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金融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农村金融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9.49 5.7折 52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董晓林,张龙耀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8858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2元

货号1201540878

上书时间2024-11-2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1章总论
1.1农村金融概述
1.2农村金融学的研究对象
1.3现阶段中国农村发展与农村金融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及推荐阅渎
第2章农村金融理论基础
2.1现代金融发展理论
2.2农村金融理论
2.3农村金融发展新范式
2.4农村金融发展的衡量方法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及推荐阅读
第3章农村金融体系
3.1农业政策性金融
3.2农村商业性金融
3.3农村合作性金融
3.4农村非正规金融
3.5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及推荐阅读
第4章农村金融改革
4.1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历程回顾
4.2农村金融改革政策
4.3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评价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及推荐阅读
第5章正规金融
5.1正规金融概述
5.2正规金融机构的特征
5.3正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
5.4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及推荐阅读
第6章非正规金融
6.1非正规金融产生的原因
6.2非正规金融存在形式
6.3非正规金融利率决定
6.4非正规金融运作特征
6.5非正规金融的发展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及推荐阅读
第7章农村小额信贷
7.1小额信贷概述
7.2小额信贷的运行机制与理论分析
7.3小额信贷的绩效评价
7.4农村小额信贷实践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及推荐阅读
第8章农村中小企业融资
8.1农村中小企业概述
8.2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8.3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8.4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体系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及推荐阅读
第9章农业保险
9.1农业保险概述
9.2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论基础
9.3国外农业保险概况
9.4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及推荐阅读
第10章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
10.1农村金融风险概述
10.2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的管理
10.3农村金融监管概述
10.4中国农村金融监管现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及推荐阅读
第11章互联网金融
11.1互联网金融的源起、内涵与概念
11.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
11.3互联网金融与农村金融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及推荐阅读
第12章警惠金融
12.1普惠金融概述
12.2普惠金融的发展模式
12.3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
12.4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测度与评价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及推荐阅读
第13章农地金融
13.1农地金融概述
13.2农地金融模式
13.3中国农地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13.4国外农地金融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及推荐阅读
第14章国外的农村金融
14.1发达国家与地区
14.2发展中国家与地区
14.3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启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及推荐阅读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本关于农村金融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新教材。本书立足于农村经济的特点和农村金融市场特征,以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为主线,结合农村金融服务的现实需求,对农村金融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本书在理论上探索用现代经济学的一些新理论和新观点对农村金融问题进行分析,强调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实践上对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尤其注重对近期新金融实践的解析。

精彩内容
    靠前章总论

    学习目标:

    1.了解农村金融的含义、特点、地位、作用与目标。

    2.简要了解农村金融发展的目标。

    3.了解农村金融学的研究对象。

    4.简要了解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实践。

    资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以及技术进步等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为投资动员足够的资金是任何地区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跨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现代农业高投入、高产出需要更大强度的资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要素的依赖程度日趋增强,农村金融如何进一步加强对“三农”的支持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农村金融理论背景、农村金融政策和改革实践,本章首先介绍农村金融的含义与特点、农村金融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农村金融学的研究对象等概念和基本内容,其次重点讲述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目标,很后介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沿革,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与农村金融之间的关系。

    1.1农村金融概述

    1.1.1农村金融的含义与特点

    1.农村金融的含义

    金融(finance)的传统定义是资金融通,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革新,《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对金融给出新的定义,即金融基本的中心点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的供给和定价。从广义来说,金融包含证券、投机、投资、外汇、信托、货币、信用或经纪等货币信用和银行业务;从狭义来看,是指现在的货币和将来的货币进行交易,也就是借贷的交易,是以出售存货、发行股票、债券或本票等方式来借贷资金,以从事各种经营活动。

    农村金融(rural finance)即为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和农村金融产品的供给,是指在农村地区以及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各个领域中,以信用手段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而筹集、分配和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农村金融的含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资金活动的领域是农村。农村金融活动是在农村这个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发放的贷款主要是针对农业生产以及农村工业和服务业等其他经济活动。

