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0.42
3.5折
¥
30
全新
仅1件
作者邰高娣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44920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0元
货号1202556155
上书时间2024-11-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壹木偶的历史沿革
一、起始时期——汉代
二、成熟时期——魏晋至隋唐
三、繁盛时期——宋元
四、多元化时期——明清
贰木偶的种类
一、提线木偶
二、杖头木偶
三、铁枝木偶
四、布袋木偶
叁木偶的制作工艺
一、制作工具及材料
二、制作工序
肆木偶在我国的分布状况及代表性产地
一、福建漳州布袋木偶
二、福建泉州提线木偶
三、广东潮州铁枝木偶
四、浙江泰顺木偶
五、四川川北大木偶
六、陕西合阳提线木偶
七、陕西汉中木偶
八、其他地区木偶
伍木偶头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一、江加走
二、徐竹初
三、季桂芳
内容摘要
此书主要介绍中国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全书分为“木偶的历史沿革”“木偶的种类”“木偶的制作工艺”“木偶在我国的分布状况及代表性产地”等部分。作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中国木偶的历史源起与流变、不同木偶流派的流传地、技法以及各自的艺术特征及相关传承人等。全书重点突出、叙述清晰,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文字通俗易懂,是一本较好的对中国民间木偶艺术进行普及宣传的文化读物,适合社会大众阅读。
精彩内容
木偶,古代称作“傀儡”,又称“木禺”“偶人”,是一种木刻人像。主体由木头等材料雕刻而成,模拟各种人形或动物形,既是戏曲表演的道具,又是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品。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人操纵傀儡进行戏剧性表演的一种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发轫于汉代,在唐代进入成熟阶段。在我国古代,木偶最早是用于墓葬的陪葬明器,后来逐渐脱离丧葬制度演变为戏曲表演的道具。近代,以木偶头雕刻为主的木偶造型艺术从木偶戏表演中脱胎出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民间手工雕刻技艺。所以,木偶艺术是由木偶头雕刻和木偶戏表演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艺术,其发展依托于丰富的民俗活动,内容包含文学、美术、音乐、戏曲、舞蹈、杂技等艺术元素,内涵丰富。
据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列子的著作《列子·汤问》记载,“周穆王西巡守,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日:‘若有何能?’偃师日:‘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翌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视之,趋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领其颅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草、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这段记载说明周穆王时即有能工巧匠偃师制造了活动的木偶,木偶的歌舞动作与真人一样,可以千变万化,使周穆王真假难辨。同时也说明,这种“偶人”在当时已属表演技艺杂耍的范畴.此故事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木偶的起源。
此外,在唐代段安节撰写的《乐府杂录·傀儡子》中曾记载:“傀儡子,自昔传云起于汉(高)祖,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东),为(匈奴王)冒顿所围。其城一面即冒顿妻阏氏,兵强于三面。垒中绝食。(刘邦谋臣)陈平访知阏氏妒忌,即造木偶(美)人,运机关,舞于陴间(城上女墙)。阏氏望见,谓是生人,虑下其城,冒顿必纳妓女,遂退军。”讲的是汉高祖刘邦被匈奴首领冒顿围困在平城,谋臣陈平得知冒顿好女色,其妻阏氏又善妒,便刻制了一些美女形象的木偶,安上机关,通过人操纵,使其在城头翩翩起舞。阏氏看到,担心城破之后,冒顿会娶这些“美女”为妻,于是引兵自退,平城之围遂解。这个以“运机关”,“谓是生人”的木偶退兵的故事,也被传为傀儡戏的起源之一。
木偶是由俑经过长期的进化、演变逐步发展而来的。根据考古实物和研究成果,木偶的产生可追溯到古代墓葬中的人俑,经历了从陶俑、土俑、木俑直到制作成可以活动的歌舞人偶。俑是一种专供陪葬用的明器,是人的模拟物,所以又叫“偶人”,即对偶于人的意思。木俑多用桐木制成,取“同于”的意思。俑兴起于春秋时期,战国初期已普遍流行,战国中期至两汉,是木俑的黄金时代,而其中又以楚地为最。
在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中,曾出土过一件商代(前1600-前1046)后期的戴枷陶人,可知商代后期已用陶俑殉葬。西周时期,出现了称为“刍灵”的“束草人形”,也是被当作明器葬于墓中。春秋战国时期,墓葬中也常用被称为“俑”的木偶人殉葬。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