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绿洲果下间作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4.78
4.1折
¥
60
全新
仅1件
作者文卿琳,汤秋香,耿文娟 主编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30797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0元
货号1201552594
上书时间2024-11-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绪论新疆绿洲概述
第一章果粮间作
第一节核桃间作粮食作物
第二节枣树间作粮食作物
第三节杏树与扁佻间作粮食作物
第二章果棉间作
第一节新疆绿洲棉化生产概述
第二节枣棉间作
第三节杏棉间作
第四节棉花与其他果树间作
第三章果树与其他作物间作
第一节果树与花生间作
第二节果树与饲草间作
第三节果树与中草药间作
附录
附录1新疆常用间作物
附录2杏园间作技术规程(DB651T3608—2014)
附录3枣园间作技术规程(DB65/T3607—2014)
附录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州、市、县(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5年)
附录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年份农作物播种面积
附录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年份农作物播种面积
附录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年份农作物种植结构
附录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年份农作物产品产量
附录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年份农作物产品产量
附录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州、市、县(市)主要农产品产量(2015年)
附录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州、市、县(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附录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州、市、县(市)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2015年)
附录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州、市、县(市)特色农作物播种面积(2015年)
附录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州、市、县(市)特色农作物产量
附录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州、市水果及坚果种植面积
附录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州、市水果及坚果产量(2015年)
内容摘要
绿洲农业是新疆的特色农业。果树在新疆绿洲广泛分布。果树下间作其他作物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种植模式。本书由五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新疆绿洲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绿洲林、果资源,树下间作其他作物的意义和作用。靠前章论述了果粮间作的主要类型、技术要点、效益分析。第二章论述了新疆棉花的生育特点,品种资源,产量和品质;果棉间作的主要类型和技术要点;效益分析。第三章论述了果树与其他作物的间作种类、模式、技术要点、效益分析等。附录部分列出新疆适宜间作的农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和产量水平,多种果下间作技术规程。
精彩内容
绪论 新疆绿洲概述一、新疆绿洲(一)新疆绿洲的形成和演化
绿洲(Oasis)是在干旱地区有稳定水源或依靠人为供水所建立的适于植 物生长和人类生栖,明显区别于荒漠景观的独特地理景观区(户涛,2010), 又被称为“沃州”“沃野”“水草田”“绿岛”等,呈“ 岛屿”状存在于荒漠 之中或被荒漠包围,是干旱地区人类安身立命和繁衍生息的基地(樊自立, 2004)。按人类的干预程度,绿洲可划分为天然绿洲、半人工绿洲和人工绿洲。 按不同气候带可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和温带的荒漠绿洲。按形成的历 史年代可划分为古绿洲(千年以前形成的)、旧绿洲(20 世纪中叶以前)和新 绿洲(20 世纪中叶以后)。按在不同地貌类型上所形成的绿洲可划分为河谷绿 洲、扇形地绿洲、冲积平原型绿洲及三角洲型等绿洲。另外,还有按灌溉水源 不同划分的有渠灌绿洲、井灌绿洲、井渠结合绿洲;按绿洲的经济职能划分的 有农业绿洲和城镇绿洲和工矿绿洲(樊自立,2004)。
