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生与禅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3.03
3.5折
¥
36.8
全新
仅1件
作者刘战魁 著作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15201955
出版时间2012-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8元
货号1200327265
上书时间2024-11-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智慧棒喝篇
智慧的规律
再谈智慧的规律
谈谈生命力
对三论的认识
浅谈棒喝与智慧
棒喝与破执
存在决定存在的本身
智慧功夫篇
风动幡动心动
我与无我
智慧功夫的内容
正确对待念头与杂念
分别智直指人心
分别智与分别心
谈圆满智慧
怎样才是觉悟
你过来我过去
二人四行与六度万行
身心与觉悟
身口意与三元归
悟性与人生
开发智慧需要聚变
附图
大脑结构图
内容摘要
刘占魁编著的《智慧养生与禅》分为智慧棒喝篇和智慧功夫篇。 【智慧棒喝篇】――觉悟智慧,是整个人类的共同追求,可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是陷于以识为智的误区,就是落入神玄奇幻的泥沼。那么对于人的根本智慧,如何明其理、证其本?千年前的开智法――当头棒喝,又是怎样在今天重现其神奇魅力的呢? 【智慧功夫篇】――其实要践行见证觉悟智慧,需要于社会生活中学习如何做人,需要于行住坐卧的过程中应对好不同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于点滴细行的每个当下做到合理合度地处事应物。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做一个与自然及社会和谐共存的人、做一个自觉觉他而利人利己的人的基本要求。这样的智慧人生,需要脚踏实地的生命活动实践与实证,需要明师通过以心印心、手把手的传承教育方式来达成。当头棒喝的开智顿悟之法,不仅仅只是展现轰然中开的生理聚变,更有直指人心的智慧力量! 《智慧养生与禅》是一本养生秘诀。
精彩内容
人要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做到净化自我意识,那是**困难的。尤其是在与具体的人、事、物发生关系的时候,能够做到自觉自性,即真正把修养意识的活动与具体的事结合起来,并达成人、事、物之整体和谐的动态平衡关系,那确实是挺难的。难在哪个地方?难就难在自己犯了错误,自己觉察不到,而且还没有老师指导,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做慎独的功夫――修身养性,的确很难。
就像这位博士一样,我们在一起整理文稿,我在电脑中打出“明师”这两个字,但她打出来的却是“名师”。我对她说继续往后翻,找拼音输入法中“明师”的汉字。她说这个“名师”好听,我说不能用这个“名师”,而应该是那个“明师”――是明了道之理、见证到虚寂实相之根本智慧的老师,才能称为明师,这跟有没有名气没关系。可她执著地说,她打出来的就是这个“名师”。我又让她继续往后翻,她不愿意翻,还是强调只有这个“名师”,用这个“名师”好。她为什么会这样固执呢?那是因为她有偏执性的好胜心与名利心在作怪。
平常人都是这样的,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还是要强调理由。这是为什么?因为常人的思维有个惯性。偏执于“名师”的事例,就是惯性思维活动的结果,佛学文化对此现象称之为无记,无记就是愚昧相。你们别以为这个人很聪明就没有愚昧相,认为智商不高才叫愚昧相,那就完全错了。常人在处理问题或应对日常琐事时,会经常有愚昧相表现出来!世人在处事应物的时候,都会有什么样的愚昧相?比如明知故犯。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别人也提醒了,但自己脑子里的优势兴奋灶,还处在刚才工作时的固有、狭隘、僵化之思维参照模式的兴奋性反应的功能效应状态中。这样就出现了被所知障、所执障领着继续往前跑的现象,这就是典型的有错不究、知错不改的现象。这就是平常人突显出惯性思维的病态现象,是人因偏执于自我主观认知而导致的固有、狭隘、僵化之思维模式演绎出来的障碍结果,过去修证佛法的人把这种惯性思维称之为习气。
