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2.27 6.6折 7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宗彬,刘海洋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30387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8元

货号1201540926

上书时间2024-11-2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概论 1
第一章 X线摄影条件基本知识 3
第一节 感光效应与其影响因素 3
第二节 摄影条件的制订与应用 8
第三节 优质X线影像图片的标准 13
第二章 X线摄影检查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18
第一节 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18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19
第三节 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23
第四节 X线影像图片标记 27
第三章 X线摄影检查基本知识 32
第一节 X线摄影检查步骤和原则 32
第二节 X线摄影检查装置的基本操作 35
第四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 40
第一节 四肢摄影检查 41
第二节 头颅摄影检查 68
第三节 脊柱摄影检查 79
第四节 骨盆摄影检查 94
第五节 胸部摄影检查 96
第六节 腹部摄影检查 104
第七节 急诊X线摄影检查 108
第八节 床旁X线摄影检查 112
第九节 牙X线摄影检查 115
第十节 乳腺X线检查技术 123
第十一节 X线造影检查技术 129
第五章 CT检查 143
第一节 CT成像技术概述 143
第二节  CT成像原理 147
第三节 CT图像处理 148
第四节 CT图像质量 152
第五节 CT检查技术 155
第六节 CT检查临床应用 163
第六章 磁共振成像检查 196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技术概述 196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原理 198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序列 206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及辅助技术 212
第五节 磁共振血管成像 227
第六节 磁共振成像的图像质量控制及伪影处理 231
第七节 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 235
第八节 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临床应用 240
参考文献 263

内容摘要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教材共10章,为加强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教材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了实训和专业操作技能测试评价。教材的理论授课学时数与实验、实训、专业操作技能测试评价的学时比为1:1。考虑到全国各地的差异,部分教材内容的取舍兼顾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需要。全书X线摄影条件、X线检查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X线常规检查技术等十章内容。

精彩内容
    概论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由多门学科交叉发展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利用各种成像设备,*大程度限度地提取人体解剖结构、病理学、生理、生化及代谢信息的影像资料的方法。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包括X线检查技术、数字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

    普通X线检查技术:分为普通检查和特殊检查。①普通检查指透视和普通X线摄影,适合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组织或器官的检查。自1895年11月伦琴发现X线至今,因其操作简便,可多轴位观察被检部位,尤其是观察活动器官的活动情况,结果立即出来及价格低廉而深受基层医院欢迎;但也存在着图像细节不清,图像不能长期保存及辐射较大等缺点,因此临床应用越来越少,目前在一些大型医院已不做为诊断依据,只用于筛查和辅助检查。普通X线摄影又称平片,与透视相比,空间分辨力提高,对细节显示较清楚,照片可较长时间保存,用于会诊和对病变动态观察。缺点是一幅照片仅是保留瞬间的影像,与透视具有互补性,可根据情况选用和配套应用。②特殊检查是指特殊摄影可达到某种特殊诊断要求的摄影技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有高千伏摄影、体层摄影、软X线摄影。已淘汰不用的有X线记波摄影、荧光缩影、硒静电干板摄影、放大摄影、立体摄影。体层摄影,随着CT的发展,应用亦越来越少,国外对数字体层应用有相应的报道,目前国内尚未引入,由于CT扫描设备及计算机的快速发展,重建技术应用的便利,国内数字体层摄影发展空间并不大,造影检查是向体内引入造影剂(对比介质)所实施的检查方法,利用对比剂人为地使器官或组织产生密度的差异,适合没有良好自然对比的部位(如胃肠道、血管等),多数对比剂有不良反应,应用时掌握好适应证,并做好急救的准备。

    数字X线检查技术:包括计算机X线摄影(CR)、平板探测器(FPD)成像的数字X线摄影(DR)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CT检查技术: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是英国工程师霍斯费尔德于1969年设计成功,1972年应用于临床。CT是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受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然后重建成解剖图像。1974年全身CT问世;1978年国内引入CT,1983年电子束CT(EBCT)研制成功;1985年滑环技术应用于CT,实现了单方向连续旋转扫描;1989年螺旋CT问世;1993年双排CT问世;1998年4排CT问世,每周旋转时间达0.5秒;2001年16层CT问世;2003年64层CT问世,每周旋转时间达0.33秒;2005年双源CT问世;2007年,320层CT、256层CT、128层CT问世。

