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8.98
5.0折
¥
3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高丽蓉 著 著作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ISBN9787510214615
出版时间2015-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1201184681
上书时间2024-11-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高丽蓉,女,山西孝义人。山西大学法学学士(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2000年),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2012年),美国杜大学桑福德公共政策学院访问学者(2013年)。2007年起任职于优选人民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要研究方向为司法制度、刑事法学、比较法与法社会学,先后在《比较法研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序
前言
摘要
第一章刑事司法改革基本原理
第一节刑事司法改革概述
一、改革与制度变迁
二、刑事司法改革及相关概念
第二节刑事司法改革的根源与基础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二、变迁的深层根源
三、决定作用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制约和影响刑事司法改革的因素
一、路径依赖
二、制度扩散
三、思想观念
第四节刑事司法改革的价值追求
一、秩序
二、自由
三、公正
四、效率
本章小结
第二章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刑事司法近代化转型的开端
一、清末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内容
二、清末刑事司法改革的特征
三、清末刑事司法改革的原因分析
四、简评
第二节新中国刑事法制的初建与发展
一、新中国刑事法制的初建与波折
二、刑事法制的开创
三、简评
第三节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刑事司法改革
一、1996年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二、1997年刑法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三、20世纪90年代刑事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和取向
四、简评
第四节我国当前的刑事司法改革
一、新一轮改革的源起与背景
二、刑事司法改革的总体进展及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的刑事司法改革
第一节刑事政策与刑事司法改革
一、刑事政策与刑事司法改革的关系
二、西方国家刑事政策的演变
三、建国以来我国刑事政策的演变
第二节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及其内涵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形成过程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形成背景及原因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
第三节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刑事司法改革的内容
一、完善从严处理的法律制度
二、完善从宽处理的法律制度
三、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协调及保障制度
第四节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特点.
一、刑事政策法治化
二、刑事法网逐渐严密
三、注重宽严区别对待,建立相应刑罚制度
四、改革的动力与途径体现了“制度扩散”作用的机理
本章小结
第四章刑事司法改革重心之一:寻求人权保障与犯罪控制的平衡
第一节人权保障与犯罪控制的关系及其历史演变
一、从弹劾式诉讼模式到纠问式诉讼模式的演变源于对秩序要求的加强
二、近现代刑事司法原则与模式的形成体现了对人权保障的需求
三、近期世界各国及地区的改革体现了对犯罪控制与人权
保障二者关系的平衡
第二节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进展
一、死刑核准制度改革
二、刑事证据制度改革
三、辩护制度改革
四、刑事强制措施改革
五、侦查措施的完善
六、发回重审制度改革
七、劳动教养制度改革
八、看守所管理制度改革
第三节寻求人权保障与犯罪控制的平衡——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当前刑事司法改革的特点
二、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原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刑事司法改革重心之二:保证刑事司法权的正确行使
第一节刑事司法权控制的主要模式
一、对刑事侦查权的控制
二、对刑事公诉权的控制
三、对刑事审判权的控制
四、对刑罚执行权的控制
第二节我国的刑事司法权运行的现状及改革进程
一、对侦查权的监督制约
二、对审判权的监督制约
三、对刑罚执行和监管场所的监督制约
四、对诉讼中渎职行为的法律监督
五、司法公开与民主监督
第三节路径依赖与制度选择——我国刑事司法权控制的特点及成因
一、我国刑事司法权控制的特点
二、形成我国刑事司法权控制特点的成因
本章小结
第六章刑事司法改革重心之三:追求有效率的公正
第一节诉讼效率的基本要求与实现途径
一、审前对案件的分流主要表现在起诉裁量权的运用更为广泛
二、审判程序的分流主要表现在设定不同层次的审判程序
三、对自愿协商及处分原则的认可
第二节我国刑事司法中实现司法效率的方式
一、刑事和解
二、不起诉制度的完善
三、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
四、普通程序简化审
五、简易程序范围的扩大
六、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
第三节追求诉讼效率的途径与限度——我国刑事司法追求效率过程的特点与反思
一、我国刑事司法中追求效率所进行改革的特点