常人习惯于自己习惯了的定向思维模式。怎么理解定向思维模式?我在黑板上画个图,以方便大家理解。世上的绝大多数修佛者,或信仰佛教的人,基本上都搞不清为什么要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作用是什么?简单讲,人在明心见性以后,自然能够打破业已形成了的这种定向思维模式、习惯性思维模式、经验性思维模式等,能够消除愚昧无知与贪欲无明的低劣品行,从而获得圆满觉行的智慧。
你们看黑板。我画了一幅人脑结构的示意图与一幅侧脑图,要了解具体的内容,可以参看大脑皮质功能的定位图。请看,这是小脑,在这个中间,画成了绿颜色的部分,是人的丘脑。注意,人的中枢神经是这样下来的:这是头部,前面是眼睛,旁边这个地方是耳朵。人闻听万事万物的听觉功能,都是从外耳这里听进去,并传送到大脑皮层与听觉功能相关的区域,即人听到的声音信息能够反应到听觉神经皮质中枢这一点,然后再反应到听觉语言中枢这一点等;眼睛看的视觉功能,也会反应到视觉皮质中枢这一点上,然后再反应到与视觉功能相关的其他感官功能方面去,即反应到与视觉功能相关的脑皮层语言中枢去,这种反应**复杂,而且还不可思议。
当我在听你说话、看你说话的时候,也同样是这样的反应过程。从听觉接收进去,在与听觉中枢功能有关的系统中进行反应;从视觉接收进去之后,反应到这些相应的中枢功能区域,对各智能效应反应的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加工。大家看,这两个点的位置不一样,各种信息进去以后的这个整合过程是怎样的?这两种信息是分开进入的,往里走,走到综合处理器的区域来获得结果,然后经过语言的智能效应功能来表达。
每个人在反应事物时,其对某个事物的反应,可能会借助于眼耳鼻舌身意在人脑中的不同智能效应区进行整合。可能这个结果的其中一部分原因在这个地方,另一个原因还得到那个地方来提取;也有可能还得通过触觉、味觉等觉受系统的不同反应,才能反应到这个地方;还有可能有些信息得经过小脑的功能作用来进行汇合……总之是有很多的内容需要把它集合起来,进行加工汇集,然后才能得出结论,这就是平常人的思维活动过程。
由于平常人的思想意识不整,是点状反应或线性反应的,所以才决定了在反应事物的过程中出现偏执性,这样处理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时自然会表现出固有、狭隘、僵化的特征。大家看到了吗?平常人的思维活动的运动过程,是经过了众多的环节之后才得出的结论。由于这样的思维反应模式是偏狭的,所以在反应不同的人、事、物时,所呈现智能效应的信息处理内容与衍生演化信息的过程具有片面性,也就是说常人呈现的思想意识多是不完整的反应内容。
就像这位智商比较高的博士,跟她说在输入法中找这个“明师”,她却非要执著于自己的那个“名师”。为什么她会有这样的表现?就是因为其思维模式的反应机制形成了惯性。她这个眼睛看到的东西和耳朵听到的东西不是一个完整的内容,它在两个点上反应,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反应时没有统一。人要把这些不同的信息结合起来,并得出一个结论,那就须要将接收了的信息同时往里合,往脑中心的智能效应综合区去合。由于人平时没有建立起这样的智能反应机制,所以等它综合上去的时候,那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了。当突然需要改变已经得出的结论并重新进行思考的时候,自己还处在已经成为过去的那种思维模式的境界中,反应不出当前的思维活动内容。对于这种僵化的思维模式,我们就将其称为惯性思维。
通常情况下,一般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功能,想在大脑皮层上汇合成一体,那是合不到一块儿的,这就是常人的智能效应功能态所呈现出来的境界。因此,从古至今的智者圣人才会告诉我们,如何使这种分裂的人格弥合成一个整体。世上的每个人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处在那种分裂的境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因为人在思考问题或处在情绪之中时,自身的思维过程受偏执性优势兴奋灶反应机制的影响,直接与自我参照事物的标准体系发生关系。这样脑子中的智能效应功能,就会拣择出符合自己兴奋灶反应的喜欢的内容,同时由于人的五官接收系统都会自发地参与到拣择分别是非得失的思维参照模式之中,这样对事物的反映就会得出与自己喜好不相符合的矛盾结论了。
脑子中的意识活动处在这样不能统一的分裂状态下,就会不自觉地演绎出错误的、偏执性的结论,这就是人产生偏颇想法的原因。所以平常人的想法,通常是不能涵盖所反应事物的属性特征的,其产生的想法也是不完整的、有欠缺的偏颇想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