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斋走向田野:率性教育行思录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9.7
5.8折
¥
6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于伟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277599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2710229
上书时间2024-11-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于伟,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学部部长;兼任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常务理事等职。
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19项,发表学术论文87篇,出版《现代性与教育》《现代性的省思——后现代哲学思潮与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等著作13部,获得国家级、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17项。
目录
第一章角色
一、一个理论工作者的实践本领恐慌
二、个人生活和学术背景
三、初任附小校长和角色适应
四、研究附小和角色转换
第二章追远
一、根脉
二、“实验”精神
三、“信物”
四、历史担当
第三章扎根
一、我为什么努力多听课
二、对于“率性教学”,我的个人愿景是什么?
三、有过程的归纳教学之策
第四章旨趣
一、大学—小学:起承转合
二、书斋—田野:别开生面
三、教授—校长:云开雾散
第五章寻源
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二、率性教育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理念的继承与发展
三、历史本体论与“率性教育”
四、率性教育的提出过程和启蒙过程
第六章聚焦
一、从抽象的儿童到现实的儿童
二、儿童哲学主导下的儿童研究思路
三、儿童哲学走“第三条道路”的尝试
第七章升华
一、“率性教育”六字解
二、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三、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第八章回响
一、以我笔写我心
二、研究共同体
三、在场者的声音
附录
附录一顾明远:让懂教育的学者办教育
附录二石中英:未来学校的一种样态
附录三反思与对话——小学语文学科寓言故事单元研讨实录
附录四儿童的普遍性问题之思——附小道德与法治学科四年级“自由与规则”说课研讨实录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但是,人性到底是什么?是善还是恶?是理性还是意志?几千年来争论不休。当人性在中国被归于“天道”,被看成“发而中节”“不偏不倚”“不逾矩”的情感时,当人性在西方被看成是分析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理性时,人们从此开始用成人的标准去审视儿童,将儿童看成是“不完善”的,儿童那活泼的天性就被成人标准所规训,从而走向了泯灭。“人性之谜”该怎么解答?“保护儿童天性”,呼声这么高,但怎么实施?这些问题随着千百年来的争论,并不是越来越清晰了,而是越来越令人困惑。儿童的天性并没有被解放,反而被压抑了。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哲学家“性善”与“性恶”、“理性”与“意志”的理论之争的尽头、现代的教育学学者开始在实践中攻坚克难。本书正是一位拥有教育学教授和小学校长双重身份的学者——于伟教授,持续数十年对上述“元问题”进行探索的心路历程的自述,这个解答“人性之谜”和“儿童天性之谜”的心路历程是哲学走向此岸的过程,同时是教育走向彼岸的过程。
主编推荐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但是,人性到底是什么?是善还是恶?是理性还是意志?几千年来争论不休。当人性在中国被归于“天道”,被看成“发而中节”“不偏不倚”“不逾矩”的情感时,当人性在西方被看成是分析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理性时,人们从此开始用成人的标准去审视儿童,将儿童看成是“不完善”的,儿童那活泼的天性就被成人标准所规训,从而走向了泯灭。
“人性之谜”该怎么解答?“保护儿童天性”,呼声这么高,但怎么实施?这些问题随着千百年来的争论,并不是越来越清晰了,而是越来越令人困惑。儿童的天性并没有被解放,反而被压抑了。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哲学家“性善”与“性恶”、“理性”与“意志”的理论之争的尽头,现代的教育学学者开始在实践中攻坚克难。本书正是一位拥有教育学教授和小学校长双重身份的学者——于伟教授,持续数十年对上述“元问题”进行探索的心路历程的自述,这个解答“人性之谜”和“儿童天性之谜”的心路历程是哲学走向此岸的过程,同时是教育走向彼岸的过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