    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快和空间分辨率提高,动态容积扫描能力和心脏冠脉成像功能大大提高,而CT灌注成像技术的开发,是CT检查技术由单一的形态学诊断向功能性诊断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MRI检查技术: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伯塞尔和斯坦福大学的布洛赫各自领导的科研小组独立地发现了磁共振现象并接收到弛豫信号,此后在物理学、化学等方面广泛应用,尤其是对物质结构分析上有较大的贡献,195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此后,达马迪安、劳特布尔、马斯菲尔德等在磁共振成像技术上做出了重要贡献。1977年世界上**台MR成像装置建成,获取质子密度加权像,1978年获得头部和腹部的断层图像;1980年获得了头部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低温技术、超导技术、计算机及成像技术不断发展,场强1.5T、2.0T、3.0T相继应用于临床,呼吸门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扩大了MRI检查范围,而磁共振频谱分析(MRS)、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除此之外,超声检查技术、核医学检查技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都是重要的医学检查技术,这些检查技术与上述各种检查技术共同构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体系。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为临床获取有价值的影像信息,这些检查技术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它们相互弥补,选择上遵循简便、安全、费用低廉且能满足诊断需要为原则。技术人员在检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以获得临床需要的优质图像资料,同时也要在操作过程中对患者表现出人文关怀,提高职业素养,比如语言关心,动作快捷而轻柔,主动做好防护,对患者家属心情给予理解,使患者和家属*大程度限度地配合,达到检查的目的。

    **章 X线摄影条件基本知识

    1. 掌握X线感光效应基本概念、影响X线感光效应的主要感光因素;掌握X线摄影条件制订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优质X线照片的基本标准。

    2. 熟悉“自动曝光仪”的应用;熟悉数字化X线摄影CR、DR曝光条件的制订和应用方法。

    3. 了解影像噪声的形成因素。

    一幅优质合格的X线影像图片,除了严格按照标准人体解剖学要求和X线成像原理设计摄影体位,还需要具备调节*佳的X线摄影条件。

    **节 感光效应与其影响因素

    感光效应是指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影像接收器系统感应有效的X线信息,并由此产生有价值的影像效果。即X线摄影后的影像效果称为“感光效应”。影像接收器(IR)系统包括透视荧光屏装置、透视影像增强器系统、增感屏与胶片组合装置、IP系统、DR探测器系统等。

    感光因素,是指与感光效应有关的因素。可以说:成像过程中所有的环节都是感光因素。无论是模拟X线摄影还是数字X线摄影,还是在暗室进行照片处理,还是用激光打印机及被检体的构造都与感光因素密切相关。

    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X线摄影条件是以指数函数法则为基础理论,即X线束经被检部位不同程度的吸收,透过的不同强度的X线使影像接收器系统(IR)进行“感光”,经过处理用E表示。由于到达影像接收器各个的位置E值都不一样,所以形成影像图片上不同位置的密度值也不尽相同,由此形成临床诊断所需要的影像。X线摄影感光效应与感光因素之间的关系用式(1-1)表示。

    (1-1)

    式中:V代表管电压(kV);n代表管电压指数;I代表管电流(mA);t代表曝光时间;S代表影像接收器系统的敏感度(X线胶片的感光度、不同探测器的转换率等);f代表增感屏的增感率,Z代表阳极靶物质原子序数;r代表摄影距离(cm);B代表滤线栅曝光量倍数;Da代表照射野的面积;e代表自然对数底(常数);μ代表被检组织X线吸收系数;d代表被检部位的厚度(cm);K代表其余相对固定不变的感光因素(如电源条件、整流方式、X线输出效率、后处理条件等)。

    从式(1-1)中我们发现,此公式仅表明“感光效应”与“感光因素”之间的近似关系及影响情况。

    由式(1-1)我们发现,影响感光效应的感光因素多而复杂,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动性,可将其分为两类:即经常变动的因素与相对固定的因素。式中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和摄影距离四个参数是在X线摄影检查过程中,需要随时根据被检者的年龄、体型、生理和病理状况灵活变动的因素;而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的因素,例如增感屏的增感率、滤线栅的曝光量倍数、影像接收器系统的敏感度、阳极靶物质原子序数、电源条件、整流方式、X线机输出效率、后处理条件等。为了方便计算,将相对固定的因素都包含在感光效应公式的K内,又将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和摄影距离这四个感光因素称为狭义上的“X线摄影条件”,又称“曝光参数”。因此,感光效应公式可简化为式(1-2)

