八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1991年10月25日,1992年1月4日)

九关于历史问题决议的起草(1985年12月7日,1986年1月13日、1月26日)

十关于历史问题决议和七大(1991年11月7日)

十一关于延安美军观察组和赫尔利斡旋(1991年11月30日)

十二关于重庆谈判(1990年9月12日)

十三关于战后国际形势(1991年11月1日、12月17日)

十四关于《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工作(1991年12月21日)

第二部分初拟稿

一皖南事变和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

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三陕甘宁边区的政治经济建设

四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和中国政局

五编辑党的历史文献

六整风运动:1941年“九月会议”前后

七驳第三次“左”倾路线的“九篇文章”和“历史草案”

八大生产运动和组织起来

九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

十整风运动:1943年“九月会议”前后

十一党的历史决议

十二抗战后期延安的外交活动

十三党的七大

十四重庆谈判

十五战后国际形势和内战的爆发

十六《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工作

十七1947年在陕北

十八人民大革命胜利前夕

十九共同纲领的制定

第三部分胡乔木谈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51年6月)

二毛主席开始了工作中心的转变(1979年1月6日)

三毛泽东的伟大功勋是永垂不朽的(1979年1月6日)

四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解释(1979年9月17日)

五关于对“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毛泽东的评价(1979年9月17日)

六《历史决议》要注意写的两个问题(1980年3月15日)

七关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间问题(1980年4月12日、1987年6月12日)

八要把毛泽东思想贯穿《决议》的始终(1980年5月16日)

九对一九五七年后几段历史的议论(1980年5月24日)

十毛主席在追求一种社会主义(1980年6月9日)

十一要把毛主席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加以区别(1980年7月3日)

十二毛主席打破了共产国际的教条化倾向(1980年7月5日)

十三共产国际犯了两个大错误(1980年7月7日)

十四毛泽东思想是团结全党奋斗的旗帜(1980年7月24日)

十五毛主席跟林彪、江青完全不同(1980年9月21日)

十六决不能丢掉毛泽东思想(1980年9月21日)

十七关于阶级斗争问题和党的建设问题(1980年9月27日)

十八毛泽东思想要讲三个组成部分(1981年4月)

十九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犯错误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1981年5月19日)

二十全面地认识和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1981年8月8日)

二十一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为何犯“左”的错误(1981年9月14日)

二十二与美国记者白修德谈毛泽东(1983年5月14日)

二十三答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的提问(1987年11月5日)

二十四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高成果(1991年6月25日)

后记

增订本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乔木1991年开始的回忆毛泽东的写作,计划写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毛泽东的思想和活动,但没有完成。自1994年9月出版,期间2003年又出修订版,此次是修订版改版重印。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谈话录”,是胡乔木二十多次谈话的纪录。其中有一篇1985-1986年、即这项工作开始前几年他同中央文献研究室同志的谈话记录,因属于同一个主题故一并收入。这些记录未经过他本人审定,但多是根据录音整理,只作了必要的文字修饰。第二部分“初拟稿”,是按照胡乔木生前拟定的题目,并根据他的谈话精神撰写的19篇文稿。第三部分是增订本补充的《胡乔木谈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共24篇文章。全书约550千字。

精彩内容
        关于写作《回忆毛泽东》一书的设想(一)
    (1990年2月19日)
    只想说一件事。好些同志老早就向我提过一个意见,要我写些纪念毛主席的文章,有的同志要我写回忆。我虽然作过毛主席的秘书,但许多重要事情并不是经过秘书执行的,说不出多少有分量的东西来。因此就想另选一个题目,就是着重写四十年代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毛主席怎样在四十年代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当然我们还可以往五十年代延伸写,那样问题比较复杂一点。可以先把四十年代的写出来,下一步再作考虑。
    四十年代怎么写法?不分阶段写。如果分阶段写,就同党史差不多了。我现在想了这么几个题目。
    一、毛主席怎样分析四十年代的形势。形势变化很大,很快,很复杂。现在不是去重复哪一年怎么样变化,而是说在这个千变万化的形势中,他用什么态度什么方法来判断、来分析。
    二、毛主席怎么运用战略策略。在认识形势后对大的斗争局面要制定一个战略,要有许多具体的策略。在这方面,四十年代毛主席的言论留给我们非常丰富的遗产。
    三、政策。政策同策略的性质不一样,有对人民的,有对敌人的、有对朋友的。一般说是比较稳定的。政策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表现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如土地政策,政权政策,对地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政策等等。这些方面,毛主席的言论也特别丰富。
    四、对外关系的独立自主。这方面在四十年代主要是对美关系。对美关系是有斗争有联合的。还有对苏联、对共产国际,这方面很需要写,但怎么写好,要研究。现在共产国际的材料许多已经公布了,我们还没有充分地利用它。这个题目也可以把它放在前面的政策中作为一个小题来写。
    五、关于党的整风和党的建设,毛主席提出各种思想、各种原则。
    六、最后还可以写毛主席作为一个宣传家的活动。他在这方面的特色、贡献,直到现在我们还需要向他学习。
    这样把毛主席在四十年代所作的贡献作一个比较条理化的分析,还是用他的著作、活动作主线,用当时具体的历史作背景(党内、国内、国际的)。目的是想为我们在宣传毛泽东思想时增加一点内容,可以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教育有所贡献。
    形势分析方面现在想到一些。在四十年代,毛主席对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过去三十年代没有那样提。他从地主资产阶级中分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以后在解放战争时期把大资产阶级称为官僚资产阶级。把民族资产阶级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划分开来,这是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理论政策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可以说,这是中国革命在四十年代能胜利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间又分出附属于不同帝国主义集团的,如依附日本的,依附英美的。后者主要是依附美国的。依附日本的又分为降日的和亲日的。只有正确认识这些区别,利用这些矛盾,才能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取得胜利。对其他中间力量(民族资产阶级也当作一个中间力量),也作了许多具体的分析并采取许多重要的政策。自从三十年代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党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了,如从福建人民政府开始,利用不同的地方军阀同蒋介石集团的矛盾,一直是党的政治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抗日战争的进程中,这方面的情况有更多的变化。党不但把中央军同地方军加以区别,而且对不同的中央军也采取不同的政策。对比较能接受抗日统一战线的如卫立煌,采取的主要是联合的政策。在地主阶级中也把开明地主区分出来。这些区分,成了四十年代我们党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对农民的研究,毛主席在四十年代用的精力很多。从分析中国社会阶级关系这一点上,有的是值得说说的。他对农民和其他阶级之间的关系,在纠正土改中的“左”倾时说得特别清楚。所谓贫雇农坐江山的口号是完全错误的,应该是依靠贫农,联合中农,中立富农的一系列政策。在工人阶级同农民的关系上,他讲了许多话,强调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在这一点上绝不能有任何含糊。讲土改时他提出农村斗争的上述公式,但在分析农民时他讲了在中国社会农民是处在一个什么地位,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对农民应采取一个什么态度。在这方面他在四十年代讲的许多话,有助于反驳认为毛主席是民粹派的错误观点。这种观点在国内外都有相当的影响,也很容易按照这种观点把毛主席的前前后后的想法、说法、做法作一种歪曲。但毛主席是完全用无产阶级的观点来看待农民的。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