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彤章口述历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2.89
6.0折
¥
55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吴彤章,唐葆祥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ISBN9787545812831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55元
货号1201338521
上书时间2024-11-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吴彤章,很好军旅画家、金山农民画的开拓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金山农民画院名誉院长、第八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有《碧海红心》、《胜利返航》、《175英雄艇组画》、《不爱红装爱武装》等多幅作品参加海军和全军美展,并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沈阳故宫博物院等收藏。本书是他对经历与事业的回顾。全书十章,通过童稚?鸦、负笈美专、擎笔从戎、军旅立功、拜师唐云、田野采风、“鬼楼”夜画、文馆执教,直至扎根民间,艰苦探索,开拓与造就“金山农民画”的辉煌等一系列历史场景,还原了一个有追求、有挫折、有欢乐、有困惑,但始终充满正能量和创造力的人生。
目录
编撰说明
第一章 我的父母亲
一、从小定下娃娃亲
二、出任校长回四团
三、掩护抗日游击队
四、父亲被害经过
第二章 四团镇上小画家
一、粉笔涂鸦
二、寄宿圣果寺
三、给香火师傅当学徒
四、拒上曰语课
五、远足写生
六、考入上海美专
七、一股热情参军去
第三章 军旅生涯
一、艰苦的文工队生活
二、在舟山荣立二等功
三、开展部队业余美术活动
四、尝试油画创作
五、回归国画
六、与刘少奇、王光美合影
七、画水军史请教故宫专家
八、福建前线下生活
九、我与妻子张新英
十、拜唐云为师
十一、战友重聚,画赠张爱萍司令
第四章 亭林镇上供销员
一、无奈的转业
二、“鬼楼”一住就六七年
三、从柜台到田头
四、撕毁珍贵照片
五、“逍遥派”创作丰收
第五章 金山农民画的缘起
一、辅导画村史
二、举办农民画学习班
三、采风的发现
四、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五、金山农民画第一次集体亮相
六、金山农民画的艺术特色
第六章 金山农民画轰动京城
一、从冷清到拥挤
二、来自各方的鼓励
三、张汀三看金山农民画
第七章 酒瓶盖是怎样打开的
一、坚信她们的“瓶”里装着好酒
二、绣花能手曹金英
三、多才多艺的阮四娣
四、“鸭司令”陈木云
五、熟悉民间故事的陈德华
六、见多识广的陈芙蓉
七、张新英自述创作农民画经过
八、l 980一2000年金山农民画主要获奖作品表
第八章 浪潮滚滚
一、户县和西安的展览
二、从广州到湛江
三、美术院校的强烈反响
四、金山农民画进上海中国画院
五、阿达导演《画的歌》前后
六、农民画的理论研究
七、金山农民画院的成立与其他
八、给农民画作者“充电”
九、金山农民画的衍生品
十、流产的全国画乡联谊会
第九章 国际交流
一、洋学生苏珊
二、西德展览,卫星转播
三、荷兰展出的周折
四、基辛格夫人购画
五、托马舍维奇的一场虚惊
六、法国之行
七、赴马来西亚考察
八、应邀赴日出席亚洲民间艺术研讨会
第十章 艰难的历程
一、怀疑派种种
二、《解放日报》的质疑文章
三、诽谤、诬告、造假等事件层出不穷
四、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五、卖假画风波
六、中国农民画高峰论坛
七、对金山农民画如何发展的几点思考
附录
一、金山农民画全国巡展一览表(1976―2001)
二、国外展览及外宾来访大事记(摘要)
三、报刊文章 目录汇编
四、金山农民画作者在册名录(共计164人)
五、我的简历
后记
内容摘要