    (2)资金活动采用信用手段。货币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让渡是以偿还并增值为条件的,表现为调剂资金余缺的借贷活动。

    (3)资金的表现形态是货币。农村金融活动是围绕着资金这个实体而进行的,既包括在循环周转中处于职能形态的资金,也包括闲置待用中处于潜在形态的资金,而资金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而不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金,不包括生产所用的实物资本。

    (4)农村金融具有的功能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与减少农村贫困。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和金融工具是农村金融功能发挥的载体与形式。农村金融供给应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相适应,是否及多大程度上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是评价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标准,农村经济的发展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另外,农村地区的贫困现象比较严重,农村金融尤其是农业政策性金融,其职能功效的发挥带有减贫性质。

    2.农村金融体系

    从农村金融体系的职能分工、经营目标、法律地位以及生成机制等方面,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不同类型。

    1)农业政策性金融、农村商业性金融和农村合作性金融

    农村金融根据职能分工及经营目标的不同,可分为农业政策性金融、农村商业性金融和农村合作性金融。农业政策性金融是一国政府为了满足农业生产、流通与服务的融资需要,通过设立农业政策性银行进行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一种金融形式。农业政策性银行有三种基本形式,即高政策性的单业务模式、政策知名品牌的有限业务模式、低政策性的多业务模式。传统市场经济国家在建立农业政策性银行时,往往更多考虑市场机制的作用,倾向于选择低政策性的多业务模式,或政策知名品牌的有限业务模式。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体系,是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农村建设资金不足,为弥补农民家计,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建立的。中国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部分用于粮食和棉花等农产品的收购,以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其他农产品供应安全,长期以来,在体现国家农业扶持意向和扶持力度方面发挥了其他金融形式不可替代的政策性功能。农村商业性金融是一国商业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货币信用欠发达和农民收入水平低下而形成的与农村特点相适应,而与城市及发达地区商业性金融相对应的一种区域性金融制度。中国农村商业金融组织体系是以农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如邮政储蓄银行、农业保险公司等为辅,相互协调、配合而组成的。合作金融是以合作经济原则为准则,以金融资产的形式参与合作,专门从事金融活动的一种合作经济形式。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世界各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商业性金融的有益补充,甚至在德国、法国、丹麦、意大利、荷兰、日本等国,合作金融还是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德国是世界合作金融组织的发源地。1849年雷发巽创立了世界上靠前家农村信用合作社,1895年组建了德国中央合作银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德国形成了逐级入股、自上而下服务的三个层次合作金融体系。顶层是全国性的中央机构,即德国中央合作银行,中间层是三家地区性合作银行,底层是大量的地方合作银行,也叫地方性信用合作社。中国合作金融组织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实践表明,合作性金融不仅是适应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金融制度安排,也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基础性金融。

    2)农村正规金融和农村非正规金融

    农村金融体系按照其法律地位分为正规金融(formal finance)体系和非正规金融(informal finance)体系。农村正规金融主体是指受到国家信用体系,一般是中央银行控制的和金融法规约束的金融机构。在中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前者如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村镇银行等。农村非正规金融主体是指在中央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管理监督之外或金融法规约束之外发生的金融交易的金融服务供给方。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主要是指个人之间的借贷行为、个人和企业团体间的直接借款行为、高利贷、各种合会、私人钱庄等民间金融活动。其很重要的特征在于它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正式制度的承认和保障,甚至被排除在正式制度安排之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村非正规金融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着,只是情形有些差异,特别是在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如泰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由于政府的金融管制而导致较为严重的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现象,农村非正规金融得到了更大规模的发展并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3)农村内生金融和农村外生金融

    按照农村金融生成机制,还可以分为农村内生金融和农村外生金融。农村内生金融是指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而自发产生的农村金融活动以及组织机构。农村外生金融则是指由政府自上而下设立、安排并由正规金融机构知名品牌的农村金融活动及组织机构。例如,中国很初的农村信用社、农民资金互助社、私人借贷、私人钱庄等,都属于农村内生性金融,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现在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则属于农村外生性金融。