    (1-2)

    在影响感光效应的各种感光因素中,任一因素的变化都将影响感光效应,为保证影像图像效果所需的感光效应不变,在其中一个因素变化后必须相应调整其余参数。

    为了获得保证影像效果的感光效应,在X线摄影检查时,影像技师要对被检部位的组织密度类型(如骨骼、肌肉、脂肪和肺等)、组织厚度、病变的病理类型(如增生性、破坏性等)及年龄、体型等情况做出初步判断,再灵活运用曝光参数,即可获得高质量的影像图片。

    一、 管电压与管电流量

    在X线检查过程中,管电压代表X线束的穿透能力,不同的管电压决定了被检体吸收X线或透过X线的多少,也就是说决定了影像图像的对比度和层次,可见管电压也是影响光学密度值的重要感光因素。

    实验证实,感光效应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这一指数函数关系反映了管电压对感光效应的影响程度,同时在摄影检查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诊断用X线的能量范围内,n值随着管电压升高而下降,其变化范围在2~6;不用增感屏时,其n值在2以下。由此可见,管电压越高,其产生的X线穿透力越强,影像图片层次越丰富,影像图片信息量就越多,但影像图片对比度相对变小,产生的散射线也增多;反之,管电压越低,其以上影像效果相反。

    在模拟X线摄影检查时,影像技师主要是根据临床需要和被检者肢体部位组织、厚薄等因素来选用恰当的管电压(表1-1-1)。另外,对于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病理情况,也需要在X线摄影时对管电压与管电流量进行恰当地调整(表1-1-2和表1-1-3)。

    表1-1-1 模拟X线摄影各部位管电压选择参考数值

    表1-1-2 模拟X线摄影不同年龄段管电压与管电流量选择参考数值

    表1-1-3 模拟X线摄影不同病理情况管电压与管电流量选择参考数值

    管电流量(单位mAs)为管电流(单位mA)与曝光时间(单位s)的乘积,工作中习惯称为毫安秒,主要用来调整影像图片的黑白度,即光学密度。

    在其他因素固定的前提下,管电压和管电流量的关系和调整,可用式(1-3)来表示。

    (1-3)

    式中:Q代表管电流量;I代表管电流;t代表曝光时间。

    例如,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投照某部位所用的管电压为V1,管电流量为Q1,若选用的管电压为V2,那么所需要的管电流量Q2用式(1-4)表示。

    (1-4)

    式中:Kv称为管电压系数,在40~100kV的管电压指数,n≈4,在100~150kV的管电压指数,n≈3,所换算出的管电压系数Kv如图1-1-1所示。

    图1-1-1[D1] 管电压系数变化图

    【例题】

    原用70kV的管电压,70mAs的管电流量进行摄影检查,若改用90kV的管电压摄影检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时,求新的管电流量值。

    解:由上图可知,原70kV换成90kV的管电压系数约为0.4,根据式(1-5),将数值代入其内,即管电流量值为

    (1-5)

    此外,管电压波形不同,X线输出量也有差异。例如:单相全波整流方式的60kV,三相六脉冲式的55kV与三相十二脉冲式的52kV,所获得的感光效应大致相同,但影像图片对比与层次还是有所不同的。

    二、 摄影距离

    X线管焦点至影像接收器的距离,简称为焦-片距(Focus-Film Distance,FFD),即摄影距离。在模拟X线摄影中,摄影距离是指X线管焦点至胶片的距离;在CR摄影中,摄影距离是指X线管焦点至IP的距离;在DR摄影中,摄影距离是指X线管焦点至平板探测器的距离。

    在感光量计算公式中,摄影距离用r来表示。在摄影检查的有效范围内,穿过被检体的X线到达影像接收器,得到的感光量与摄影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

    (1)当其他条件固定时,摄影距离r和管电流量Q之间的关系,可用式(1-6)来表示。

    (1-6)

    式中:Q1、r1分别代表原管电流量与摄影距离;Q2、r2分别代表新的管电流量与摄影距离。

    (2)当其他条件固定时,摄影距离r和管电压V之间的关系,可用式(1-7)来表示。

    (1-7)

    式中:V1、r1分别代表原管电压与摄影距离,V2、r2分别代表新的管电压与摄影距离。

    【例题】

    某部位进行X线摄影,原用管电压80kV,管电流300m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