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纪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7.95
4.0折
¥
45
全新
仅1件
作者孙犁 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52844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970862
上书时间2024-11-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曾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和工作。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30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散文集《晚华集》《秀露集》等。
目录
一天的工作
邢兰
战士
芦苇
女人们(三篇)
“懒马”的故事
走出以后
琴和箫
丈夫
老胡的事
黄敏儿
第一个洞
山里的春天
杀楼
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
村落战
麦收
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
碑
钟
“藏”
嘱咐
新安游记
纪念
光荣
种谷的人
浇园
蒿儿梁
村歌
采蒲台
石猴——平分杂记
吴召儿
山地回忆
秋千
小胜儿
正月
看护——在天津中西女中讲的少年革命故事
女保管——平分杂记
婚姻
识字班
投宿
她从天津来
游击区生活一星期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纪念党的生日
王凤岗坑杀抗属
相片
天灯
张秋阁
张金花纺织组
曹蜜田和李素忍
“帅府”巡礼
小陈村访刘法文
渔民的生活
织席记
采蒲台的苇
安新看卖席记
一别十年同口镇
访问抗属
随感
王香菊
香菊的母亲
诉苦翻心
新生的天津
人民的狂欢
学习
节约
小刘庄
团结
宿舍
挂甲寺渡口
慰问
保育
保卫
站在祖国的光荣岗位上——向天津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致敬
杨国元
访旧
婚俗
家庭
齐满花
刘桂兰
青春的热力
某村旧事
烈士陵园
铁木前传
内容摘要
本书是孙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集,其中包括被选入语文课本中的《荷花淀》《芦花荡》《嘱咐》《报纸的故事》;以及被誉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文坛重要收获的《铁木前传》等名篇孙犁写抗战,写土改,对象都是平凡的人,是大背景下的小人物;他们纺纱织布,砍苇织席,种植粮食,在丰足和贫瘠的年代里生活,简单而知足贾平凹评论说:“孙犁虽影响过几代文学青年,他留下的丰厚遗产将永存于中国当代文学宝库。”已经远去的大师,不会远去的记忆。
主编推荐
"国画大师林帝浣倾情绘图
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莫言、贾平凹、茅盾推崇的文学大师
中国现代诗化小说代表
故乡、战火、往事,不会忘却的纪念"
精彩内容
一天的工作
从阜平到灵丘的路上,有一个交通站,叫口头村。这个村子在河北和山西的交界上,从这村子再爬过一条山岭,就是山西省了。在这条路上,还有长城内线的残迹,山口上,还有一个碉堡。
口头村交通站门口,摆着几十根铁条,就是火车轨,这些铁轨,要在今天送到灵丘县大高石站上去。交通站长红眼老八,正站在铁轨旁呼喊着,手里的长烟袋握得紧紧的,而那系烟袋的东西,是一条以前用来锁狗的铁链子,显得太不配合了。
有一群人聚拢来了,这是各村来的自卫队,运送铁轨的。这一群人,是一色旧法染制的蓝布短裤袄,头上有包着一块黑色布的,也有戴着白粗布叠成的孝帽的。
人家都有山西人那一副和气的脸,笑起来就更显得和气了。红眼老八呼喊着:“三个人抬一条――两个人抬,一个人预备替换,气力大小配搭一下。”
人们还都是愿意同自己村里的人一组抬,大家你喊我,我喊你,组成了十来组。这些人是从九个村子来的,近的三五里,远的有二十多里的。
十组人组成了,剩下了一个有喘气病的家伙,显然是没人愿意和他一组。红眼老八看见那个家伙站在一边苦笑,就跑到他跟前说:“老哥,没人和你一组是便宜,回头有一个小包裹,你送走吧!”
一组组抬起铁轨走了,爬上山道……
这时,从街的东头跑来三个小孩子。
真是三个小孩子,领头的那一个也不过十六岁。他们跑过来,还都喘着气,头上冒着汗气,肩上背着粗麻绳子,手里提着一个布饭袋。领头的那个银顺子,看见人们一组组抬着铁轨走了,他着急地向红眼老八问:“谁是交通站长?”
“我是。”
“我们也抬一根。”
“你们是哪村的?”
“潘家沟呵!”
银顺子接着说下去,他们村里离这二十多里地,昨天接到这里去的“公事”要三个人,因为村里的自卫队今天都到西边工作去了,就叫他们三个来了。他们三个,两个是青抗先,一个是儿童团,他们一夜都没有好好睡,他们出来工作和大人们在_起还是第一次,他们天没明就出来了,可是走错了路,直到现在才到了……
“还不晚吧?站长。”银顺子末了,笑着问一句。
“晚是不晚。”红眼老八说,“不过你们能顶事吗?”
“能呢,站长!”银顺子说,“我能背二斗小米呢!他们两个也不弱,在村里摔跟头,他们也称霸呢!”
红眼老八想了想说:“这里还剩一个喘气的家伙,叫他和你们一道抬吧,四个人换着。”
“别的,几个人抬一条?”银顺子背后的小黑狼说话了。他那一双又刁又野的眼,真像狼。
“别人是三个人。”红眼老八说。 “那我们也三个。”小黑狼斩钉截铁地说。
三个小鬼头抬着铁条上山了。先是银顺子和小黑狼抬着,顶小的三福跟在后面,给他们两个提着饭袋,和那用不着的麻绳。
这是小黑狼的主意,小黑狼说,他和银顺子是青抗先,应该先抬,三福还是儿童团,给他们提饭袋就行了。在路上,为了这件事,三福和小黑狼还打了回嘴架,三福跟在后面不高兴,尤其是过村子的时候,许多冼衣服的娘儿们都说:“瞧!这两个小孩子多壮呵!”――这两个,没有三福,有时站岗的小孩子们也笑话他了:“嘿!人家抬,你跟着,给人家提夜壶!”三福不能忍耐了,低着头喊:“你们也不过是儿童团哪!”
三福就提出了意见,再过一个山头他要抬了。小黑狼正在喘气,身上流着汗,可是他一听见三福要换他,他赶紧忍住不喘气说:“儿童团只能站岗哨,抬东西可差点劲!”接着是“嘘”!
“我不过比你小一岁!”
“小一岁,你就是儿童团!”
“我娘还说,我生月大,按打春说,你不过比我大两个多月。”
“大一个月,也是青抗先!”
三福简直恼了,他问银顺子:“什么时候就到了阳历年?”(P1-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