    农村金融还可根据投资主体多少分为私人独资、国有独资、外商独资以及各种混合的股份制。根据经营主体可以分为民营金融、国有或国家委托经营的金融、外商经营金融等不同形式。这些形式相互交叉,构成了中国农村金融系统的复杂结构。

    3.农村金融的特点

    农村金融具有一般金融活动的共同规律,同时由于其主要活动于农村经济领域,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从而决定了它还具有自身的特点(表1-1)。

    表1-1农村金融的特点

    1)涉及面广

    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生活中处于中枢地位,农村货币资金运动和信用关系必然涉及农村各个领域。农村金融不仅涉及农业,同时也涉及农村经济生活中的涉农工商业,不仅涉及农村,也涉及城市。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村融资往往与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农村资金供求规模,开阔了资金活动的领域,强化了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力。

    2)管理较难

    农村地域辽阔,地理、气候差别很大,各地区、各生产经营单位之间物质生产条件不一,劳动生产率有较大差异,农村经济发展层次相差较大,农村金融需求具有差异性,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高度分散、分割的市场,在同一个市场,金融机构所使用的金融工具会在利率、贷款所要求的抵押物数量和类型、花费在监督和执行合同上的资源以及信贷是否与其他市场的交易相连接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农村金融的基础设施很差,且往往享受的是与城市不同的政策待遇,如支付结算不同于城市的上网结算而需手工结算等,这些都给农村金融管理带来困难。

    3)政策性强

    一方面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国家为了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都会在政策以及资金扶持上向农业倾斜。另一方面,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的贫困程度更加显著一些,而农村金融市场存在广泛的信贷配给,贫困借贷者往往被排除在正规信贷交易之外,对于这类客户需要农村金融发挥其政策性功能,如印度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对小农、无地农民、边际农民(1公顷以下)和农村手工业者等贫困人口的扶持贷款;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GB)的小额信用贷款;美国农民家计局的农民住房贷款;日本振兴改善边远地区农业贷款,过疏地区对策资金贷款在性质上也属于扶持贷款,主要是支持特定目标人群发展生产、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改善生活和实现社会公平,加快不发达地区的发展。

    4)风险较高

    农村金融风险较高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靠前,农业生产易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出现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农业生产的这个特点,必然影响农村金融的稳定性,使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风险加大。第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村生产经营管理的水平较低,加之农村经济活动多受自然条件限制,农作物生产周期长,都给资金的周转带来一定的影响。与工商业相比,农产品供给弹性小,农业生产在价格变动时的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导致农业借贷的市场风险大。第三,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户均贷款和储蓄规模均很小,导致金融交易成本较高,并且农村地区严重缺乏传统意义上的抵押品,使得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办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农村还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村金融机构不仅缺乏关于贷款如何被使用的信息,还缺乏关于还贷决策的信息,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此外,农村金融还具有较强的关联风险,即农村金融活动更容易受到某些共同因素的影响而相互关联,呈现出共同的变化特征。

    1.1.2农村金融的地位与作用

    1.农村金融的地位

    农村金融是农村金融活动、农村金融部门和农村金融企业三者的有机结合。就农村金融活动而言,其是农村经济运转中的能动触媒;就农村金融部门而言,其是农村产业结构中的导向产业;就农村金融企业而言,其是农村经济网络中的枢纽组织。

    1)农村经济运转中的能动触媒

    以组织存款放款和货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金融,一方面服务于生产,另一方面服务于消费。如果没有农村金融的能动作用,农村商品生产不但不能扩大,而且还会中断。农村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后,人、财、物、土地等生产要素可以分离,也需要重新组合。通过农村金融活动,能够对资金进行再分配,实现生产要素的重组,从而达到加速经济发展的目的。

    2)农村产业结构中的导向产业

    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必然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重新配置农村资源。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既与生产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