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岩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柯岩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63 4.4折 49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久麟 著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3079521

出版时间2012-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1200410820

上书时间2024-11-22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信仰信念信心
——《柯岩传》序    赵骜1 
人民的时代孕育人民的作家
——《柯岩传》序    严昭柱1
引子 1 第一章爱情的华章 1
一、 相识相恋 3
二、 贺敬之的身世 5
三、 柯岩的身世 7
四、 改造妓女 17
五、 喜结良缘24
六、 相濡以沫 28 
第二章诗情红似火33
一、 第一组儿童诗 35
二、 儿童诗人38
三、 同周总理跳舞46
四、 深入工读学校47
五、 戏剧剧本创作50
六、 《回延安》与《放声歌唱》  61
七、 在"反右运动"前后 66
……

内容摘要
郭久麟所著的《柯岩传》介绍的柯岩同志是新中国建立后卓有成就的儿童文学作家,又是新时期以来在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戏剧影视、文学评论等多种文学样式上都有突出成就的作家,在各种体裁中游刃有余,各有建树。《柯岩传》讲述柯岩的作品彰显着明显的创新性,既有广阔的胸臆,视通万里、昂扬意气、荡涤胸怀的气势,又有巧妙的构思,清丽的文采。

精彩内容
    1950年春天,北京春光明媚。柯岩的心沐浴着新时代的春光,也暖洋洋的。
        这一天,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举行剧本座谈会,让柯岩和另一位同志到东棉花胡同的中央戏剧学院去请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副主任、《剧本》杂志编辑、《白毛女》的作者贺敬之作演讲,谈《白毛女》的创作和演出。新中国刚刚成立,《白毛女》在全国各地演出,反响极为强烈。白毛女、杨白劳的动人形象和“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传奇故事和深刻思想,打动了观众的心。真是演出到哪里,哭声和泪水就到哪里,群众翻身求解放的呼声就响在哪里。年轻的贺敬之也名震文坛。
        柯岩和同伴一路走,一路议论着、猜测着,这位贺敬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有多大年纪?能写出这么好的剧本,肯定是个老头子吧?
        见面一看,柯岩不禁大吃一惊:贺敬之这么年轻,这么儒雅,这么和蔼。她疑惑地问道:“你就是贺敬之?”
        “是啊,我就是贺敬之。”
        柯岩爽朗地笑着说:“呀,你还这么年轻,我们还以为你是老头子哩!”
        贺敬之也大笑起来。
        当柯岩她们说明来意以后,贺敬之笑着点头允诺,并同她们一起去剧院。一路上,贺敬之谈笑风生,两女士也直言快语,谈得十分融洽。
        贺敬之的报告从生活谈到创作,讲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又蕴含深意;柯岩听得全神贯注,受益匪浅。
        报告完了,剧院领导又把年轻编剧们写的几个剧本送给贺敬之审阅。贺敬之在送还剧本时,挑选出歌剧剧本《争取早团圆》进行了评论,认为这个剧主题是好的,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歌词也很美,同时结构比较完整,戏剧冲突比较集中,作者很有才气!
        贺敬之没想到,这个剧正是柯岩写的。因为当时剧本创作都不兴署名。而此前,这个剧本在团内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认为感情不健康,柯岩不能接受这种批评,心里有些不服气。听了贺敬之肯定性的评价,柯岩心中产生一种知己之感。在随后的交谈中,贺敬之既肯定了剧本的优点,也指出了剧本的不足:“你把抗美援朝这样的重大政治事件,只看成是争取早日团圆,思想境界显得低了一点。你觉得呢?”
        贺敬之的评价丝丝入扣,全面周到,对优点充分肯定,对缺点的分析也合情合理,态度诚恳,说得柯岩心服口服。
        尽管只有短短的几次接触,柯岩却感到贺敬之不仅没有大作家的派头,甚至连小作家的沾沾自喜也没有,看问题比较全面,对生活充满了激情,说起话来,既充满了自信,又那样平易谦虚,还带有幽默感,很有风趣,脸上总是洋溢着温和的微笑,不经意间,便对贺敬之产生了好感。
        柯岩不知道,贺敬之对她也产生了好感:她穿一身灰色的列宁装,衬着雪白的衬衣,显得风度优美,气质高雅,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绽放着温馨的芳香,给贺敬之留下了深刻印象。
        也许是应了“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诗吧,很自然的,柯岩同贺敬之成了朋友。柯岩经常到东棉花胡同的中央戏剧学院请教贺敬之,贺敬之也不时到东单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看柯岩。他们在一起谈生活,谈文学,谈创作。柯岩从交谈中知道了贺敬之的身世――
        二、贺敬之的身世
        贺敬之于1924年出生于山东峄县(现枣庄市)贺家窖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从小跟着大人干些农活。贺敬之从小就很聪明,很有天赋,贺家几代人都把希望寄托在贺敬之身上,希望他能够好好读书,改变家庭的贫困面貌。1937年,贺敬之不负众望,在2000多名报考的小学毕业生中,以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兖州简易师范学校。入校没几天,日军的铁蹄就踏上了山东的沃土。学校要迁往湖北,在鄂西均县组建国立湖北中学,就动员贺敬之等年纪小一些的同学回家。贺敬之离开学校后很不习惯,家里人也鼓励他赶到学校继续学习。他怀揣着母亲缝在衣襟里的两块银元,同几位同学一起跋涉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湖北均县偏僻的山乡中,找到了自己就读的学校。在那里,他积极参加学校的歌咏活动,听到了他敬慕的大诗人臧克家的演讲,思想越来越进步。1938年底,由于国民党军队即将从武汉撤退,山东的流亡学校只好转移,贺敬之又随着流亡的师生由均县出发,经过陕南,沿川北古金牛蜀道,穿过剑门关,到达梓潼,进入山东国立六中梓潼分校。在梓潼,贺敬之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并同高年级同学一起创办了挺进读书会,办起了《五丁》杂志。同时,他开始在《大公报》、《朔风》、《诗星》、《新民晚报》上发表一些诗歌。
        1940年4月的一个下午,贺敬之的同学李方立从重庆来到梓潼,给他带来了胡风编的《七月》杂志,上面刊登着鲁藜的《延河散歌》、周而复的《开荒篇》,还刊出了鲁迅艺术学院的招生简章。
        李方立说:“我们走,到延安去,上鲁艺!”
        贺敬之高兴地说:“太好了!到延安去,上鲁艺!”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