二、对我国刑事司法追求效率制度改革的反思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历了并仍在经历着深刻的社会转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社会日益要求法律在调整社会生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要求建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民主、科学的司法运行体制和机制。由于刑事司法涉及国家司法体制的安排,国家司法权的运行与规制,涉及公民生命、健康、自由、财产等基本权利,涉及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而在整个司法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其改革的复杂性与难度也更大。对我国刑事司法改革进行总体性、系统性的研究与探讨具有重要意义。高丽蓉的《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研究》分为六章。
靠前章,刑事司法改革基本原理。本章对刑事司法改革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改革是制度变迁的一种方式和过程,是在特定时间范围内,某项制度的重要维度发生较多变化的过程,也是较为深层的制度变迁。刑事司法改革的研究对象包括刑事法律规范、刑事法律实践、刑事法律意识、刑事司法环境;探讨了刑事司法改革的根源与基础,提出刑事法制内容与变迁的深层根源与动力在于经济基础,但经济基础对法制变迁的决定性作用则具有间接的表现方式;探讨了制约和影响刑事司法改革的因素,通过引入路径依赖、制度扩散等概念对影响与制约刑事司法改革的因素予以分析;提出了作为连接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刑事司法改革的价值追求,即秩序、自由、公正与效率,处理和平衡这些价值是刑事司法改革的核心。
第二章,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历史进程。本章对作为刑事司法近代化开端的清末刑事司法改革的内容、背景、特点、原因及其所体现的变革规律进行了分析。对新中国成立之后刑事法制的初建与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以及当前正在进行的刑事司法改革的背景、原因、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清末刑事司法改革更多地具有急功近利和被动性,是在没有相应社会基础的条件下所作的形式上的改革,因此难免其失败的命运。我国建国后所进行的刑事司法改革,带有深刻的历史变革性质,由于受当时靠前外形势和传统的影响,没有处理好法律与社会秩序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法的变更与继承性的关系,使我国的法制发展道路受到了阻断和巨大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的刑事司法改革,是适应发展变化了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所进行的持续性改革进程,具有主动性和统筹性,科学性逐步增强,更加注重多方面价值的平衡。
第三章,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的刑事司法改革。本章探讨了刑事政策与刑事司法改革的关系,梳理了近现代西方国家及我国刑事政策的演变过程,刑事政策对刑事立法和司法的影响,指出刑事政策决定着刑事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决定并引导着刑事司法改革的方向与内容;探讨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提出的背景与内涵,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在完善从严、从宽处理以及协调保障制度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分析这些改革的特点及进一步完善的思路,强调了刑事政策法治化的重要性。
第四章,刑事司法改革重心之一:寻求人权保障与犯罪控制的平衡。人权保障与犯罪控制是现代刑事司法的两个基本功能,是实现秩序与自由价值的重要途径,本章探讨了人权保障与犯罪控制的关系及其历史演变,提出由社会发展阶段和当时主要社会需求所决定,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赋予了不同的地位。当前社会环境下,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适当的平衡,成为各国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课题;探讨了我国在死刑核准制度、刑事证据制度、辩护制度等诸多方面的改革进展,指出我国新时期刑事司法改革总的特点在于试图寻求人权保障与犯罪控制的平衡。从改革的总体向度上讲,人权保障的分量在不断加大,就刑事司法的现状总体而言,仍以秩序本位,以犯罪控制为基本出发点。从经济基础、优选化背景下法律文化的交流、社会转型时期对秩序的特殊需求、社会控制水平和诉讼传统等方面对形成我国改革现状的原因予以分析;指出人权保障与犯罪控制既有相互冲突、相互压制的一面,也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寻求二者的平衡点始终应当是刑事司法改革追求的目标。
第五章,刑事司法改革重心之二:保证刑事司法权的正确行使。对刑事司法权的控制是实现一定社会条件下自由与秩序价值平衡的关键。本章着重探讨了刑事司法权力控制的主要模式,我国刑事司法权运行的现状及改革进程,提出我国对刑事司法权力的控制具有控权模式的行政性,监督主体的多元性与法律监督的专门性,民主性、权利化制约因素逐步增强,监督制约存在一定的低效和异化现象等特点,并从我国传统司法权力运行所固有的特点,现行的司法体制,传统的人情社会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对刑事司法权力行使的监督制约应在权力运行传统与现实的基础上寻找进一步的突破,处理好依法独立行使权力与监督制约的关系,处理好司法自由裁量权与监督制约的关系。
第六章,刑事司法改革重心之三:追求有效率的公正。公正与效率是刑事司法的重要价值目标,在当前社会状态中二者既存在统一性,也存在某种程度的冲突。本章探讨了诉讼效率的基本要求与实现途径,梳理了我国刑事司法中实现司法效率的方式和特点。提出刑事司法中对效率的追求应当从社会整体对案件处理高效的层次上来理解,同时考虑直接成本、错误成本和道德成本。应当以公正为先决条件,注重侦查阶段、一审程序中当事人权利的充分保障,增强案件处理过程的正当性和处理结果的公信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