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美术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37
2.8折
¥
19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王海霞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ISBN9787508714684
出版时间2011-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9元
货号1200340719
上书时间2024-11-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 民间工艺美术概说
民间工艺美术的含义和特征
民间工艺美术的分类
与民间工艺美术相关的艺术形式
民间工艺美术生产方式的当代意义
第二章 岁时节令中的民间工艺美术
春节
立春日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与中元节
中秋节
年前准备
第三章 人生礼仪中的民间工艺美术
乞子习俗
生子?满月?抓周
成长与成丁礼
恋爱婚姻
庆寿仪礼
丧葬艺术
第四章 宗教与信仰中的民间工艺美术
道教神灵体系中的民间艺术
佛教神灵体系中的民间艺术
民间巫术与民间艺术
庙会?祭祀?游艺与民间艺术
第五章 生活空间与建筑装饰中的民间工艺美术
外围环境――村落与街市中关的造物
民居院落的分割与造型之美
居室摆设与装饰的审关情趣
美用合一的生活器物
第六章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主要品类介绍
木版年画
剪纸与刻纸
奄卡
皮影
民间织锦
民间刺绣
民间印染
风筝
花灯
木偶
泥塑
面塑
民间陶瓷
香包
脸谱
面具
纸扎
竹编与草柳编
漆器
木雕
石雕
砖雕
民间玩具
后记
内容摘要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
《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向您介绍了民间工艺美术概说、岁时节令中的民间工艺美术、人生礼仪中的民间工艺美术、宗教与信仰中的民间工艺美术、生活空间与建筑装饰中的民间工艺美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主要品类介绍等等。
《民间工艺美术》作者是王海霞。
精彩内容
宫廷艺术好尚细腻雅致和威严庄重的审美趣味势必也会对民间艺术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民间画工和工匠这一媒介作用于艺术作品。下层文化存在着对上层文化的天然性的模仿倾向,一方面是自身向上层文化的靠近,另一方面也是本阶层人员有这样的心理需求。人们对皇室的嘉奖和册封抱着羡慕的态度,这也使得下层文化和艺术更容易接受来自上层的教化和强迫性指令,这类的事例历史上大量存在,尤以门神、钟馗画和明代以来吉祥画为典型。门神首先出现于惠王宫殿之门,后传人民间。唐代钟馗画由皇室走向民间也确是有史可考的事实。唐明皇梦钟馗打鬼后,病愈,“乃召画工吴道子试为朕如梦写之”,后又批复日:“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以祛邪魅。”以后皇帝总在除夕日前,给子臣皇族赐赠钟馗像。史实也证明,南宋京都临安年节市场大量出售各种“画张”中,其中便有钟馗像。一方面市井文化的兴起、市民力量的壮大为绘画艺术走出象牙之塔铺设了道路,另一方面也不能不看到宫廷习俗和艺术对民间文化的影响。钟馗这个由唐明皇梦中所得的形象,成为黎民百姓之家的镇宅守门的家神就是很好的证明。
至于吉祥画,如庆寿题材和“三星”画的兴起,更是因为受到了官宦世家和宫廷的倡导而兴盛起来的。明代以来,皇帝和朱门大户之家大兴庆寿之风,促进了吉庆祥瑞画的发展,并且题材较前几代大为拓宽。进贡礼品和庆贺礼物中,吉祥画和带有吉祥题材、图案的工艺品必不可少。民间艺术中的迎祥纳吉观念的长期存在和传统民间艺术中古已有之的吉祥图案,都为民间效仿上层社会风尚和艺术式样做了心理和习俗的铺垫。这种对来自宫廷艺术的接受是自觉的。可以说,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之间一直存在着交流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士大夫艺术即文人艺术的兴起主要是宋代以后的事,它从宫廷与民间艺术中分离出去,主要是借助了绘画题材上新的开拓。北宋以来,山水墨竹成为士大夫画家抒发胸臆的绘画题材,他们为追求笔法和笔意,放弃了人物道释、屋木舟车、楼台界画等在此前为画家和画工共同采用的题材。北宋画家邓椿的《画继》一书,虽无贬损民间画工之意,但所载画家画作已按社会地位和艺术品位做了等级排列。宋徽宗赵佶被冠为“圣艺”列入书首,“王侯贵戚”赵会□、驸马王洗等居次,“轩冕才贤”和“绍绅韦布”一级则是文人专业画家中的苏轼、晁补之、文勋、李世南等人。入上层品级之作很少见画工常用题材。愈到后来,题材上的分化趋势越鲜明。民间画工的作品越发被贬,不但不能人品级,而且成为具有贬义的“画工之流”、匠气之作。然而,自古以来文人画家与民间画工之间的艺术沟通并没有因史家的偏见而废止。
如在年画创作方面,民间画工积极吸收文人画的长处,弥补缺憾.甚至有经济实力的画店出资请名画家出样稿,这就为民间年画向文人画风格的靠拢提供了最便捷的道路。这点上高桐轩最为典型。他将传真像的写生方法运用于年画的人物刻画,文人画中的四时点景纳入年画构图,不仅提高了绘画的格词,也丰富了年画的风格,为民间年画的雅俗共赏作出了贡献。天津杨柳青年画的文人画趣昧是与高桐轩等画家的努力分不开的。
光绪年间,以“设色淡匀,高古俊逸”著称的著名人物画家钱惠安为杨柳青绘制了大批清淡儒雅的风俗节令画、仕女娃娃画和戏出画,成为几大年画产地最受瞩目的样式。他本人的创作也从民间年画中吸收了营养。他的《独占鳌头》画中两童子举灯场面和《和气生财》的场景都属于民间年画的表现手法。由此可见民间年画和文人画的相互推动与交流。 文人画家、士大夫画家和民间刻版艺人在中国版画的创作中的合作是值得一提的事。清代初年,江苏著名民间木刻家朱圭被宫廷调征人宫,所刻《耕织图》、《万寿盛典图》都堪称我国版画史中的珍品,画样皆来自著名画家,如《耕织图》这一“足以代表清初宫廷制作风格技巧与艺术水平”的绘画就是出自著名画家焦秉贞之手。在绘画理论和画理、画法中,民间画工所用民间画诀和文人、士大夫画家遵循的画论原则也常有共同参用之处。此外,文人画的题画诗、榜书、题款等形式被民间年画、灯方(屏)画艺术所吸收。
从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看,统治者一直对民间艺术漠视贬损,而奉文人士大夫书画为正宗,造成了艺术史片面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在人们的认识中,民间艺术品总是与“物”和“器”连在一起,这与上层文化所主张的“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有着渊源关系。统治者对于以实用为主的美用合一的工艺品,其中包括民间工艺品的态度,一向是“载道”和“比德”,而视“物”本身为“挫志”、“害己”。
中国历史上,上层文化阶层忽视或有意贬低民间手工业、手工艺品的行为,使民间艺术品在被利用、把玩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进人了上层文化阶层,促成了相互的借鉴、交流、融会,而民间艺术对上层文化的容纳吸收,也丰富了自身的风格、品位。P7-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