新疆深居亚洲内陆( N34°22′~49°11′,E73°32′~96°21′),处于太平洋 季风与西风环流交接地带。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东到太平洋 2 500~4 000km, 西 至 大 西 洋 6 000~7 500km, 南 到 印 度 洋 1 700~3 400km, 北 至 北 冰 洋 2 800~4 500km。大气环流从海洋携带的水汽受到重山阻隔,很难形成较多较 大的降水,生态环境脆弱。但“三山夹两盆”的独特地貌孕育了大量的“山 地—绿洲—荒漠”系统,其中,绿洲在三大生态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依赖 水系呈条状分布于盆地四周,并与沙漠相邻或被沙漠、戈壁包围,面积仅占土 地总面积的 3.53%(山地占 49.5%,沙漠占 22.5%),而它的生物干物质产量·1·新疆绿洲果下间作 达到 0.82 亿 t,占全疆生物干物质总量 36.4%,比荒漠高出数十倍至百倍(樊 自立,2004),造就了特色而高效的灌溉绿洲农业(赖先齐,2015),成为亚洲 中部干旱区的精华(陈曦,2013)。
新疆绿洲的形成是特殊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地理条件、地质条件、人 文条件叠加综合作用而成的。绿洲形成及演化的成因、过程与格局均与水资 源状况有关。水是形成绿洲的基本条件,水的空间分布格局限定了绿洲的分 布格局,而水量的大小决定着绿洲的规模(赖先齐,2015)。新疆的河流多为 冰雪融化和降水补给,季节分配极不均衡,春季径流量一般仅占年径流量的 10%~20%,只及同期灌溉需水量的 40%~50 % ;夏季径流量占 50%~70%, 常引起洪水灾害。古代绿洲面积小,用水不紧张,多分布在河流下游。随着绿 洲面积扩大,需水量增加,特别是春季用水增多,上游绿洲在缺水季节把水引 走,下游就得不到水,使下游绿洲无法生存,于是不得不放弃。
地貌分异、地面物质组成及水盐系统运动制约着绿洲引水和土壤改良条 件,成为影响绿洲空间格局分异的又一重要因素。人类很早在河谷、扇形地、 三角洲和冲积平原上建立绿洲,因为地形平缓,水草丰茂,引水方便,不需 要建立复杂的水利工程就可引水灌溉,而在山前洪积冲积扇上,虽离水源较 近,但河道大都下切很深,要把水引到冲积扇中下部,需通过几十千米的戈 壁,这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的。随着水利技术的进步,山前地带也能 引得较多的水量,绿洲便在这里扩大,逐渐由山前地带的绿洲取代了河流下 游的绿洲。绿洲的成土母质多以河流冲积细土成分为主,保水、保肥,盐碱 化较轻,肥力较高,提供了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营养条件,如果没有细土物 质,在戈壁、裸岩缺乏水分和营养保证的地方,农作物就无法栽培,也无法 形成绿洲。
人口生产规模、生产条件、科技装备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要求等是绿洲转型 和发展的驱动力。人口规模突破了生态环境极限承载力,就会导致环境污染加 剧和生态环境自调节功能退化,绿洲出现萎缩。科学技术进步、物质投入水平 影响着绿洲居民的行为和生产结构的变化,推动绿洲的演变。在促进作用下, 生态环境自调节功能会逐渐增强,环境质量会逐步改善,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提供了重要保障,反之则起促进滞后作用。·2· 绪论
新疆绿洲概述(二)新疆绿洲的分布1. 新疆的水资源特点
水资源是新疆绿洲生态环境中很活跃的因素之一,生物体内的一切生化过 程都离不开水,是农作物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更是绿洲生死存亡的决定因 素。绿洲农业的水分资源除前述的一般意义外,灌水更是农业能否存在的基本 条件。新疆绿洲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与中国东部地区接近利用当地的自然降 水的“雨养农业”不同,也与东部地区的“水浇地”不同,后者浇水的目的是 在旱季里补充自然降水的不足,而绿洲农业的灌溉则是农作物水分的基本来 源,水是山地子系统与绿洲子系统间重要的物质联系。
新疆位于内陆干旱区,降水不足,蒸发量大,“三山夹两盆”的独特地貌, 导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极为特殊,总体上呈现“春旱、夏洪、秋缺、冬 枯”的显著特点。主要水源来自高山融雪和山区降水,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 不足,地表面水平均年径流量为 884×108 m3,居中国第五位,为中国平均水 量的 2.5 倍。人均占有河流量达 8 000m3,比中国的平均水平高出 1.5 倍,但 从单位国土面积产水量来看,仅为 5.3×104 m3 /km2,为全国倒数第三位。从空 间分布上看,新疆水资源北部多于南部,西部多于东部。如果以天山山脊线为 界,将新疆分为北疆和南疆两大部分,则北疆河流径流量 435.7 亿 m3,南疆 446.7 亿 m3,约各占一半。但北疆面积约 4.5×105 km2,占全疆面积 27.7%, 而南疆面积 1.2×106 km2,占全疆 72.3%,北疆年径流深或单位面积产水量比 南疆多两倍多。若将新疆分为西北和东南面积大致相当两大部分,而西北部分 的地表水资源 73.7 亿 m3,占全疆地表水资源量的 93%,而东南部分仅占 7%。 加上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布都不均匀,山区降水量达到 2.0×1011 m3,但是盆地 降水却不足 4.0×1010 m3。同时水资源时间分布也很不均匀,平均每年的冰川 融水达 1.8×1010 m3,占新疆地区年径流量的 22.5%,但年内分布不均匀,变 化的规律比较复杂,一般呈现夏季水量集中的特点,优选的 4 个月(6—9 月) 占整个年径流量的 70%~83%,大部分河流的春季水量较小且调节能力弱。
