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物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21.55
6.8折
¥
32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杨茂发,孟泽洪,李子忠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9503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328元
货号1201540981
上书时间2024-11-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前言
总论
一、研究简史与分类概况
(一)亚科学名变化
(二)分类地位和识别特征
(三)分类系统
(四)研究简史
1.世界研究简史
2.中国研究简史
二、形态特征
(一)体躯量度
(二)体色
(三)头部
(四)胸部
(五)腹部
三、生物学与生态学
(一)生活史
(二)生活习性
1.卵
2.若虫
3.成虫
(三)性二型与多型现象
(四)空间分布型
(五)温度与生长发育
(六)天敌
(七)内共生菌
四、经济意义与防治
(一)寄主植物及危害
(二)预测预报及防治
1.预测预报
2.防治指标
3.防治方法
五、区系分析
(一)中国大叶蝉亚科属级地理分布
(二)中国大叶蝉亚科种级区系分析
1.中国大叶蝉亚科种级阶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归属及所占比例
2.中国大叶蝉亚科种级阶元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归属及所占比例
(三)大叶蝉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分布
六、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二)方法
1.标本收集
2.标本制作与保存
3.雄性外生殖器解剖与观察
4.特征术语
5.绘图和图像拍摄
各论
大叶蝉亚科
1.平大叶蝉属
(1)红纹平大叶蝉
(2)峨眉平大叶蝉,新种
2.斑大叶蝉属
(3)齿茎斑大叫蝉
(4)紫色斑大叶蝉
(5)黑色斑大叶蝉
(6)阿萨姆斑大叶蝉
(7)金翅斑大叶蝉
(8)点翅斑大叶蝉
(9)印斑大叶蝉
(10)黑条斑大叶蝉
(11)纵带斑大叶蝉
(12)黑脉斑大叶蝉
(13)比利斑大叶蝉
(14)平茎斑大叶蝉
(15)凹斑大叶蝉
(16)黑腹斑大叶蝉
(17)红斑大叶蝉
(18)烟膜斑大叶蝉
(19)黄斑大叶蝉
(20)中斑大叶蝉
(21)红条斑大叶蝉
(22)钩突斑大叶蝉
(23)左氏斑大叶蝉
(24)蓝斑大叶蝉
(25)红翅斑大叶蝉
(26)双条斑大叶蝉
(27)五峰斑大叶蝉
(28)周氏斑大叶蝉
(29)尖峰斑大叶蝉
(30)盈江斑大叶蝉
(31)多色斑大叶蝉
(32)雷山斑大叶蝉
(33)翼突斑大叶蝉
(34)张氏斑大叶蝉
(35)墨脱斑大叶蝉,新种
(36)台湾斑大叶蝉,新种
(37)双突斑大叶蝉,新种
(38)黑足斑大叶蝉,新种
3盾大叶蝉属
(39)刀突盾大叶蝉
4条大叶蝉属
(40)色条大叶蝉
(41)磺条大叶蝉
(42)褐纹条大叶蝉
(43)林克条大叶蝉
(44)短茎条大叶蝉
(45)隐纹条大叶蝉
(46)黑色条大叶蝉
(47)黑红条大叶蝉
(48)康特条大叶蝉
(49)橙条大叶蝉
(50)披纹条大叶蝉
(51)大斑条大叶蝉
(52)格氏条大叶蝉
(53)变异条大叶蝉
(54)黄带条大叶蝉
(55)拟隐条大叶蝉
(56)湖北条大叶蝉
(57)黑缘条大叶蝉
(58)红条大叶蝉
(59)圆斑条大叶蝉
(60)角斑条大叶蝉
(61)弯纹条大叶蝉
(62)黄翅条大叶蝉
(63)黑纹条大叶蝉
(64)隐斑条大叶蝉
(65)三斑条大叶蝉
(66)黑圆条大叶蝉
(67)黑头条人叶蝉
(68)单斑条大叶蝉
(69)黑背条大叶蝉
(70)曲斑条大叶蝉
(71)黄条大叶蝉
(72)黄斑条大叶蝉
(73)黑体条大叶蝉
(74)黑带条大叶蝉
(75)橙色条大叶蝉
(76)黑胸条大叶蝉
(77)黑翅条大叶蝉
(78)李氏条大叶蝉
(79)黄氏条大叶蝉
(80)指突条大叶蝉
(81)中带条大叶蝉
(82)基红条大叶蝉
(83)白斑条大叶蝉
(84)黄脉条大叶蝉
(85)黑颜条大叶蝉
(86)棕翅条大叶蝉
(87)短突条大叶蝉
(88)波缘条大叶蝉
(89)箭尾条大叶蝉
(90)墨脱条大叶蝉
(91)叉尾条大叶蝉
(92)三齿条大叶蝉
(93)再华条大叶蝉
