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庭信步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1.74
3.4折
¥
35
全新
仅1件
作者潘琦 著作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64156
出版时间2015-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1201245819
上书时间2024-11-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潘琦,1944年生,仫佬族,广西罗城人,1968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党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研究员。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宣传部部长、广西区党委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著有散文集、小说集、诗歌集、歌词集、理论专著等58部,另有书法作品集《墨海探笔》、《潘琦书法作品集》、《潘琦文集》9卷、《笔耕集》4卷等。其中《琴心集》获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很好奖;《幽谷中一棵玉兰》获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很好奖;作词歌曲《三月三九月九》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一等奖等;《太阳与星星》获全国广播新歌奖和政府奖,并由文化部、中国音乐协会推荐为全国群众歌咏演唱曲目。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桑榆未晚
闲庭信步
梦想并不遥远
清明记事三则
故乡流淌这样一条河
儿女情长
漓湘文化之旅
一位伟人牵挂着的桂林山水
――写在同志关于漓江环保讲话40周年
第二辑 峥嵘往昔
新春寄语
大石山中崛起的书法家群
古骆越稻作(那)文化刍议
仫佬医药与保健养生初探
――在2013全国首届仫佬医药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保健养生 健康人生 共圆中国梦
――在广西首届保健养生论坛上的致词
把握特点 大胆创新 打造机关文化品牌
――在广西区直机关文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关于推进桂学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
――在广西桂学研究会(2012年)立项研究课题签约仪式上的讲话
抓住重点 整合力量 深入研究 强化成果
――在西江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广西桂学研究会2013年理事会议暨《桂学文库?广西
历代文献集成》首发式上的讲话
重视全州在漓湘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漓湘文化考察在全州座谈会上的发言
漓湘文化区及漓湘文化研究
――在永州漓湘文化研究座谈会上的发言
第三辑 乐做嫁衣
忠元先生画展前言
百步之内有芳草――江天散文集序
《西江月韵》序
《北部湾美术作品展》序
《岁月留痕 人生如歌》序
《邓永隆新诗600首》序
《金盾下的思索》序
《漫话桂林》序
《古稀心曲》序
《呐喊吧,抗战昭平》序
《公务员礼仪实用手册》序
《放飞集》序
第四辑 雅韵辞赋
依饭节赋
新宅记
和顺国旅赋
桂学铭
龙门水都记
瓦氏夫人铭
于成龙赋
广西社科联赋
潘氏宗长可权墓志铭
天一铭
八桂散曲赋――在广西散曲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致词
六十年文艺赋――纪念广西文联成立60周年
第五辑 八桂飞歌
绿色壮乡
月亮湾
我赞美故乡的土地
南国美
我们是姐妹弟兄
京族姐妹
拥抱大新
梦想的海岸
醉美昭平
南国之丹
红色河池
南国之春
百色梦
永福啊永福
瑶山飞歌
心中的壮锦
壮都――田阳
有一条古老美丽的河――贺州市市歌
第六辑 且听风吟
人生之旅
快乐乡村行
胡杨树
为生命站岗
山妹子
你是我的唯一
盛世中华
宝石赞
文艺惠民工作之歌
把热情洒满人间
梦里回茶乡
我心中的天一
我们的血脉相连
青春之歌
锦绣前程充满阳光――邕江大学校歌
我们为生命站岗――南宁市第四医院院歌
矿山开拓者――百色矿务局之歌
壮乡展宏图――东巴风大会战之歌
生命之花――电视连续剧《人民利益》主题歌
我们相会漓江畔――和顺国旅之歌
为了美好的向往――保健养生学会会歌
万里坦途壮锦铺――桂林交投之歌
桔送吉祥――金桔文化艺术节主题歌词
内容摘要
《闲庭信步》是潘琦先生继《黄昏散步》《青山漫步》之后的第三本文化散文集,是他丰富充实的退休生活 “三步”曲。全书共分为六辑:桑榆未晚、峥嵘往昔、乐做嫁衣、雅韵辞赋、八桂飞歌、且听风吟,这些作品既有生活所感、游记散文,也有为文学艺术界朋友们的图书或书法作品写下的序言,还有颂扬八桂大地风土人情的辞赋歌词,堪称潘琦先生70年来不懈的文化考察和人生思索的完美结晶,对读者来说是一场全新的阅读体验和人文享受。
精彩内容
孩子们都成家了,都各自买了房子搬到外面自己住,开始还常回家看看,后来有了外孙、孙子,他们每天要忙于照顾自己的孩子,便回来少些。我和老伴都很理解,毕竟我们身体还好,都能自理。可儿女们感到总不回来看老爸老妈也不行,于是他们有个约定,每周六雷打不动地回家聚一聚。这个约定一直坚持下来,我和老伴感到很宽慰、很幸福,每周都盼望孩子们回来!