新疆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春 季(3—5 月)水量 小,占年水量的 10%~20%, 夏季(6—8 月) 占 50%~70%, 秋季(9—11 月) 占 10%~20%, 冬季(12 月至翌年 2 月)占 10% 以下,连续优选 4 个月水量占 60%~80%。 春旱和夏洪是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首先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另外,水资源·3·新疆绿洲果下间作 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不协调,如占全疆 10% 国土面积的伊犁河和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水资源却占全疆的 32% ;乌鲁木齐—奎屯—拉玛依天山北坡综合经济带,集中了全疆 83% 的重工业和 62% 的轻工业,历年靠前生产总值占 全疆 40% 以上,然而这一地区资源型缺水严重,水资源仅占全疆的 7.4%,制 约了该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正是由于全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且与区域经济 发展格局不协调,再加上国土面积大、河流众多(570 条),大部分河流流程 短,水量小,水系分散和复杂的地形地貌,决定了水资源合理配置难度较大。2. 水资源补给途径
新疆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水源来自高山融雪和山区降水,山区约占全疆总面 积的 40%,年均总降水量为 2.048×1011 m3,占全疆年均总降水量的 84.3%, 是新疆境内年地表径流量 7.94×1010 m3 的 2.6 倍,山区的自然降水成为新疆 河川径流的很主要来源。冰川是地形与气候经过漫长岁月相互作用下的产物, 总面积为 26 357hm2,总储水量 2.8×1012 m3,是自产河流年总径流量的近 36 倍。冰川的消融与积累是辩证的统一,一个阶段的退和进是气候变化的响应。 另一方面,它是高山固体水库,对新疆水资源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高山与盆地相间的地貌特点,形成了干旱区内独具一格的水循环系统,构 成了没有水力联系的内陆河大小流域。水资源在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形成和转 化,以河流为纽带把山地、盆地平原、绿洲和荒漠系统联系起来。由于荒漠盆 地平原系统很难产生径流,从山地进入荒漠盆地平原的河流就成为主要的水资 源(胡汝骥,2012)。本区山地面积约占 70% 以上,山脉与盆地相间的地貌 格局是本区水资源形成的主要特色,它决定了水资源的分布和循环不同于中国 东部外流河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水循环系统,构成了没有水力联系的内陆河 大小流域。每一条这样的流域在水文学方面都具有自己的水分、能量和其他物 质循环系统,是接近独立的水系统。这个系统是陆地上质量、能量交换具有极 大局部性的流域结构。由于局部循环是在优选循环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每 一个这样的流域,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一个这样的流域都有自己的径流形 成区(山区)、自己的水系天然河流和人工渠、自己的尾闾(内陆湖水体),以 及自己在低层大气中的山谷环流。如开都河的径流形成区(产流区)是天山山 脉,尾闾为博斯腾湖。
内陆河流域的山区与尾闾水体的直接水力学联系通过该流域水系的子系统 来完成。这样,子系统赋予内陆河流域以独特的属性。河川径流是液态径流、·4· 绪论
新疆绿洲概述固态径流、离子径流和生物原径流的复合径流。河流带给尾闾湖泊的不仅仅是 水,还有泥沙,特别是富营养化的淤泥、集水面淋溶的盐类、生物残体。流域 的反向联系由恒定风来实现。恒定风不仅把水汽携往山区,而且还把盐粒和尘 埃微粒、植物花粉、真菌孢子、昆虫卵搬运到山区。另外,还有动物向山区的 垂直迁徙。内陆湖近岸浅水区和沿岸沼泽地是生物群落聚居的中心,那里积累 了大量动、植物的残体,也集中了大量的盐类。随着内陆湖水位的下降和间歇 性干涸,这些物质又会随风输入大气,其中很大一部分被逆向输往山区。内 陆河上游山区径流形成区海拔高,人烟稀少,河道承接大量雪冰融水和天然 降雨。
水资源在形成和转化(地下水)的同时也滋润着山地生态系统。出山口进 入荒漠盆地平原,这里降水稀少,地表基本不产流。径流以地表水与地下水两 种形式相互转化。其间不断蒸发和渗漏,很终消失或形成湖泊。盆地平原河流 上中游两岸是径流消耗、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区段。大量径流滋养了绿洲生态 系统,创造了富有生气和活力的高效生态农业。盆地平原的下游和人工绿洲 生态系统的周边地带,是径流的排泄、积累和蒸散区,水资源滋润着天然绿 洲、内陆河尾闾湖及低湿地生态系统。从整体上看,内陆河流域的山区面积占 35% 以上、盆地平原占 60% 以上。3. 新疆绿洲的分布