(94)细长条大叶蝉
(95)金氏条大叶蝉
(96)吴氏条大叶蝉,新种
(97)裂端条大叶蝉,新种
(98)翘尾条大叶蝉,新种
(99)叉突条大叶蝉,新种
(100)弓突条大叶蝉,新种
(101)亮黑条大叶蝉,新种
(102)直突条大叶蝉,新种
(103)弯突条大叶蝉,新种
(104)长突条大叶蝉,新种
(105)膜突条大叶蝉,新种
(106)膨端条大叶蝉,新种
(107)横带条大叶蝉,新种
(108)菱纹条大叶蝉,新种
(109)喙端条大叶蝉,新种
(110)白翅条大叶蝉,新种
(111)鱼尾条大叶蝉,新种
(112)鹅头条大叶蝉,新种
(113)歆逢条大叶蝉,新种
(114)瘤齿条大叶蝉,新种
(115)多毛条大叶蝉,新种
(116)樟木条大叶蝉,新种
(117)云南条大叶蝉,新种
(118)田氏条大叶蝉,新种
(119)黄腹条大叶蝉,新种
(120)红点条大叶蝉,新种
(121)严氏条大叶蝉,新种
(122)黄褐条大叶蝉,新种
(123)帽舌条大叶蝉,新种
(124)何氏条大叶蝉,新种
(125)常氏条大叶蝉,新种
(126)刘氏条大叶蝉,新种
(127)黄足条大叶蝉,新种
……
5.巴大叶蝉属
6.双突叶蝉属
7.凹大叶蝉属
8.大叶蝉属
9.可大叶蝉属
10.凸唇叶蝉属
11.凸绿叶蝉属
12.突额叶蝉属
13.边大叶蝉属
14.宙翅叶蝉属
15.柄大叶蝉属
16.南无僧叶蝉属
17.透大叶蝉属
18.短翅叶蝉属
19.帕叶蝉属
20.干大叶蝉属
21.洋大叶蝉属
22.长大叶蝉属
23.拟长大叶蝉属
24.长冠叶蝉属
25.淡翅叶蝉属
26.尖头叶蝉属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中名索引
学名索引
《中国动物志》已出版书目
翻版
内容摘要
本书专述中国现生艾纳螺总科的陆生软体动物,涉及2科16属189种和亚种。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扼要综述了研究历史,讨论了该总科的比较形态学、系统学地位、地理分布格局和标准描述系统,介绍了该类群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等。各论分述了总科、科、属、种和亚种的形态特征、栖息环境、地理分布,对其中大部分类群进行了分类学厘订,并列出各级分类阶元的检索表。
精彩内容
总论
一、 研究简史与分类概况
(一) 亚科学名变化
大叶蝉类群很早由Dumeril于1806年提出,学名为Cicadelle。1825年LePeletier和Serville抢先发售用Tettigonides名称。1841年Harris成立大叶蝉科,科名Tettigoniadae,Spinola(1850)则将大叶蝉作为亚科,亚科名Tettigonioideae。此后一些学者将该类群作为科,另一些学者又作为亚科,其科(或亚科)名多用Tettigonidae(Tettigoninae)、Tettigoniidae(Tettigoniinae)和Tettigoniadae(Tettigonianae),均源自属名Tettigonia L.,1758。至1890年,Kirby注意到属名Tettigonia L.必须限制在直翅目Orthoptera里使用,在他的文章“Syn.Cat.Orthop.”ii,P.212(1906)里将属名Tettigonia列入螽斯科Phasgonuridae。但是Kirkaldy却申称属名Tetigonia Geoffroy,1762是未用名,应该采用,因此他使用亚科名Tetigoniinae以示区别,Kirkaldy的申称因以下两个原因而遭到否定:①在任何情况下,Tetigonia实际上是Tettigonia的同名;②Geoffroy本人也趋向于认为他的属名Tetigonia是一个印刷上的错误。基于以上原因,Jacobi(1905)将属名Tettigonia改为Tettigoniella,亚科名自然为Tettigoniellinae,该名被Distant(1908)采用。Kirkaldy又提出,与其使用新属名Tettigoniella还不如用属名Cicadella Latreille,1817,但当时因为Cicadella没有包括种Cicada viridis L.而不能将该种作为代表种而否定使用属名Cicadella。尽管如此,Heidemann和Osborn(1917)还是提出使用亚科名Cicadellinae,并得到一些学者的支持,但又据考证Dumeril(1806)已经使用过属名Cicadella作为现在应属于小叶蝉亚科Typhlocybinae的一个属的属名,因此原因Metcalf(1964)曾将小叶蝉科科名写为Cicadellidae,1945年China和Fennah也因此原因起用新属名Tettigella代替Cicadella Latreille(not Dumeril),并得到Metcalf(1947,1965)的认同,用科名Tettigellidae。以上名称的变化已经造成了大叶蝉学名的混乱,靠前动物命名委员会1963年为了保持稳定强制禁止使用Cicadella Dumeril和Tettigella China et Fennah,而将Cicadella Latreille,1817列入动物属名正式目录,授予全权,其他名称均作为其异名。至此大叶蝉亚科(或科)名统一为Cicadellinae(Cicadellidae)。
