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适应性
四、生殖
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
一、人体与外环境
二、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
三、生物节律
第四节 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四、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反馈作用
实验一实验总论
实验二反射弧分析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单纯扩散
二、易化扩散
三、主动转运
四、继发性主动转运
五、入胞和出胞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三、动作电位的引起和传导
四、细胞在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第三节 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
一、化学传递
二、缝隙连接处的电传递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二、骨骼肌的结构概要与收缩机制
三、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四、平滑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实验神经干动作电位观察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液的功能
一、血浆的主要成分及功能
二、红细胞及其功能
三、白细胞及其功能
四、血小板及其功能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二、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节 血量、血型和输血
一、血量
二、血型
三、输血
实验一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实验二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实验三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四 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
实验五 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二、心的泵血过程
三、心泵血功能的评定
四、影响心泵血功能的因素
五、心力储备
六、心音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和生理特性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三、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四、体表心电图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三、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四、静脉血压和血流
五、微循环
六、组织液的生成、回流与淋巴循环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第五节 心、肺、脑循环特点
一、冠脉循环的特点
二、肺循环的特点
三、脑循环的特点
实验一 人体心音听取
实验二 人体心电图描记
实验三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四 人体无创性左心功能评定
实验五 蛙肠系膜微循环观察
实验六 哺乳动物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五章 呼吸
第一节 肺通气
一、呼吸道的主要功能
二、肺通气的动力
三、肺通气的阻力
四、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五、肺通气量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一、气体交换
二、血液气体运输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三、防御性呼吸反射
第四节 特殊情况下的呼吸及肺的非呼吸功能
一、特殊情况下的呼吸
二、肺的非呼吸功能
实验一 人体肺通气功能测定
实验二 哺乳动物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三 胸膜腔內压和气胸的观察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及其作用
二、咀嚼和吞咽
第三节 胃内消化
一、胃液及其作用
二、胃的运动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及其作用
二、胆汁及其作用
三、小肠液及其作用
四、小肠的运动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液及其作用
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三、大肠的运动和排便反射
第六节 吸收
一、小肠作为主要吸收部位的有利条件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七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社会心理性因素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实验胃肠运动的观察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四、基础代谢
第二节 体温
一、人体的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二、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体热平衡
三、体温调节
四、对冷热环境的习服
五、体温的异常变化
第八章 肾的排泄
第一节 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二、球旁器
三、肾血液循环特点
四、肾血流量的调节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第三节 影响和调节尿生成的因素
一、影响原尿生成的因素
二、影响和调节终尿生成的因素
第四节 尿的浓缩与稀释
一、尿液浓缩与稀释的过程
二、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与保持
三、影响尿浓缩与稀释的因素
第五节 尿液及其排放
一、尿液
二、尿的排放
第六节 血浆清除率
一、血浆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测定血浆清除率的意义
实验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第九章 感觉器官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分类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功能
二、眼的感光功能
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第三节 位、听觉器官
一、外耳与中耳的传音功能
二、内耳耳蜗的感音功能
三、听阈和听域
四、双耳听觉与声源方向的判定
五、前庭器官的功能
第四节 其他感觉功能
一、躯体感觉
二、嗅觉
三、味觉
实验一 视力测定
实验二 视野测定
实验三 声波的传导途径
实验四 人体前庭功能简易检查法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功能
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神经元和突触
二、神经递质
三、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四、胶质细胞的特征和主要功能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四、痛觉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第十二章 生殖
……
内容摘要
《生理学(第2版)》在修订过程中,保持了原教材的优点,删去了一些叙述偏多的和各学科交叉的内容,充实和更新了一些理论和技能知识,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使之具备“内容精湛、知识新颖、必须够用、质量上乘”的特点。
精彩内容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它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过程。
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的物质,并伴有能量的贮备,这个过程称为同化作用。与此同时,机体也不断分解自身结构,释放能量,并把分解产物排出体外,这个过程称为异化作用。故新陈代谢是机体与外环境间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以达到自我更新的过程。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是同时进行的,它包括机体与外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机体内部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变。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新陈代谢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任何物质都蕴藏着一定的能量,所以物质交换本身就意味着能量的交换;任何能量的转变也必然伴有物质的合成和分解。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和相互依存的两个生理过程。同化是异化过程的前提,没有同化就没有异化;异化是同化过程的条件,它为同化过程提供了必需的能量。由此可见,同化和异化两者是矛盾的统一过程,生物体通过同化和异化过程可以不断地自我更新。生物体内的同化和异化过程是一系列十分复杂的化学变化,它们的顺利进行有赖于酶的存在和作用。因此,酶是新陈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物体的生命也就结束。
二、兴奋性
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不仅表现在物质交换方面,还表现在环境情况改变时能引起机体活动的改变,如机体内部理化过程和外部表现的变化。在生理学上将环境变化引起的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称为反应;能够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
能够对机体产生刺激作用的因素很多,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温度的、光的、电的、生物的、心理的等。在医学上,光的、电的和心理的刺激常被用来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
机体接受刺激后是否发生反应,以及发生何种反应,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的有效量和刺激性质;二是机体的功能状态。
刺激的有效量是由刺激强度、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三方面因素决定的。生理学实验研究中,所用的电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以及刺激作用时间均已固定,通过改变刺激强度来观察组织反应的变化。生理学上把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和刺激作用时间不变时,能够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或阈强度。组织的兴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