新疆绿洲,主要发育在洪基、冲积扇及冲积平原上,一面或两面、三面与 沙漠相邻。绿洲与沙漠间有着能量、物质及信息的联系,其中热量的联系,沙 漠对绿洲的增温效应很密切、很重要。由于各地沙漠的面积、地貌特点、海拔 高度等的差异,增温效应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分异规律性,新疆绿洲农业分为 3 个类型区。 (1)塔里木盆地沙漠增温型绿洲 塔里木盆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是中国 优选的内陆盆地(N37°~42°,E85°~94°, 海拔 800~1 300m)。 盆地东西长 1 400km,南北宽约 550km,面积约 5.3×106 km2,大体呈菱形。四周高山海 拔 4 000~6 000m,盆地中部海拔 1 100~1 300m,地势西高东低,并稍微向北 斜,地势的大力度优惠点是位于盆地东端的罗布泊洼地,海拔 781m。边界受东西向 和北西向深大断裂控制,成为不规则的菱形,并在东部以 70km 宽的通道与河 西走廊相接。由于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周围又有高山阻碍湿润空气进入,雨 量特少,年降水量不足 100mm,大多在 50mm 以下,蒸发强烈,极为干旱。·5·新疆绿洲果下间作 如若羌 1957 年全年降水量 3.9mm,民丰安迪尔 1966 年降水量 5.0mm,蒸发 量却很大,若羌达 2 952mm,蒸发降水比接近 600。塔拉玛干沙漠占据盆 地主要面积,占全国沙漠面积的 56.3%,沙漠增温作用强,加之由于天山阻 隔北方、西北方向入侵的冷空气难以直接到达。盆地四周山区积雪融水和降 雨,汇入塔里木河,流域地带发展成为灌溉绿洲,成片状分布在塔拉玛干 沙漠周边。该区域夏季温度高,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高 6~7℃,光热资源极其 优越,热量条件好,无霜期 200d 左右,≥ 10℃积温 4 000℃,小麦复种玉米, 一年两熟(少数地区套种三熟),种植中熟陆地棉,是中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 基地。冬季较中国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寒冷,但苹果、梨、桃等温带落叶果树能 安全越冬,且质优、高产,尤其是巴旦木、开心果等特色干果更是靠前少有。 葡萄、石榴、无花果等需埋土越冬。不耐寒冷的板栗、柿子等不能种植。日光 节能温室大棚效果良好。该区域耕地面积约万亩,绿洲特色农作制主要有:绿 洲现代棉作制、复种多熟农作制、农林牧结合农作制、设施园艺制、种植果园 制、水旱轮作制等。 (2)准噶尔盆地沙漠增温型绿洲 准噶尔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的北部阿尔泰 山与天山之间(N44°~46°,E82°~89°,海拔 500~1 000m),西侧为准噶尔西 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东西长 700km,南北宽 370km,面积 3.8×106 km2, 是中国第二大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北部 略高于南部,北部的乌伦古湖(布伦托海)湖面高程 479.1m,中部的玛纳斯 湖湖面 270m,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 189m,是盆地大力度优惠点。盆地西侧有高达 2 000m 的山岭,多缺口,如额尔齐斯河谷、额敏河谷及阿拉山口。西风气流 由缺口进入,为盆地及周围山地带来降水,加之季节性积雪和冻土的作用,使 沙漠生长发育了良好的沙生植物,形成中国优选的固定、半固定沙漠,绿洲农 业成片状分布在周边。
盆地属中温带气候。太阳年总辐射量约 565kJ/cm2 :年日照时数北部约 3 000h,南部约 2 850h。由于盆地封闭,沙漠增温后的热量不宜散发,导致 夏季绿洲局地温度高,热量丰富,较同纬度的东北地区高 2.02℃。加之可 控灌溉的优势,促进了该流域绿洲高效农业的发展。盆地北部、西部年均 温 3~5℃,南部 5~7.5℃。盆地东部为寒潮通道,冬季为中国同纬度很冷之 地,富蕴县 1 月均温为 -28.7 ℃。10℃以上活动积温 3 000~3 500 ℃,持续 150~170d,无霜期除东北部为 l00~135d 外,大多达 150~170d。年均温日较·6· 绪论
新疆绿洲概述差 12~14℃。盆地南缘冲积扇平原广阔,是新垦农业区。发源于山地的河流, 受冰川和融雪水补给,水量变化稳定,农业用水保证率高。除额尔齐斯河注 入北冰洋外,玛纳斯、乌伦古等内陆河多流注盆地,潴为湖泊(如玛纳斯湖、 乌伦古湖等),能种植早熟陆地棉,且质量优、产量高,植棉区只占该区耕地 的 1/3,却生产了全国棉花的 1/7 成为靠前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盆地中部 为广阔草原和沙漠(库尔班通古特沙漠),部分为灌木及草本植物覆盖,主要 为南北走向的垄岗式固定、半固定沙丘,南缘为蜂窝状沙丘。盆地北缘因为海 拔高度较高、沙漠增温效应不如前者等原因,热量条件相对较次,实行小麦套 种玉米。冬季气候十分寒冷,桃、梨、优质苹果等不能越冬(伊犁地区条件较 好),但夏季优异的日照、热量及人工灌溉等条件,很适合果树优质、高产, 尤其是对便于埋土越冬的葡萄更能趋利避害,正成为中国优质、高产的食用及 酿酒用葡萄的新兴基地。普遍种植春小麦(积雪较厚而稳定的伊犁、石河子等 地种植冬小麦)。日光温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