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八大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宋八大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95 3.3折 3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任成琦 编译 著作 任成琦 编译 译者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ISBN9787807246916

出版时间2009-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11280682

上书时间2024-11-22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伯夷颂
  毛颖传
  论佛骨表
  蓝田县丞厅壁记
  送穷文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画记
  读荀子
  感二鸟赋
  原道
  进学解
  师说
  讳辩
  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三戒并序
  临江之麋
  黔之驴
  永某氏之鼠
  憎王孙文并序
  童区寄传
  宋清传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版传
  愚溪对
  起废答
  永州铁炉步志
  永州龙兴寺息壤记
  袁家渴记
  罴说
  观八骏图说
  种树郭橐驼传
  封建论
  桐叶封弟辨
  吊屈原文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
  读李翱文
  王彦章画像记
  苏氏文集序
  六一居士传
  非非堂记
  述梦赋
  朋党论
  醉翁亭记
  贾谊不至公卿论
  秋声赋
  记旧本韩文后
苏轼·决壅蔽
  教战守策
  祭欧阳文忠公文
  醉白堂记
  李氏山房藏书记
  宝绘堂记
  文与可画贫谷偃竹记
  答秦太虚书
  与朱鄂州书
  书刘庭式事
  记承天寺夜游
  王安石赠太傅
  六一居士集序
  与李方叔书
  范文正公文集序
  答毛滂书
  游白水书付过
  记游松风亭
  与参寥子一则
  书谤
  书上元夜游
  与谢民师推官书
  书黄子思诗集后
  前赤壁赋
  屈原庙赋
  亡妻王氏墓志铭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子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深父墓志铭
  游褒禅山记
  答司马谏议书
  兴贤
  材论
苏洵·木假山记
  项籍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管仲论
  六国论
  广士
  心术
苏辙·遗老斋记
  为兄轼下狱上书
  丐者赵生传
  东轩记
  武昌九曲亭记
  墨竹赋
  黄州快哉亭记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与王介甫第二书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学舍记
  墨池记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寄欧阳合人书

内容摘要
“唐宋八大家”一说的人,是明朝文人朱右。
    他将八位散文家的散文合编成《八先生文集》一书,故而后世流传下“唐宋八大家”的名号。
    书中所提的八家,即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文辞优美,被推崇为后人学作散文的范本。

主编推荐
心中华彩,飘飘逸逸华翰书,倚马可待。
    笔下珠玑,洋洋洒洒锦绣文,信手拈来。

精彩内容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公元768—公元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人,谥号文,世称韩文公或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韩愈三岁时父母双亡,由兄嫂教养成人。少年时代就有读书经世的志向,刻苦好学,唐德宗贞元八年(公元792年)考中进士,之后三次考取博学鸿词科都没有考中,便先后到汴州节度使董晋、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职,后来回到京城担任了四门博士。贞元末年任监察御史,因为上书皇帝请求为灾区减免赋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唐宪宗即位后,韩愈回到京城任国子博士、太子右庶子等职。担任刑部侍郎时,又因为上书阻谏皇帝迎佛骨而被贬到地方任刺史,不久之后回京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韩愈在政治上较有作为,但他的突出成就和贡献在文学方面。他与柳宗元共同发起和领导了古文运动,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主张学习秦汉的散文风格,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多样,语言精练生动,气势雄健奔放。论说散文逻辑性,观点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代表作有《师说》、《原毁》、《争臣论》等抒情散文感情真挚,抒情浓厚,很有名的有《祭十二郎文》;传记文继承《史记》的传统,在叙述中描写人物,叙述与议论妥帖巧妙,代表作有《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土,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蚊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而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它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赢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这天晚上,我和吴郡人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李翰常常自夸文章写得好,他的这篇传记写得十分详细周密,然而文章的某些不足之处我也深感遗憾:没有给许远立传,也没有记载南霁云事迹的始末。
    许远虽然才智好像不如张巡,可是他打开城门接纳张巡一起守卫睢阳,官位本来比张巡高,却把大权交给了张巡,自己心甘情愿当他的助手而没有任何猜忌,很终和张巡一同守节而死,成就了自己的名声,很后城破被俘,许远只是死的时间跟张巡不同而已。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父辈的大志,认为张巡已死,许远却当了俘虏,怀疑许远怕死而向叛贼投降。许远如果真的怕死,何必一定要坚守这座孤城,吃他的亲属的肉,以此与叛贼顽抗到底而不投降呢?当他被围困坚守的时候,外面连一点弱小的援兵也没有,他想要尽忠的只是国家和皇上罢了,可是叛贼却说国家已亡,皇帝已死。许远眼看救兵不到,而贼兵却越来越多,一定会相信他们的话。外无援兵还要死守,人吃人都也快吃光了,即使很愚蠢的人也会数着日子知道自己没有几天可活了。由此可以看出,许远的不怕死也是很明显的事。哪有城池被攻破,部下都死了,自己却独自蒙受耻辱而苟活的道理?即使很愚蠢的人也不肯这么做。唉呀!许远这么贤德的人怎么会做这种事?
    议论的人又说许远与张巡分开守城,城池是从许远分守的地带被攻破的,以此来指责他,这种见识和儿童的见识没有什么区别。人将要死的时候,他内脏一定先有损坏的地方;绳子被拉断时,一定先有一个容易断的地方。某些看待这件事的人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跟着就横加指责,那也太不通情理了。小人好发议论,不乐意成就别人的好事,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啊!像张巡、许远的功绩这样的突出,还是不能免于被指责,对于别的人或事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当张巡、许远刚开始守城的时候,又怎么会料道救兵始终不来救援,因而事先弃城退走呢?假如这里都不能守卫,即使逃到别的地方又有什么用处?等到没有救援,穷困到了极点,带领着那些因为受伤而残废、饥饿而瘦弱的士兵,即使想要转移离开,也肯定不可能了。以张、许二位的贤能,他们考虑的已经很好周密了。守卫一座城池以保卫整个国家,依靠千百名日渐损耗的部下,对付百万日渐增多的敌军,掩护整个江淮,阻止敌人的凶焰,所以国家才没有灭亡,这是谁的功劳呢?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苟活的不只是一两个,手握强兵而坐视不救四周到处都是。议论的人不追究非议这些人,却说张、许二人死守睢阳不对,这也足见他们自己跟乱臣贼子站到了一边,制造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帮助敌人来攻击张巡、许沅。
    愈常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闻,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者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洲,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尝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其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我曾经在汴州、徐州当过从事,屡次来往于汴、徐两府之间,亲自到当地百姓所说的双庙去祭奠二公,那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许远死前的事情。
    南霁云曾经向贺兰进明请求援救,贺兰进明嫉妒张巡、许远的功绩和威望超过自己,不肯出兵相救。不过贺兰进明很好喜欢勇猛雄壮的南霁云,不听他求救的话,想把他强行留在自己身边,准备了丰盛的饮食和动听的音乐,邀请南霁云上座。南霁云很好激动,说:“霁云来时,困守睢阳的人已经一个月吃不到东西了,我虽然很想一个人吃,但是大义不允许我这样做。即使吃了,我也咽不下去。”于是拔出所佩带的腰刀砍断了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拿给贺兰进明看。满座大惊,都感动得替南霁云流泪。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