唐葆祥撰稿的《吴彤章口述历史(精)/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是金山农民画的开拓与造就者、金山农民画院首任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吴彤章先生对家世、经历与事业的综合性回顾。语言生动,内容精彩:有乡镇“小画家”从小接受泥塑木雕、壁画纸扎、绣鞋荷包等民间艺术启蒙的感受;有艺校学子擎笔从戎,在艰苦的部队生活中成长为很好军旅画家的经过有亲历“金山农民画”从崛起田间到走向世界的全程回放,诸如学步户县的探索,采风田野的感悟,鸡窝飞出金凤凰的荜路蓝缕,农民画家的人生传奇,以及张汀三看农民画、阿达编导《画的歌》等掌故轶闻,乃至对诽谤诬告、剽窃造假的揭示与反思,由此构成一部脉络清晰、质朴生动、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金山农民画史话。
精彩内容
1937年日寇侵占上海,奉贤沦陷。父亲不愿为侵略者作奴化教育,毅然辞去校长职务,改行经商。奉贤历来就有棉乡之称,尤其是东乡(四团、奉城俗称东乡,南桥俗称西乡),向以植棉为主,种粮为次,四团的花行、米行就不下数十家。父亲先在大团花米行当总会计,后来他自己在四团也开了一家花米行。父亲不同于一般的商人,着眼点不在于赚多少钱,而是如何提高棉花的质量和产量。他通过各种关系,引进并普及了当地人称大棉花的美国棉种,使当地棉农大大受益,至今念念不忘。
日寇在四团镇驻扎一个小队的兵力,镇中心造起一座四层楼高的岗楼,离我家大门不到两百米的距离。有深夜,从岗楼方向传来一阵机枪和步枪声,响彻夜空,恐怖疹人。第二天清早,几个日本兵闯进我家,说要搜查游击队,明晃晃的刺刀对准父亲的胸膛。那时大哥、二哥都到上海读书去了,我与小弟吓得依偎母亲身边。父亲很好镇静,任其搜查。日本兵搜查半天,一无所获。但不到一小时,杀个回马枪,又来搜查。这次他们把地板、方砖都翻了起来,还是一无所获,只得悻悻而去。
我家五间屋的很西边一间是灶间,隔壁第二间一分为二,中间用木板隔开。前半间作吃饭间,与灶间相通。后半间铺地板,作客房用,里面有一张单人床、一张写字桌和面盆架等生活用具,平时有客人来,就住在这里。曾经有中午,我看见母亲把饭菜送到客房去,进出都把门带上,显得神秘兮兮。客人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吃饭?我也不敢动问,母亲常告诫我们:“大人的事,小孩是不可问的。”但我的好奇心很强,趁母亲不在的时候,偷偷推进门去,朝里一看,什么人都没有,房里东西也没有变动,连忙退了出来。联想起前几天日本兵来搜查游击队,住在客房里的人莫非就是抗日游击队?但这是大人的事,我也不去想它了。
又过了几天,那天放学后,我与几个同学玩“抓犯人”游戏,奔跑得满头大汗。天也黑了,肚子也饿了,回到家里,用钥匙开了大门,直向吃饭间奔去。猛推开门,只见父母与一陌生入围在饭桌旁说话。母亲见我进来,忙起身关了门,让我叫“朱叔叔”,我低声叫了一声。但那位朱叔叔似乎对我很冷淡,对我的突然闯入,显出不高兴的样子。当时天已经黑了,桌上点着一盏煤油灯,玻璃灯罩上套着黑色的纸圈,让光线向下照,因此我没有看清这位朱叔叔的长相。母亲给我盛了一碗饭,我就狼吞虎咽般吃起来,我只顾吃,父亲与朱叔叔什么时候离开的都不知道。母亲等我吃完饭,拿了盏煤油灯,送我到房间,替我擦了身,换了衣裤,也就睡了。
大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夜里醒来,听见父母一段对话:
“新四军来人把机枪运走了。”
“什么时候?” “前天,他们划了两只小丝网船,在外河假装捉鱼,没有遇到日本兵,一只船望风,一只船乘机进了后沟梢取走了机枪。”
“你们把村u仓?知生明6里?”
“用油纸包好,塞在阴沟洞里。”
“太冒险了!”
“洞口长满水草,河水又没过洞口,因此日本兵发现不了。”
“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抗日战争胜利后,母亲曾说起,新四军浙东纵队淞沪支队支队长朱亚明到过我家。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我在吃饭间里遇到的那位朱叔叔,大概就是朱亚明同志了。
P7-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