(二) 分类地位和识别特征
大叶蝉亚科Cicadellinae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叶蝉总科Cicadelloidea,叶蝉科Cicadellidae。该亚科昆虫体中型至大型,体长4-19mm,通常为圆筒形。单眼位于头冠中央或靠近基域;侧额缝延伸至头冠上伸达或接近单眼;前胸前侧片暴露;后足胫节刚毛规则地排成4列。该亚科种类分布广泛,遍及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区,尤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很为丰富。
(三) 分类系统
在19世纪之前,没有形成系统,研究者均将大叶蝉种类归入Tettigonides里。
Distant(1908)将大叶蝉分为13个属以之记述,1918年他又增加了5个属,系统初具规模。由于当时划分类群所依据的特征不同,Distant将现在认为是横脊叶蝉的多数属(Euacanthus,Bundera,Mainda,Signoretia,Perta,Apphia)、属于隐脉叶蝉的一个属(Omaranus)和属于小叶蝉的一个属(Shaddai)归入大叶蝉,而将属于大叶蝉的个别属(Namsangia,Bhooria,Augulus)归为扁叶蝉和小叶蝉。
1924年,Melichar进一步将大叶蝉分为两大类:Proconiaria和Cicadellaria,其中Proconiaria包括54个属,而Cicadellaria包括101属,为大叶蝉的不错分类指明了方向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Evans(1946a,1946b,1947)对叶蝉总科的外部形态、系统地位作了详细研究,把叶蝉科分为10个亚科,大叶蝉作为其中的一个亚科分为4个族:Tettigellini,Mileewanini,Proconiini和Makilingiini,将Distant(1908,1918)记述的不属于大叶蝉的部分属移出,并将Namsangia,Bhooria和Augulus三属归入大叶蝉。
Metcalf(1965)在世界叶蝉总科名录中,将大叶蝉提升为科,下分2个亚科,即Tettigellinae和Proconiinae,其中Tettigellinae亚科分为6个族:Tettigellini,Neokollini,Draeculacephalini,Helocharini,Graphocephalini和Mileewanini,除Mileewanini未变外,其他5个族由Evans(1947)的Tettigellini族细分而来;Proconiinae亚科则分为4个族:Proconiini,Ciccini,Ciccianini和Makilingiini,除Makilingiini未变外,其他3个族均由Evans(1947)的Proconiini族细分而成。
Young(1965,1968)对Metcalf的系统加以肯定,但他认为大叶蝉应为亚科级,并分为两族:Cicadellini和Proconiini,同时认为族Makilingiini应提升为亚科而与大叶蝉亚平级,Mileewanini族则应归入小叶蝉亚科Typhlocybinae。
Linnavuori(1978,1979)将大叶蝉分为6族:Cicadellini,Proconiini,Mileewanini,Errhomenini,Evacanthini和Makilingiini。他根据Mileewanini的基本结构仍将之归为大叶蝉,并认为Makilingiini也应作为大叶蝉的一个族。
Hamilton(1983)将大叶蝉分为9个族1个亚族:Cicadellini,Proconiina(亚族),Errhomenini,Hylicini,Signoretiini,Evacanthini,Dorycephalini,Mileewanini,Euacanthellini和Phereurhinini。