想起三十多年来,我们一家五口,从罗城搬到河池,后来搬到南宁,孩子们一路陪着我们颠簸。那时忙于工作,家境也不很好,对孩子们的照顾太少。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调到区政府办公厅覃应机身边工作,两个女儿刚上小学,儿子上幼儿园学前班。别人家孩子都有大人送去学校,我们的孩子都是自己走去学校。从我们家到天桃小学要走好长一段路,姐弟三人牵着手,沿着临街的围墙走到学校。每天我们都提心吊胆的,当时对儿女们的关心,除本能之外,似乎尚含一种无名的牵挂。
多少次许诺带孩子们上公园玩,却都没兑现。孩子们很懂事,知道我忙,不再给我提出这种要求。那年秋天,覃应机出国,我没去,便有了些自己安排的时间。来南宁两三年,那天下午,我才**次带孩子们上青秀山公园玩。阳光明媚,夕阳的紫色中,炎阳的红味渐渐消减,秋高的清味渐渐浓起来。孩子们高兴极了,在草地上奔跑,微风吹动着他们细丝般的头发,像几只小鸟在山地上玩耍。我很少看到孩子们这样充溢着欢乐的样子。
为了工作方便,办公厅把我们一家安排到应机住的小院里的一间平房住,两室一厅,和警卫班营房连在一起,外人很少进到院子里来。在这里一住就是五年。当时孩子们还小,三姐弟一起挤在一张床铺上,他们没有别的朋友、同学来玩,整天就和警卫班的战士们在一起,看他们列队、操练,看他们开会、学习。那年头没多余的钱为孩子们买玩具,我只好自己动手做,战士们帮着做。儿子*喜欢的地方,是战士练习跳高、跳远的沙坑,见战士们练武,他们看得入迷。部队生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战士们不怕困难、勤学苦练的精神,在儿女们童年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印象,对他们成长后的性格、品行和思想无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孩子们来说,范例与榜样之重要超乎说教。
房子很小,我还是在客厅的临窗处摆了一张小桌子,作为工作室。桌面上按照一定的秩序摆放着稿纸、信笺、笔砚、墨水瓶、浆糊等等。晚上当孩子们入睡之后,我便伏案笔耕,这是我*快乐的时光。有时灵感所至,一动笔便到三更半夜。有一次,我花了一整个晚上写了篇文章,早上赶去开会,忘了把稿子收拾好,摆在桌面上。等下班回来,发现稿子全被墨水染黑了,后来才知道是儿子玩球把墨水瓶打倒了。当时我生气了,不免呵斥儿子。然而立刻感到后悔,他没东西,也没地方去玩啊!孩子们的童年,我欠他们的太多、太多!但儿女们从来不责怪我们。
过滤之后的往事是难忘却的,因为它留下了与儿女们的一片深远之情,永驻的爱。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地区工作,工资较低,尽管我不抽烟、不喝酒,全家省吃俭用,但每月的钱除了买粮食、买菜票外,就剩下不多了,一家人紧巴巴地过日子。孩子们的衣服、裙子都是我亲手缝做的,孩子们从不嫌弃。那时他们就很懂事,知道爸妈的艰难,从来没有向我们提出要这要那。现在想起来,这些都还像昨天的事一样。我感到宽慰的是,童年的经历对他们是一种磨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爱与严相结合,在生活上既要给予儿女适当的父母之爱,思想上又要严格要求,让他们吃点苦,是他们人生之财富。
如今,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独立自主地工作和生活。孩子们都很争气,在同龄人之中,干得还算可以吧!朋友们都说我教子有方,我问心有愧。其实我对孩子们并不十分管教,我从没有动过孩子们一根指头。如果有人问我,教育孩子需要哪一种方法,我会告诉他,需要耐心与爱心。现在不少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一种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孩子在家是暴主、是霸主,但到外面,便如丧失了网的蜘蛛一样,毫无能力;另一种则是终日给以冷遇式呵斥,甚至打骂,使孩子畏畏缩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美其名日“听话”“好孩子”。这类父母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和抱负,自己达到抑或没有达到的都寄以儿女身上,严厉管教有余,启发诱导不足,酿成父母儿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以至于失去亲情、爱情。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谊,是世间人与人之间*自然的关系,是一切人情的基础。往事长智,要真正懂得人生这本书,却得让孩子们自己潜心研读。P20-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