在Omanetal.(1990)所编的世界叶蝉目录中,对叶蝉科的系统作了较大的变动,其中大叶蝉仍作亚科,下分7个族:Anoterostemmini,Cicadellini,Errhomenini,Evacanthini,Mileewanini,Pagaroniini和Proconiini。Cicadellini、Proconiini和Mileewanini基本与Evans(1947)相同,而Anoterostemmini和Errhomenini在Metcalf(1965)的系统中原属于脊冠叶蝉科(亚科)Aphrodidae,Evacanthini属于横脊叶蝉科(亚科)Evacanthinae,原来的Makilingiini作为与大叶蝉平级阶元对待。
Nielson和Knight(2000)提出了与Oman et al.(1990)基本相同的系统,不同之处是把Mileewanini族作为亚科级与大叶蝉平级对待。
各阶段的代表性分类系统对照比较见表1。至今,大叶蝉族级系统仍是意见不一,且分族的特征较为模糊。本书参照Evans(1947)的族级分类系统,将目前我国记载的属于Mileewanini族的3个属:窗翅叶蝉属Mileewa、淡翅叶蝉属Ujna和干大叶蝉属Processina归入大叶蝉亚科,但本书模糊了族级分类。
表1 大叶蝉亚科代表性分类系统对照(参照Takiya,2007)
Tab.1 Previous typical classifications of the Cicadellinae(AfterTakiya,2007)
注:“√”代表作为族列入大叶蝉亚科;“-”代表未单独作为族级分类阶元或涉及;“Aph.”代表列入脊冠叶蝉亚科Aphrodinae;“Typh.”代表列入小叶蝉亚科Typhlocybinae;“Heca.”代表列入铲头叶蝉亚科Hecalinae;“Evac.”代表列入横脊叶蝉科Evacanthidae;“Fami.”代表作为科;“Subf.”代表作为亚科。
(四) 研究简史
1. 世界研究简史
Linnaeus(1758)很早描述了4个大叶蝉种类,归在Cicada属,当时该属还包含了头喙亚目的其他一些类群如角蝉、沫蝉、蜡蝉及蝉等的种类。之后,Walker(1851-1870)描记了222种大叶蝉,其中138种目前认为是有效种。
很早对大叶蝉进行综合研究的当数Signoret(1853,1854,1855),他对早期记载的许多种类进行了再描述,同时描述了246个新种(211种目前认为是有效种),并附有310种整体背面观的精美彩图。Signoret以记述种类为主,几乎未猎足系统分类,他将所有大叶蝉种类均纳入Tettigonia属里。
Stal(1855-1870)整理了大叶蝉各属并建立了一些新属,Fowler(1894-1909)在Biologia Centrali Americana上的一系列文章对其做了一些修订和讨论,这些研究中同样附有高质量的彩色插图,Fowler所整理的大量的属现在都归入了Proconiini族,余下的种类有160余种均归入Tettigonia属。与此同时,Ball(1901)研究了北美洲的大叶蝉种类;Distant(1908,1918)研究记述了印度和缅甸的大量叶蝉种类,其中大叶蝉有147种(79种目前认为是有效种)。Distant的工作为东半球大叶蝉甚至是叶蝉科的鉴定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指导。
Melichar(1924,1925,1926,1932,1951)是继Signoret以来专享对大叶蝉进行系统分类研究的人,他抢先发售将大叶蝉分为两大类,为大叶蝉不错分类指明了方向,而且将已有的属进行归类,附以检索表,还系统地研究了Proconiaria类的54个属和Cicadellaria类的101个属的种类。Melichar的工作有两点遗憾:一是他的研究接近没有附图;二是他建立的许多新属在未发表之前就先列入检索表中出版,又没有模式指定,而在他1924年去世后留下许多手稿又没有正式出版,以致出现许多异物同名(homonyms)及未述名(nomina nuda),给后来的研究造成了不少困难。China(1927,1938)给Melichar(1926)的文章中的异物同名拟定了新的名称,并讨论了他余下的手稿。
Jacobi(1902-1944)的40余年时间里,描述了大量的头喙亚目昆虫种类,其中有大叶蝉68种,52种目前认为是有效种。
Evans(1947)出版了一部世界性叶蝉目录,包括了1945年以前发表的所有叶蝉科属。Oman(1949)对新北区的大叶蝉种类进行了属级分类,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